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段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和实践测评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关于印发2016年南宁市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和实践测评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教师培〔2016〕14号),做好我校高中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线下集中研修和线下实践测评工作,确保我校高中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工作的质量,参照《关于印发2016年南宁市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和实践测评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特制订本方案。
一、参加对象
我校参加2016年度南宁市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研修高中段的所有学员。
二、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1.由蓝漪副校长牵头,星光校区科研处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和实践测评活动实施测价小组”,按照《南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实施计划模板》及《南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测评考核细则》制订我校线下研修测评方案。
评价小组:组长:俞建平、梁明强 副组长:蓝漪、潘景芳
组员:何星漫、唐忆春、谢攀峰、黄 静、陈建环、廉 新、覃艳芳、周再兴、唐 莉、陈春丽、韦建华
2.星光校区科研处建立教师学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管理纸质及电子档案袋,对培训过程资料、尤其是参培教师学员专业成长档案等归档管理。
(二)第二阶段:线下研修实践。
线下研修实践开展以下四个活动。
1.活动一:完成一次检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参培教师学员通过复习、练习及反思,对线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认真消化和吸收,巩固所学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检测考核。
2.活动二:完成一次研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组织参培教师学员运用《南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在教研组内开展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教学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支持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要在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有效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重点体现信息技术支持、帮助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设计。完成后参培教师学员提交教学设计方案,教研组收齐后交星光科研处存档。
3.活动三:完成一次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训练与达成。
(1)参培教师学员根据教学设计,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实施方案“资源包”,在学校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课后以本人姓名作文件名,将“资源包”提交教研组,教研组向星光科研处提交本教研组全体教师教学实施方案“资源包”。
(2)学校统一组织参训学员提交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二)开展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时长8-15分钟,选取的片段要体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和思想。学校测评小组组织教研组统一开展针对课堂实录的指导和评价。
4.活动四:完成一次展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拓展。
(1)培训期间学习成果的梳理汇总,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PPT课件、数字故事、评价量规等)、课堂实录片段、教学反思、培训感言、微课程包等,整理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文件包。
(2)结合自己的参培过程、校本实践等环节,撰写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或感悟。总结的结构应该包括:个人参加培训的基本信息、培训收获、培训的反思,培训学习剪影及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及展望等内容。总结的文件格式二选一。
格式一:PPT格式。要求ppt不少于10页,图文并茂,可配音乐。
格式二:微视频格式,可以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制作成8-10分钟的微视频,微视频格式通常有FLV、WMV、AVI、MP4、MPG、MOV、F4V、3GPP、RM等,(其中MP4是最通用的
视频文件格式,推荐使用该格式。如果制作出来的文件不是该格式的,可以使用“格式工厂”等工具软件进行转换。)
(三)第三阶段:测评考核
测评考核分为远程培训测评和线下实践测评两部分。
1.远程培训测评
(1)远程培训测评由培训机构组织实施,总分值100分。
(2)测评结果总分数在60分(含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含)以上为优秀。
2.线下实践测评
(1)线下实践测评考核总分值100分,其中活动一分值30分;活动二分值40分;活动三分值30分。测评结果分数在60分(含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更多推荐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培训,应用,测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