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听2018.02|
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类产品、大
型自媒体发布与分享平台。2017年上半年,
今日头条保持高速增长,用户总体资讯消费数量增长30.84%。用户对内容形态需求升级,内容优质度需求双升级。截至2017年6
月,平均每人每天消费46篇资讯,单篇资讯平均消费时长增速加快。根据2017年7月今日头条用户评论数据报告显示,在今日头条移动端评论的用户主要是31—50岁的青壮年,他们数量庞大,比年轻人更有表达欲。从地域来看,北京、
广西、重庆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评论率最高。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从超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评论率呈
下降趋势。由此可见,
经济发达程度和评论率成正相关。一、新闻APP 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
(一)“个性化推荐”的产生背景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人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繁杂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我们而言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今日头条针对这一痛点,率先提出“个性化推荐”这一模式,对用户进行信
息的个性化输送。因此,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
间,所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同的。这就与今日头条一直宣传
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个理念相符。(二)“个性化推荐”的技术支持———智能推荐算法当用户使用微博、QQ、微信等社交账号登录今日头条时,依靠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技术支持,它能在5秒内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解读出使用者的兴趣,最后根据这些兴趣,筛选出特定的内容推送给用户。用户每次动作后10秒,个人模型便会自动更新。因此,用户对APP的使用频次越高,推荐的内容便越精准。
如果用户没有利用社交平台号登陆今日头条,没有可供参考的账户信息,今日头条会在用户下拉过程中随机推送一些消息,一旦用户产生点击、评论、转发等相关行为,今日
头条便会根据用户相关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等方面建立用户的个人模型,在用户下次下拉刷新时智能地为用户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推荐”。用户使用APP的时间越久,今日头条对用户兴趣掌握得越全
面,建立的个人模型越多元,推荐的内容也就越精准,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完善的阅读体验。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分发和输送上,同时也考虑到用户新闻阅读的场景。例如,用户在工作日和节假日,早上和晚上等不同时间段的信息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收到的推送也是不同的。再者,当用户置身于不同的网络环境时,收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当移动设备连接的是无线网络时,推送的视频类及大图信息会较多,当设备处于移动流量时,会优先展示小图类信息。(三)今日头条的信息输出广泛的使用人群以及庞大的用户模型都要求今日头条必须有强大的计算资源以及处理器,只有这样才能对用户
数据做出及时的分析整理和推荐。今日头条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一鸣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透露,当时今日头条已有800个算法方面的工程师、20000台处理器、151条训练样本,每天用户请求60亿次。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在信息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中国原创,在全球也处于领先水平。
二、新闻APP 今日头条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抄袭成风,侵权问题频发作为一个新闻类APP,今日头条发布的新闻信息和内容
都要受到政府的监管。今日头条与其他新闻类APP最大的不
同在于,它不是新闻的生产者而是搬运者,发布的内容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通过链接其他平台的内容最终推送给用户。在未得到原作者或原发布平台同意的情况下,根据国家版权局的规定,今日头条这样的行为已构成侵权。据悉,曾有多家媒体对今日头条的侵权行为提出指责并要求经济赔偿,国家版权局进行立案调查后发现,今日头条确实存在侵权行为。(二)头条号质量低,标题党众多2017年1月,今日头条发布了2016年12月头条号大数
据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头条号总数是44万,比以往增加了13%。然而头条号质量的高低与速度的增长却不成正比。据调查显示,1/3的头条号作者是90后,超过一半的人运营头条号的时间不超过2年。由此可见,
头条号行业是一个由新手组成的新行业。此外,
头条号作为一种盈利方式一般由个人运营,没有固定的办公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固定的
法规和政策约束,在未经过系统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下,头条号作者并不具备传统新闻人客观、公正的传播理念,为了增加点击量和曝光量获取更多的利益,标题党现象十分严重。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自2012年创立至今,今日头条已走过6年时间,在这6年时间里,今日头条飞速成长,从默默无闻到取得今日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今日头条飞速发展的同时,
其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地改善自身的不足,完善用户体验,如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以及在门户时代就占优势的搜狐新闻。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新闻类APP层出不穷,可供用户选择的范围变得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架的APP越来越多,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便会更加激烈。古语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日头条独创的“个性化推荐”模式在给自己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不免成了后行者的铺路石。由此可见,今日头条未来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
新媒体聚焦
新闻APP 今日头条案例研究
□胡程晨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渐向移动端迁移,新闻类A PP 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
要渠道。在这一背景下,今日头条凭借个性化推荐这一模式成功突围。本文首先从今日头条的介绍说起,着重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紧接着指出其不足之处,最后就如何改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今日头条;经营模式;个性化推荐;新闻类A PP 107
DOI:10.ki.1674-246x.2018.02.059
|RADIO &TV JOURNAL 2018.02
三、基于今日头条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正如今日头条提出的口号“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
是新闻的搬运工”那样,用户利用社交平台号登陆今日头条之后,后台通过对用户账号的分析,从而向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在链接其他网站新闻内容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便可能陷入侵权的泥潭。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媒体受到巨大冲击,人们获取新闻的速度更加快速,获取新闻的方式更加
多元化,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新兴媒体进行新闻阅读。面对这样的挑战,传统媒体应该积极应对,加强与新兴媒体的合作。新兴媒体提供平台,通过链接传统媒体的文章提升点击率和用户数,传统媒体提供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双方互利,合作共赢。
(二)打击标题党,坚持“内容为王”
针对一些自媒体作者为了博眼球,在标题当中运用一些夸张、色情、低俗的词语,正文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行为,头条号发布声明,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即给予严惩,轻则
禁言,重则封号。再加上近年来,
网络监管日益加强,散布谣言误导群众或者危及社会安全者也将被依法处置。
今日头条平台还应该完善监管技术,加强人为监测,将标题党文章扼杀在摇篮中,不予展示,把机会留给其他优秀作品。同时,笔者认为,针对内容质量低、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除了媒体平台应该加强监管外,更多的还在于自媒体作者本身。自媒体作者一方面应注重写作技巧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应坚持原创,拒绝抄袭。
(三)不断改进,升级平台
作为一个信息分享推荐平台,今日头条的定位较为单
一,即使目前凭借技术创新赢得了用户的喜爱,但随着人
们喜好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变化,当下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
APP出现时,今日头条便会失去一大批用户。
因此,今日头条平台应该不断地改进技术,及时更新平台产品,丰富平台的服务,一方面不仅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兴起对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APP在新闻传播行业的覆盖率几乎占到一半以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手机、平板电脑看新闻。今日头条在这一背景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虽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毫无意外的是它未来的发展空间仍旧很大。其他新闻媒体或者后来者可以取其精华之处,共同进步,推进我国新闻APP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亦弛.“今日头条”APP 的经营模式研究[D].陕西师
范大学,2016.
2.陆璐.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看新闻App 的生存法则[J].江苏科技信息,2014(08):78-80.
3.申亚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策略———
基于“今日头条”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5(02):13-14.
4.王锋.2016年今日头条算法研究中心报告[EB/OL].2015-01/2016-06.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客户端等在全民范围内
的普及,使微信公众平台等信息传播媒体兴起,掀起新一
轮信息传播潮流,发挥着信息传播、
交流、服务等多元化功能。微信公众平台既是新兴的信息传播平台,更是当下媒
介环境变革的重要表征,是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交流沟
通的重要方式。既然微信公众平台是基本的信息传播平
台,那必然具备传播学基本属性,因此,在对微信公众平台
的创建上,可从传播学视角予以探究。近年来,高校在信息
传播上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
公众平台成为高校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为了促使高校微
信公众平台更好地发挥其传播效果,可从传播主体、
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传播学角度进行优化,切实有效地提高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一、传播学视域下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要点
传播学是针对传播行为、传播过程、传播规律等的科学。对于传播过程的研究,传播学先驱拉斯维尔提出“5W”模式,即传播内容的发出者———传播主体,传播活动的血肉———传播内容,传播活动的手段、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活动的受众对象———传播对象,传播活动的成功与否———传播效果。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方面可系统阐述传播活动全过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传播方式,要想探究其平台建立效果,应将传播学“5W”融入其中,
全方位把握高校微信平台新媒体聚焦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刘帆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公众号成为新时期备受欢迎的新兴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公众号作为信息传播方式,其传播乃
是一个系统的传播过程,因此,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可基于传播学视角加以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时下高校信息传播的新型载体,对其的建立是高校信息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传播学视域下,基于传播学“5W ”模式,探索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之径,以期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播学;高校;微信公众平台108
DOI:10.ki.1674-246x.2018.02.060
更多推荐
头条,用户,传播,平台,信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