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1
一、TOD 理论建设要义辨析
(一)TOD 社区的内涵与原则
T O D 模式是以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由彼得·卡尔索尔普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同一时期,迈克尔·伯尼克提出其另一命名T O D 社区,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可以界定,但可以明确的是它是T O D 形式和功能的结合统一体,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社区。本文沿用此概念旨在探究城市社区步行系统设计提升策略,营造符合T O D 社区理念的步行环境。
(二)TOD 发展模式下的步行空间
环境友好的步行空间是T O D 理念的核心内容,营造便捷舒适的步行空间环境,使公共交通代替机动交通成为主导方式。其理念下的步行空间往往具有公共交通为核心的结构,以站点为中心、步行5~10分钟的路程为半径来发展步行化区域;路权平等的共享街道,通过路权的再分配,剥夺机动车交通的主导地位,为行人营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安全便利的公共空间,鼓励开敞空间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使居民可以在社区内安全便捷地到达服务场所。
二、基于TOD 的步行空间设计策略探讨
(一)建立连续的人性化步行体系
T O D 建立的基础是包括步行在内的便捷与高效可达的交通体系。可通过调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构建立体步行网络等措施保证步行完整性;可适当改造原有的公共绿地和部分附属用地,保障步行环境的舒适性;适当调整步行街道的宽度和空间尺度,增加步行的安全有效性。
(二)塑造多样的街道界面,激发城市活力
步行空间的塑造应从居民的生活行为出发,通过调整社区商业界面,将沿街一层空间归还街道,结合步行空间设置休憩设施,强化街道的公共属性,增加界面的活力。
(三)整合多尺度层级的空间组构
T O D 模式下的步行体系是城市多元系统的共助产物,需要整合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开放空间、建筑空间,以实
现步行系统的完整。
三、以天津肿瘤医院地铁站为例探究TOD 社区步行空
间精细化设计
(一)站点概况
肿瘤医院站位于天津轨道交通5号线和6号线上,地铁站设于卫津南路和宾水道交叉口处。以站域影响范围800米划定T O D 社区,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布局以居住为主,商业办公用地紧邻主干道分布,周边公共设施配套齐全。
(二)现状步行空间主要问题(表1)
1.步行空间网络形态破坏(1)步行体系缺乏完整性
站点周边被卫津南路和宾水道两条城市主干道切割,步行体系被打乱;老旧住区的断头路造成较大尺度的步行空白区,给出行者造成了不便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2)人行道空间被挤占
站域内存在大量人行道被占用的情况。周边住区外侧城市支路两侧汽车占道、肿瘤医院毗邻的环湖西路上商贩设施占道、天津肿瘤医院南临宾水道路段和卫津南路天津体育学院路段施工占道使得空间局促,无法容纳行人畅通出行。
(3)过街时长与设施不合理
卫津南路、环湖中路、宾水道等道路较宽,交叉口尺度较大,等候时长在90秒,而过街时间仅有45秒,给老
T OD 社区步行空间精细化规划设计
——
—以天津肿瘤医院地铁站片区为例◇孙永青王艺涵
摘要: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理论旨在建立一个混合紧凑的社区模式,引导居民在TOD 内部及对外
交通方式方面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或采用步行,核心原则是人性化的步行空间设计,其有助于城市更加精细化地规划与建设管理。文章基于TOD 理论提出建立连续人性化步行体系、塑造多样街道界面、整合多层级空间组构的步行空间等建设策略,并以天津肿瘤医院地铁站片区为例,结合居民出行规律,调查分析社区步行系统的复杂现状,针对步行空间网络形态破坏、站点社区空间单元不统一、步行空间精细设计缺乏的问题,提出步行空间的精细化设计策略,以提升站点周边步行空间品质,增加出行吸引力,优化环境。
关键词:TOD 社区;公共空间;步行体系;精细化设计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16-E16022
)。
步行空间挤占
环境恶劣
缺乏标识
存在断头路缺乏过街设施步行尺度狭小
表1肿瘤医院地铁站步行空间现状来源:自制
53
更多推荐
步行,空间,社区,城市,体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