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近东,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2009年,张近东以280亿人民币,名列胡润百富榜第10位。
中文名:张近东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 1963年3月
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工作单位:苏宁集团苏宁电器
所在行业:家电
职务: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学历:大学本科
籍贯:安徽天长
目录
张近东人物履历
主要言论
缔造神话
成功法宝
经营策略
持股承诺
纵论家电零售业变局
编辑本段张近东人物履历
1963年3月出生于南京,安徽滁州人;张近东
1981年至198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供职于南京鼓楼区工业公司,直到1989年;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2000年12月出资500万元设立“苏宁教育基金”;2000年出资30万元兴建希望小学;
2001年6月出资30万元开展“苏宁希望之星”活动,全省范围内资助140名贫困大学生;
2001年10月向南京市社会福利院赠送3万元的家用电器;2002年6月向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捐资10万元;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2500万股股票将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2009年,“苏宁”已发展成为拥有近1000家连锁企业、110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近1000亿元,仅次于国美电器的全国第二大电器连锁销售集团。为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董事长;[1][2] 2009年,张近东以个人财富27亿美元,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34位;2009年,张近东以280亿人民币,名列胡润百富榜第10位。2010年,47岁的张近东以45亿美元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176 位。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03.3 资产排名第张近东
[3]七位。人物生平苏宁电器的发家史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张近东个人的努力和家族的支持,但张近东坚持“强化”苏宁团队的集体奋斗,并以“股权大派送”的形式实现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团队致富”。在创业
发展早期,张近东就意识到以服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首创自营服务,并依靠“淡季打款”等创新模式迅速成为中国空调销售冠军。1999年张近东率苏宁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提出“3年1500店”的发展目标,带领苏宁走向全国,率先开创了家电连锁发展模式,引起了深远的行业性变革,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进程。在全国连锁过程中,本着“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策略,张近东又先后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打造了自主培养为主的专业化人才梯队,构筑了国际化的管理平台。2004年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家电连锁IPO第一股,这些都为苏宁电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苏宁电器成为了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截至2008年5月1日,苏宁电器在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700家连锁店,员工人数10万多名,2007年销售规模近900亿元,在商务部统计的全国前100家连锁企业中,位居前三甲,也是国张近东
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企业品牌价值高达425亿元,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第一品牌。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古人对财富的理解。苏宁电器从个人创业发展到国内民营企业三甲之一,从个人企业到公众公司已经走过了18年的路。这18年既是苏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张近东不断与团队和社会分享苏宁财富的
过程。2004年苏宁电器在中小板上市,并且随着全流通改革和定向增发,张近东的股权已经稀释到公
司的三分之一左右。在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统计中,前50位个人财富榜单中,苏宁电器占据5席,除张近东本人外,还有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入选。尽管如此,张近东还在规划一个更加大手笔的造富计划,进一步稀释手中的股权,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根据相关规定,股权激励计划最高涉及的标的股票可达公司股本总额的10%,业内人士分析,此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在未来5年内,苏宁将打造出1000个千万富翁。作为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唯一的民族企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勉励苏宁电器“成为中国的沃尔玛”,在这一使命下,张近东坚持企业本土化特性,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管理能力,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壮大中国现代零售业”的提案。他始终坚信“13亿人的中国市场一定能够培育出世界500强的现代零售企业”,并正在朝这一目标不断前进。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张近东也非常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定位于社会化的苏宁,将企业家本身定位为社会工作者。目前苏宁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年纳税额位列中国民企第二,同时张近东还创立了中国首个大型企业社工制度——1+1阳光行社工志愿者行动,号召苏宁10万多名员工每人每年拿出一天的工资进行社会公益援助,拿出一天的时间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而企业自身十多年来也已累计捐赠公益事业数亿元,其中张近东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个人捐赠5000万元,创国内个人捐赠之最。由于企业经营出色、承担社会责任,张近东先生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7年度中国25大企业领袖”等国家级荣誉,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企业领袖。张近东在2008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七。
编辑本段主要言论
立足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不变,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连锁品牌的定位也不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加希望给供应商提供最快捷的服务,形成双方的互补,至于未来能发展张近东
到哪一步是机遇问题。要取得与外资巨头同台竞技的能力,苏宁未来的发展在稳健的同时也一定要有速度。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们还是专心致志的做连锁店,家电连锁的蛋糕太大了,我们目前分到的仅有一点点。未来在这个驾轻就熟的领域多分一些蛋糕,这是苏宁现在最大的愿望。[4]
编辑本段缔造神话
鲶鱼跃世:10万元撬动空调大市场1990年问世的苏宁电器就好比一条鲶鱼,让当时牢固抱成团的南京国有家电行业被“搅”得一浪高过一浪。冷门入市获开门红
其实,此前张近东兜里所有的钱不过10万元而已,“做什么呢?”这个问题足足困扰了他好些日子。当时最赚钱的就是家电,改革开放让致富后的南京人也学会了生活,彩电、冰箱、张近东
洗衣机,流水似地向普通家庭涌去。不过,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而是单单选择了当时
的冷门:空调。1990年12月26日,冷冷的冬日里,冷冷的空调行业,南京宁海路上一家仅有200平方
米门面、10多位员工的小公司——苏宁交家电公司开业了。这时候除了暗藏野心的张近东,还没有人能想象,这家专营空调的小公司会发展成今日庞大的苏宁电器集团。不信邪的张近东使出了他别出心裁的第一招———在业界首次建立起营销商“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并组建了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及时上门为顾客免费安装空调,这为苏宁掘得第一桶金起到了关键作用。1992年,“火炉”南京的空调市场开始启动,由于苏宁已经形成了产品和服务强势,当年就成为春兰空调全国销售第一大户。这一年“苏宁”的名字在南京空调市场一炮打响。3年内,苏宁凭借单一产品、单一品牌就做到了年销售3亿元的规模。回首这段往事,张近东感慨地对记者说:“只要你充实准备,机遇从来不会负你。”小舢板单挑八航母当客流缓缓地从各大国有商场移向宁海路,苏宁也就成了国有商业企业眼中共同的“异类”,“小舢板”与南京国有商业企业“八大航母”的对峙就此形成。1993年春夏之交,南京的“空调大战”全面爆发,苏宁不但在服务上胜出一筹,而且在价格上也具备明显的优势,以至于双方的对峙终于直接交火——南京八大国有商场联手封杀苏宁,宣称八家将统一采购,如果谁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部不销售该产品。这是中国商界第一次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场正面碰撞。
就在这段日子里,张近东遇到了令他最尴尬也是最气愤的一件事:“在苏宁举办的三洋空调代理会上,我们好心好意请来八大国有商家的领导一起吃饭,但是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们竟然齐刷刷地站起来全都拂袖而去。”这件事,无疑是“八大航母”对苏宁这个“小舢板”的公然示威。不过,倔强中透出的那
股子韧劲,更加坚定了张近东要做大做强的决心。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这三张王牌,苏宁不但没有在交火中败下阵来,反而节节取胜,当年实现销售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摘取全国最大空调经销商桂冠,保持至今达11年之久。现在,这段广受关注的“苏宁现象”已被录入高校营销教材。连锁战车:掌握渠道就是掌握财富张近东谙熟营销学中巩固渠道的经典案例,苏宁正是凭借“经销商渗入生产领域”的奇招,打造了与厂家共融共生的经典营销模式,优化了自己的渠道运作,再一次走在了前面。渗入生产共融共生1991年,惯于创新的张近东又使出了他别出心裁的第二招:“逆向运作”,率先向生产商渗透商业资本,首创了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扶植生产,确保旺季获得价格优惠稳定货张近东
源的厂商合作全新模式。这种“商家淡季支持厂家,厂家旺季回报商家”的模式,用张近东的话来概括就是:“掌握渠道就是掌握了财富。”他十分自豪地说:“苏宁与厂家的关系是其他经销商所无法比拟的。”攻城略地驰骋全国在厂商渠道织就之后,张近东又开始编织更加野心勃勃的“销售渠道”。在苏宁10周岁前夕,南京新街口18层的苏宁电器大厦盛大开业,苏宁从此由单一的空调业务转向综合电器,苏宁的羽翼更丰,腾飞空间瞬间变大。张近东此时宣布:“苏宁要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1500家店,实现年销售额达到300—500亿元的跨世纪连锁计划。”他开始为营造自己的家电连锁王国谋篇布局了。接下来,张近东为业界上演了一出“裂变戏法”:2001年平均40天开一个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个店;2003年平均每周开一个店;2004年平均5天开一个店,连锁企业遍及全国30个省市地区。这还不
算完,张近东说:“规模压倒一切,速度决定命运。苏宁上市募集的近4亿资金,将全部投到连锁发展中来。”家电大鳄:要做中国家电业的沃尔玛领先融入信息家电
41岁的张近东,14岁的苏宁,两者谁都没有歇脚之意。2003年,就在业内都在喊“家电难做”的时候,张近东又使出了他别出心裁的第三招:全国首创“3C模式”。张近东说,所谓“3C”,即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家电(consumerelectric),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家电经营。3月15日,苏宁3C航母店正式在南京亮相,“3C”的首创人张近东说:“3C概念店的推出标志着苏宁的家电经营进入第三个时代,即信息家电时代。”随后,苏宁南下广州,不到一年时间,已在粤连开三家3C概念店,在深圳开设两家店,每个店的规模均在5000平方米以上;今年3月和7月,新街口3C旗舰店和杭州庆春路3C旗舰店的成功开业,表明“3C模式”在苏宁结出硕果。成功上市再构蓝图2004年7月21日,这一天绝对是张近东创业14年来笑得最开心的日子———经过整整5年的酝酿,苏宁成功上市。在张近东眼中,上市是对苏宁实力最好的证明:“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上市前我们足足经过了5年的严格审核,其中的艰辛至今回想起来,眼泪都忍不住要掉下来。”苏宁的财务报表显示,2001年苏宁电器净利润2525万元,2002年为5856万元,2003年则增长为9890万元,稳步上升。上市后,苏宁成功融得了接近4亿的发展资金,张近东说:“苏宁获得了与外资商业巨头同台竞技的融资平台,苏宁社会化,是苏宁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张近东,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雄心壮志:要做中国家电的沃尔玛!他说:“家电连锁的蛋糕太大了,我们目前分到的仅有一点点。未来在这个驾轻就熟
的领域多分一些蛋糕,这是苏宁现在最大的愿望。张近东的“人品说”“人品优先,这可不是句空话,起码要有一种事业心、责任心。”在回忆多年前,自己宴请八大国有商场负责人却遭遇对方“黑脸”的情景时,张近东仍然不能平复内心的不满,自然而然地又提到了“人品”:“我们好心好意请他们来吃饭,结果他们却集体甩手离席,这么做起码不太地道吧。”在张近东看来,对当时的苏宁而言,“起码没有输在礼面上”。“人品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点,将其放到企业中来,就体现在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上。”张近东说,一个人的人品好坏与这个人是否有钱没有关系,而在于有没有爱心。他坦承,自己曾经看过一个下岗工人每月拿出50元钱资助他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感动了我好多天,相比起有钱人的资助行为,这种境界更高,也启发我:尽社会责任,民企应该首当其冲。”而业内人士评价张近东,除了钦佩他的胆识和魄力,更多的便是赞赏他的人品:“坚韧执着,低调实在,非常有亲和力。”千万富翁一年速成回眸张近东15年的创富历程,始终离不开一个“快”字。1984年,张近东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进入一家南京鼓楼区属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现一股“下海”潮流。年轻的张近东也在此时跃跃欲试。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创业攒到了10万元资本。当时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1990年12月,27岁的张近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辞去了固定工作,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交家电,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从这家并不起眼的“小门面”竟驶出一
艘中国屈指可数的家电连锁业“航母”——苏宁电器,而其掌舵人张近东则成为“中国连锁风云人物”。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张近东事业的基础。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张近东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纯挣1000万了。此时的张近东年仅28岁。在当时南京国有大商场眼中,民营企业苏宁无疑是半路杀入空调业的“程咬
更多推荐
苏宁,近东,企业,中国,电器,空调,连锁,南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