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闻
作者:何其亮
来源:《对外传播》2012年第10
       
        本人在澳洲访学期间和相关的教授、教师就我国的网络英语新闻进行了探讨,请他们谈谈看法,并提出改进建议。针对随机抽取的几篇选自新华网、人民网的英语新闻,他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以下看法及改进建议。
        一、更像政府的消息发布,不像新闻故事
        西方人或英语民族对新闻的认同是新闻故事(news story),即新闻要强调新闻的事实和价值,在叙述上主要还是采用倒金字塔的手法,以抓住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最先了解新闻重点。这点看起来很简单,但他们认为在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就要半个学期,而且还不一定能掌握好。我们的网络新闻尽管进行了编译,删除了一些内宣的内容,但从新闻的整体看不像是新闻故事,而是属于程序性(procedural)的叙述,即告诉读者先发生了什么,后出现了
什么,没有对整条新闻进行故事性的提炼与编辑,因此缺乏重心和亮点,不能迅速激发读者的兴趣,而这点对网络新闻却至关重要。以新华网的一篇以中国国家杂技团首场在缅甸仰光演出Chinese national acrobatic team premieres in Myanmar’s Yangon)为题的新闻为例,英语读者认为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新闻,但是读完后整体感觉它更像是政府的消息发布(government release),在以宣传的口吻讲述,因此一般的英语读者不会感兴趣,因为它是一种程序性的叙事,即以中国国家杂技团在何时、何地演出,什么领导出席观看,表演了什么节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鼓掌欢迎,下一场的演出将在何地,这是个怎样的杂技团的程序叙事,而没有突出体现此条新闻的重点。笔者有意识地对照了该新闻的对应中文稿,发现除了删减某些细节外,编译的英语新闻内容与中文稿基本一样。那么,怎么使它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新闻故事呢?英语读者认为,首先它的价值应该体现以中国国家杂技团的高超技艺,观众为之倾倒为中心,叙述中可对其中的某个节目,如《集体转碟》,对其高超的技艺、精彩的表演做概要性的描述,并引述现场观众或演出的策划、导演对表演的评价,以这样的思路编辑就能成为一个好的新闻故事。这样,原文中出现的“×××领导出席观看,表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鼓掌欢迎The show was attended by……; All the audiences applauded the special eye-catching performance of……)之类的话语就
不应该出现了,因为英语民族认为这些是带宣传口气的话;至于“×××领导出席观看节目演出他们认为在新闻中并不重要,更不能出现在新闻的前面。同样,表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鼓掌欢迎之类的话也就纯属多余了(redundancy)。因为人们不禁要问,难道精彩的表演还有观众不鼓掌的吗?

更多推荐

新闻,读者,观众,表演,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