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新闻的手段做宣传
□张平阳
从有报纸伊始,时政报道就在各记者善抓现场“活鱼”,以更多的元素大市民群众的高度评价,成功达到了类报道中唱“主角”。高品质的时政报来丰富和发展政务报道容量,以更加立“三满意”的效果。从2014年4月27
日
道,一直是国内外媒体新闻竞争的主要体、可读的内容凸显《西安日报》的高开始,连续四天大篇幅、高密度报道。着力点。近年来,以《南方日报》为端定位,牢牢吸引住核心读者群,帮助首先刊发稿件《西安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代表的地方党委机关报,在加强和改进读者在“悦读”中实现“深读”;对领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典范》,介绍南门时政报道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导调研、慰问等内容贴近民生的活动,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发挥的城市功确保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尽量以新闻语言来表述和呈现,避免枯能、近年来面临的瓶颈以及市民对提升力尊重新闻规律、竭尽全力满足读者需燥刻板的公文模式。改造的期盼等,强调此项工程的必要性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突破,受2014年西安市“两会”前,《西和重要性。接着刊发整版通讯主稿《西到读者的欢迎。安日报》积极与西安新闻网探讨合作,安通往世界的特色名片》,从缓堵、交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省策划了“两会”高端视频访谈
活动,报通安全、环境优化、文明传承等方面入市也出台了相关落实细则,明确提出要网互动,邀请西安市渭北办、未央区、手,浓墨重彩地介绍南门整体提升工程改进新闻报道方式,特别是对政务报道市交通局、市秦岭办、市旅游局、市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让读提出了具体要求。《西安日报》积极外侨办、市环保局等7个部门负责人走者对南门工程有了总括性的认识,在把贯彻落实相关规定,政务报道重点更为进视频直播间。访谈活动共分3场次进报道推向高潮的同时,让读者对工程的突出、视角更为宽阔、信息更加丰富、行,西安新闻网进行了视频直播,共有正式开放产生强烈的期盼,为下一步可读性进一步增强,把更多的版面留给340多名网友参与了互动,经审核共发做好报道做了很好的铺垫。从2014年
5
了贴近读者、关注民生的硬新闻,受到出200多个问题。记者、网友与7个市级月1日开始,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立
体
广泛好评。如2013年的西安市“两会”主要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无时差式、全方位、综合性报道,宣传全面推报道,《西安日报》以“成绩背后”作的充分沟通;《西安日报》以整版篇幅向高潮;重点稿件《用现代化方式捍卫为注脚,补充取得成就的背景内容;设进行了报道,受到了嘉宾以及市
人大代传统》,着重反映南门工程破解文物修置“数字延伸”话题,进一步扩大信息表、政协委员的好评。复、清淤、交通等几大难题,为整体报量;组织“局长Q访谈”活动;《西安2014年以来,《西安日报》对西安道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对南晚报》开设“中国梦好声音关注两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力推“大餐”门箭楼修复性展示工程等几大工程的建会”专题,将新闻与评论相结合,图文“套餐”式报道,取得了初步成效。西设情况、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分别进并茂。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西安日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是西安行了体验式报道;刊发了五一当天工程开报》对政府工作报告尝试了创新的解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和重放盛景的整版图片。最后持续阶段,请几读方式,对2012年的工作从“经济、农大民生工程,对于增强西安的城市功位城市建设专家对工程总体情况予以权威业、城乡、生态、改革、民生”等方面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增加城市的评价,引发读者理性思考;对未完工工提炼出了“六个最”,令人眼前一亮;美誉度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五一”程进行愿景展望:介绍榴园、松园及南以“看点”的形式,把政府各项工作的前,该项目部分如期开放。《西安日门外广场的建设进度,以及完工后的美主脉与分支清晰解读。在西安市委、市报》按照前期、高潮、持续三个阶段,好愿景等,为读者留下新的期盼。最后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市委常委会、市政对该项目进行了长达10天的大篇幅、高以工程建设者一个整版照片收尾。《西府常务会议的报道方面,《西安日报》密度报道,受到市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安日报》南门项目整体(下转第89
页)
这种倾向容易被具体事件所左右。这种情绪化倾向,就像颠簸船上的货物一行使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增强人
们选择和预期的确定性。理性的程序才
络监督也应当符合交往理性的要求。网
络监督的言语也应当满足可领会性、真
样。”②情绪化的网络监督容易走上歧能保证理性的结果,无程序理性的网络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的要求,即网络途,不同的社会主体关注不同的问题,监督,可能导致监督失范,无法正常进监督的言语应当是政府所能理解的,公使真正的本质问题被遮掩起来,网络蜕行,激化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矛盾民有提供真实的监督的意向,公民具有变成为社会主体牟取个人私利,发泄个和对立,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与政府职能部门对话的真诚和愿意采用人情绪的私域,监督的效力不彰。更有可能导致监督者之间产生裂痕,社政府能够接受的规范性的监督语言。网其次,网络监督应当符合程序理会舆论自身的分裂,使监督沦为不同社络监督应当避免不真实的言语、谩骂的性。程序理性,即程序的合理性。“程会主体纯粹非理性的情绪发泄,丧失网言语、威胁性言语以及各种难以理解与序的合理性不仅仅是指通过法律程序所络监督应有的题中之义。接受激化矛盾的非理性、情绪化言语。产生的结果从实体角度看是合理的、再次,网络监督应当符合交往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督者与监督
对象符合实体正义的,而且更主要的指一个性。交往理性为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所之间相互理解与沟通。
法律程序产生该结果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积极倡导,哈贝马斯认为,理性包含近年来,“钓鱼执法”“躲猫猫”事实、证据,以及程序参与者之间帄等在以语言为媒介的相互理解的交往结构等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在网络监督的关对话与理性说服的过程。换言之,程序中。交往理性的言语有效性需满足四个注下得到妥善处理,新媒体时代网络监在结构上应当遵循通过理性说服和论证要求,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督的正面作用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让做出决定的要求,不是恣意、专断地作确性,即“言说者必须选择一个可领会人们看到了网络监督在新媒体时代的前
出决定。因此可以认为,程序理性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③程序理性关注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能够理解;言说
者必须有提供一个真实陈述(或陈述性
景与希望。
▲基金项目:1、河南省政府决策研
程序设计的正当性、程序实施的条件和内容,该内容的存在性先决条件已经得究招标课题“‘公民参与’
视野中的社会弱可操作性,其试图回答的仍然属于“应到满足)的意向,以便听者能分享说者势群体权利保护”(项目编号:2012B068)的当如何”“可能如何”和“怎么做”的的知识;言说者必须真诚地表达他的意阶段性成果。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实践理性问题。网络监督应当符合程序见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话语(能信任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理性,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运行,要他);最后,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本身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qn-144)的阶段有相应的规则、步骤、顺序和方式才能是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性成果。
进行。而这些程序设计要具有参与性、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在以公认的规范注释
对等性、互动性、及时终结性等要求。惟有如此,才能保证网络监督的帄稳有序,保障公民与政府能够及时、准确获悉彼此的意见与想法,为讨论协商搭建一个良好的帄台。同时,符合程序理性的网络监督也可以克服权利(或权力)为背景的话语中达到认同。”④只有具备
了交往理性,主体之间才能顺利地进行
交往行为,进行对话,意图达到理解。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监督的本质是
网络交际,是公民通过互联网与政府职
能部门之间的一种交往行为,因此,网
①[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
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2
②[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译.学林出
版社,1999:284
③王锡锌.行政程序理性原则论要[J].法商研究,2000(4):18
④[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出版
社,1989:3
(作者申自强:平顶山学院)
(上接第117页)报道起伏有致、高
潮迭起、亮点纷呈,仿佛丰盛的大餐、套餐,既极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也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有力地
发挥了党报的主流宣传作用。
古树、老树、大树是森林城市的
重要元素,蕴藏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传承着“护绿爱绿”的生态理念。2014年3月,《西安日报》与西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西安新闻网携手,特别策划推出了“为美丽西安葆绿·我身边的最美古树大树”连续报道。2014年3月12日,在《西安日报》头版和西安新闻网同时刊发有关活动启动的消息,在展示挂牌的古树名木的同时,发动读者共同寻找自己身边的最
美古树大树;公布公众投稿、提供线索
的热线电话、网址。当天《西安日报》
除了头版消息外,7版整版对此次活
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介绍;同时,在西
安新闻网对50棵古树名木的图片和资
料予以展示。2014年3月13日到3月
28日,在优选部分古树名木进行挖掘
展示其背后的故事的同时,发动市民共
同寻找自己身边的最美古树大树,记者
逐一进行报道,连续发稿。报道内容
和栏目有:“光阴传奇”,通过现有
古树资料,加上记者的深入采访,对
每株树木的名称、位置、树龄等情况
进行介绍,对形象进行描述,给读者以
感性的认识;同
时通过挖掘其历史典故、传说,让读感
受其珍贵、深远的文化内涵。“人树情
缘”,讲述市民和古树之间的故事;一
方面由记者选取树木进行报道,另一方
面接受公众投稿,形象生动、感染力
强。“绿林新秀”,重点介绍由市民读
者推荐的身边有影响的且尚未列入古树
名录的古树大树,挖掘古树与人、与当
地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故事等
等,突出古树的特点、个性和影响。该
系列报道刊发后,社会反响很大,对增
强社会大众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起到积
极作用。
(作者张平阳:西安日报时政新闻
部副主任)
更多推荐
西安,监督,报道,理性,网络,程序,进行,工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