纳米碳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质及影响因素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于蒸馏淡化和反渗透膜技术,然而,两者都存在能源消耗大、设备维护成本高、产品价格昂贵等缺点,低耗能、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 
  太阳能被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太阳光照导致的水蒸发提供了大气环境中90%的水汽,是生物圈中水循环极为重要的环节.。人们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促进海水的蒸发并收集蒸发产物,即可获得高品质、低价格的淡水资源.。 
  光热转换产生水蒸气是一种高效的、全新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低成本、高效率的海水淡化方法还在进一步研究中.。对此,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塞思·B·达林博士等研究者以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墨”为光热转换材料,对多孔材料进行表面沉积改性,使其用于膜蒸馏海水淡化.。基于中国墨的涂层在近红外(NIR)及紫外(UV)区具有强吸收特性,其改性膜材料具有卓越的光热转化效率和水蒸发效率.。 
  此外,这种墨涂层的强粘附性使其能在木材、纤维、塑料等各种多孔基底表面简便涂覆沉积,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但以碳材料作为光热转换材料的方法仍在完善,且未对碳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明确的机理上的认识.。 
  一、碳材料存在光热转换机理 
  (一)能级跃迁释放能量 
  碳材料主要具有sp3和sp2杂化、π电子云,能级十分接近,带隙,可见光吸收范围较宽,光波中绝大部分的光子都被碳材料吸收,使其中的电子进行能级跃迁.。而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十分不稳定,大致可通过辐射跃迁、无辐射跃迁、传能和猝灭的方式使其回到基态、放出能量.。 
  (二)黑色吸光特性 
  自然界的可见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反射其无法吸收的光波.。黑色物体由于可吸收大量光波,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以此推测,碳材料由于部分材料呈黑色特性,对光的吸收会更彻底,从而能更有效地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三)光热转换效率 
  对于光热转换效率,由于温度能从宏观角度直接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情况,且纳米流体在溶剂(水)中以超声波充分分散,本文直接采用公式(光热转换效率=温度改变量/时间)进行数据分析.。 
  二、实验材料 
  水银温度计,液枪,超声波分散仪,40ml烧杯,60ml量筒,红外线烤灯,石墨烯溶胶,氧化石墨烯溶胶等.。 
  三、实验方案 
  用绳子把水银温度计绑在铁架台上,将红外线烤灯放在合适位置.。取出2个40ml烧杯,其中一杯盛20ml清水.。 
  计算所配溶液浓度需要的溶剂,用液枪把定量的溶剂射入另一个烧杯.。每次使用液枪后都要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不断摁压液枪尾部的活塞,以清除液枪管内残留的溶剂.。 
  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后倒入40ml的容量瓶,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入超声波分散仪均匀分散后重新倒入40ml的烧杯.。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调整烧杯和水银温度计的高度,使水银温度计的底部刚好没入溶液.。打开红外线烤灯,待溶液温度上升至29℃时,开始计时,如图1.。 
  四、实验影响因素 
  本次实验的测量参数主要为温度(每分钟的变化),采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控制变量为溶液的体积、物质所占溶液的比例以及起始温度.。 
  其中,溶液体积通过容量为60ml的量筒测量,接近40ml时使用滴管,确保实验的溶液体
积为40ml.。物质所占溶液的比例用液枪精确控制(精度为0.001ml).。 
  为确保溶液在实验测量中的起始温度相同,若溶液温度低则用红外线烤灯照射至29℃后开始计时;若溶液温度高则等待其降至29℃以下,再用红外线烤灯加热至29℃后开始计时.。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氧化石墨烯溶胶的光热转换结果分析 
  我们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胶,测试了氧化石墨烯溶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5%与12.5%的氧化石墨烯溶胶加热10分钟后,两者的最终温度十分相近,所以浓度对氧化石墨烯溶胶经红外线照射后的最终温度影响不大.。 
  我们对氧化石墨烯溶胶进行了不同浓度下的粒径测试,结果表明,5%氧化石墨烯溶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2nm至4nm,平均粒径约为3.6nm;10%氧化石墨烯溶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2nm至4nm,平均粒径约为3.36nm.。 
  所以,氧化石墨烯溶胶的粒径大小不会因浓度的变化而引起较大改变,这可能也是其光热转换效率变化不大的原因.。 
  (二)石墨烯溶胶的光热转换效率实验结果分析 
  石墨烯溶胶的性质比氧化石墨烯溶胶的更稳定.。为了解浓度对石墨烯溶胶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我们配制了不同浓度的石墨烯溶胶,测试石墨烯溶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发现石墨烯溶胶的浓度大小对其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 
  我们还测试了不同浓度的石墨烯溶胶的吸光度,发现浓度为0.1%的石墨烯溶胶与浓度为0.2%的石墨烯溶胶吸光度的差值相对较大.。说明石墨烯溶胶浓度越大,吸光能力越强.。因此,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浓度高的石墨烯溶胶升温速率比浓度低的石墨烯溶胶升温速率高,效果更明显.。 
  我们测试了石墨烯溶胶不同浓度下的粒径.。结果表明,浓度为10%的石墨烯溶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8nm至12nm,平均粒径为10.9nm;浓度为5%的石墨烯溶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5nm至9nm,平均粒径为7.089nm.。石墨烯溶胶的浓度变化对其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大,推测粒径变化是影响不同浓度石墨烯溶胶光热转换效率的根本原因.。 
  (三)墨汁的光热转换效率实验结果分析 
  作为一种碳基材料,中国墨的光热转换效率明显高于铜、氧化铜纳米颗粒,甚至炭黑.。 
  为了进一步比较中国墨与石墨烯类纳米碳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我们配制了5%、10%、12.5%三种不同浓度的墨汁溶液,测试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时间内,
12.5%的墨汁溶液的温度最高,可达52.2℃,墨汁溶液的浓度对其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这是为什么? 
  我们测试了不同浓度的墨汁溶液的吸光度,发现浓度越大,吸光能力越强.。因此,在红外线的照射下,墨汁溶液的浓度越高,升温越快.。 
  墨汁的浓度是否影响其粒径大小,从而影响光热转换效率?我们对墨汁溶液进行了不同浓度下的粒径测试,发现浓度为5%的墨汁溶液粒径主要分布在39nm至43nm,平均粒徑为41.43nm;浓度为12.5%的墨汁溶液粒径主要分布在18nm至20nm,平均粒径为19.01nm.。可以发现,墨汁溶液的浓度变化对其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大.。 
  六、实验结论 
  1.研究了氧化石墨烯溶胶、石墨烯溶胶、墨汁三种纳米碳材料的光热转换能力.。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光热转换能力大小依次为石墨烯溶胶>墨汁>氧化石墨烯溶胶.。 
  2.浓度对石墨烯溶胶与墨汁的光热转化效率影响较大,但对氧化石墨烯溶胶的影响很小,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是影响其光热转化效率的根本原因.。 
  3.吸光度的大小是影响碳材料光热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氧化石墨烯溶胶的吸光度随浓度的变化差异较小,石墨烯溶胶的吸光度随浓度的变化差异较大,导致两种材料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

更多推荐

溶胶,石墨,光热,溶液,浓度,转换,材料,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