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编排策略
李译
(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安徽,合肥  230066)
编排,是一档新闻节目在播出之前的最后一道编辑环节,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能够有效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所谓编排,就是指从业者按照自身的价值判断和一定的编排规则,将一条条不同的新闻进行优化组合排列,将一档完整的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同的编排效果能够取得完全不同的传播效果。总体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既是一门思维的艺术,又是一门时间分割的艺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面对的是一群对新闻报道要求越来越高,媒介渠道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的观众群体。要留住电视机前的观众,单纯依靠新闻内容和节目形式还不够。如果编辑能够抓住新的传播规律,科学的组合排列新闻内容,为受众呈现出一档视听兼备的栏目,就能有效提升电视民生栏目的收视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新媒体环境下,优化电视民生新闻编排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头条和次头条的编排,在整档栏目中不断穿插,制造持续兴奋点
(一)重视头条选择
民生新闻的头条编排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当选择当期栏目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最具有吸引力的重大
事件,让节目一开始就给观众眼前一亮之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收视兴趣,让他们能够从伴随式收看的状态中集中注意力,放下手头的事,关注电视荧屏。但是后面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新闻才算是有吸引力的呢?这个话语权应该由谁来掌握?传统媒体时代,电视编辑会依据自身的新闻价值标准和喜好来对新闻进行把关,往往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会进入他们的选题视野,但是对于编辑的选择,观众往往并不买账,因为他们更希望看到与自己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也对一些知识性与娱乐性新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已经被推到了选择链条的前端,他们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可以自由地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任何不尊重受众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媒体,最终会被受众抛弃。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在头条选择时,一定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以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喜好为标准,深入地思考他们的关注点和信息需求点在哪里,选出老百姓最关心的新闻事件。除此之外,一则新闻即使主题重大,百姓关注,但由于电视是视听兼具的传播媒体,如果电视画面不清晰或缺乏较好的第一现场,这样的新闻也不适合放在栏目头条。
(二)次头条的选择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状态更加随意,忠诚度下降,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播放过程中,往往会穿插大量的广告,观众在广告时段也会出现流失状况。以上两方面原因,就需要编辑在栏目中注重对次头条新闻的穿插运用,不断给受众制造新的刺激点,让他们产生继续收看的欲望。
而且有关调查显示,观众在收看电视时,聚精会神的状态一般只能持续5-8分钟,超过时间,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收视效果不佳,这时候必须要给他们新的刺激,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与此同时,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认识到,不管是头条还是次头条,对观众的心理影响时间都是有限的,必须在单位时间持续刺激观众,不断引发观众注意,才能留住观众。
比如说,在一段广告插播后播出的第一条民生新闻,一定要选择相对较重要、比较有冲击力和画面感的报道,这样才能确保播放广告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不被手机、电脑和其他频道的电视节目夺走,有效地解决插播广告造成观众流失的问题。
二、组团式编排,让稿件之间形成层次和错落感
(一)根据稿件性质进行组团式编排
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中,稿件与稿件之间差异巨大,编辑一定要善于根据稿件性质,交齐编排成组团,或关联性,或相对性,由浅入深搭配类似相关新闻和评论,让节目有张有弛,这样好比一桌宴席,只有荤素搭配,才能色香味俱全。
比如,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两段广告之间的新闻编排往往就是一个组团。在某个组团中,编辑可以遵循关联性和同题性新闻编排的规律,将对同一事件的系列报道,或同性质的报道组合在一起;也
可以遵循对比编排的规律,将结果完全相反的有鲜明对比色彩的新闻事件编排在一起;还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在一个单位组团内,不能全部编辑同类型的新闻,这样会给听众单调乏味之感,而是要安排不同题材的新闻,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所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观众往往可以看到政策解读、突发事件、深度调查、奇闻异事和生活服务咨询等各种信息。节目节奏紧张之后有放松,自然能引导观众渐入佳境。
(二)巧妙设置重点和峰谷,让节目形成错落感
仅仅在节目的头条或次头条位置安排重点报道,就想形成节目的层次还不够。一位优秀的编辑还要巧妙设置节目重点和峰谷,给人跌宕起伏之感,才能不断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总体来说,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一期节目中,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是非常精彩,编辑一定要处理好重点新闻和普通新闻之间的搭配,让重点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形成一档节目波澜起伏之感;当遇到节假日等新闻淡季,节目出稿量较少的时段,编辑还要提前对重点新闻进行策划,设计节目亮点,千万不能让一档节目平淡无奇,要有意识地营造节目错落有致之感。
(三)电视节目的组团和峰谷间隔时间要缩短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被养成,电视节目也应该按照“碎片化”风格设计组团和峰谷,要缩短间隔时间,
(下转第87页)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网络上的海量化和多元化信息也使得公众对于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民生新闻栏目作为电视媒体的一种优势节目类型,要从手机和电脑等新媒体的围追堵截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提升节目内容质量、丰富节目呈现方式的同时,也要重视节目编排,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传递观众需要的信息,并通过不断地设置兴奋点,引发受众的持续收视欲望。新媒体语境下,受众信息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民生新闻编排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调整编排策略,这样才能在电视观众不断流失,黏度不断下降的新时期,让民生新闻节目成为收视率增长的一颗耀眼星星,获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民生新闻;编排;策略
(上接第85页)
避免大板块的时间段。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尽量让观众看到不同题材、不同兴奋点的新闻,让节目节奏更加明快紧凑,满足公众“短平快”的信息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恰当利用广告和宣传片就能达到分割板块和组团的目的。
三、做好精彩的节目导视和预告
精彩的节目导视对于一档电视民生节目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观众提前预知当日的重点新闻,有效地留住观众。导视和提要一般会伴随插播广告一同出现,在每段广告播出时,导视也会出现一次,强调下一板块的收视重点,引发观众的收视兴趣。精彩的导视和预告一定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有视觉冲击力的电视画面和同期声,或设置悬念,或直击核心,总之,将最精彩的部分提炼出来,给观众留下收视悬念,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持续看看的热情。导视也必须注重类型的多样化,包含不同题材,既有舆论监督报道,又有突发新闻,既有奇闻异事,又有服务资讯,这样才能给受众节目类型丰富,精彩纷呈的感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精彩提要的制作方式,这是一位有经验的民生新闻节目编辑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四、网站式呈现,用好新闻标题和内容提要
现如今,网络和移动客户端使得受众的信息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快餐式消费和悦享式消费习惯盛行。他们希望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新闻主题和中心思想,同时文字还要生动活泼,易于阅读。所以,这就给给电视新闻栏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将部分电视内容网战式呈现。一方面,标题以往是报纸等平面媒体重点打造的板块。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养成了“速读”的阅读习惯,他们习惯于通过新闻标题来一目了然地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信息。为了适应观众的这种“速读”习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必须将新闻核心内容用新闻标题和内容提要的形式加以呈现,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新闻最有价值和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表达出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抓住观众的眼球。
另一方面,好的标题和内容提要不仅仅会让单条新闻备受关注,提升收视率,有风格的新闻标题,还能够彰显栏目的风格,打造一档节目的品牌效应。很多民生新闻栏目的编辑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编辑标题和内容提要时,尽量表达口语化、对仗工整、风格一致,以体现栏目的整体风格定位。
总之,新闻编排绝不只是按照单条报道播出顺序来平铺直叙,而是编辑通过内容的组合优化,使之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和传播规律,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表达栏目的立场和观点。在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巧妙绝伦的新闻编排能够让新闻给受众以耳目一新之感,有效提升节目的收视体验感。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编辑一定要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优秀栏目。
参考文献:
[1]张政.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04):229
[2]刑红文.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了,2014(17):139,149
作者简介:李译,女,汉族,安徽合肥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安徽广播电视台 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编辑。
牢记使命,勇于创新,坚持原则,遵守体育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记者要学习掌握体育新闻编辑思维,扩大新闻收集范围,加强对热点体育新闻的策划能力,并对相关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优化体育新闻报道,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从而传播正能量,弘扬体育精神。
2、深入挖掘新媒体的技术特征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云南体育新闻要深入挖掘新媒体技术特征并有效利用技术优势。体育记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提升专业水平以及新闻的统筹能力,在体育新闻采编过程中,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信息技术积极拓展新闻视野,使用最新的新媒体操作技能和知识,提升体育新闻在新媒体上的质量。体育记者要从丰富的信息中有效提取有用的资源内容,强化整合能力;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体育新闻形式和风格,将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新闻的内容更丰富,表现效果更佳。此外,云南体育新闻还应该加强对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使用数字电视、移动客户端、虚拟社区、微博等载体,搭建畅通的媒介通道,这样体育新闻的影响力就会扩大。
3. 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
新媒体不仅能够实时传播体育信息,还成为公众参与体育新闻的平台,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比如,在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奥运官网不断通过新媒体与观众进行交流,中外主流媒体也构建了奥
运频道,让公众的参与度得到提升。同时,云南体育新闻还应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大众对体育新闻的诉求,准确把握大众心理,增强体育新闻的层次感和节奏性,防止大众在繁多的信息中出现审美疲劳。此外,云南体育新闻还可以使用数字技术提升表现效果。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体育新闻的传播已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云南体育新闻传播主体必须清醒地认识并把握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特点,充分、有效地将云南体育新闻传播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体育新闻传播的方式、手段,努力为广大体育新闻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便捷化的体育资讯。
参考文献:
[1] 李永进. 论新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效果[A]. 中国报业,2020,08(下).
[2] 张筱晟. 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中的应用与发展[A] . 新闻研究导刊,2018,05
[3] 杨尔欣. 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的比较初探[J]. 传播力研究,2018,2(31).
[4] 崔海亭. 媒体融合视域下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4).
[5] 陈 伟. 《体育新闻传播新视野》. 人民体育出版社.

更多推荐

新闻,体育新闻,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