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二陶瓷配方及配方设计
第一节坯料的类型
一、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掌握坯料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掌握各氧化物在瓷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各氧化物在瓷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从生产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入,分析。
四、教学时数3学时
五、教学内容
引入:普通陶瓷坯料一般都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故可通称为粘土质坯料。由于使用的粘土种类以及熔剂原料的种类不同,所以还可以将坯料进一步加以区分。如以长石作为主要熔剂原料的坯料称为长石质坯料。
本章节主要介绍长石质瓷、绢云母质瓷、磷酸盐质瓷和镁质瓷坯料等的特点、用途、主要成分等性质
长石质瓷坯料
一、瓷器坯料绢云母质瓷坯料
磷酸盐质瓷坯料
(一)长石质瓷坯料
以长石作助熔剂的“长石-高岭土-石英”三组分系统瓷。
烧成特点:烧成温度范围比较宽,可在1150~1450℃的温度范围内烧成各种瓷器。
我国的长石质瓷的烧成温度一般为1250~1350℃。
用途:适合于作餐具、茶具、陈设瓷器、装饰美术瓷以及一般的工业技术用瓷器。
瓷胎构成及特点:由玻璃相、莫来石晶相、残余石英晶相及微量气孔构成。其瓷质洁白,薄层呈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不透气,吸水率低,质地坚硬,力学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瓷的相组成范围为:玻璃相50%~60%,莫来石晶相10%~20%,残余石英8%~12%,半
安定方石英6%~10%。
1.化学成分
SiO2 65%~75%,
Al2O319%~25%,
R2O+RO 4%~6.5%(KNaO应不低于2.5%)。
2.各种氧化物在瓷中的作用
对SiO2、Al2O3、K2O与Na2O、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等)、着色氧化物(Fe2O3与TiO2)在瓷中的作用、含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和讲解。
3.瓷中各氧化物成分之间的关系
瓷的组分中Al2O3 与SiO2 摩尔比例关系有一个基本一致的规律:
①n(Al2O3 )/n(SiO2 ) = 1:5 左右;
②坯料中的Al2O3摩尔数不低于2。
4.长石质瓷的示性矿物组成与实际配方
(1)示性矿物组成:是指在能够成瓷的前提下,理论上的长石、石英、高岭土三种矿物的配合比例。我国瓷器的示性矿物组成范围一般为:
长石20%~30%
石英25%~35%,
粘土物质40%~50%
烧成温度在1250~1350 ℃,有些南方瓷厂可达到1400 ℃。
(2)实际配方
实际配方是在示性矿物组成的基础上,考虑具体原料与生产工艺条件等因素而制定的生产配方。
a.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强可塑性粘土。例如可用膨润土作为增塑剂,其用量一般在5%以下。也可用其它塑性强的粘土,用量应通过具体实验而定。
b.长石与石英的用量主要是根据瓷的性能要求而决定,其次应考虑到成形和干燥性能所要求的减粘作用。
c. 除以上三种主要组分外,为了调整和改善瓷的性能,可考虑加入下述一些少量补充成分:
加入1%~2%的滑石,可降低瓷化温度20~30 ℃;
采用一定数量的废瓷粉,用量一般在10%以下;
原料中铁、钛含量高时,配料中可加入少量磷酸盐物料,减低着色影响。具体用量由实验决定;
如果采用氧化焰烧成时,可考虑加入微量氧化钴,降低着色作用,一般用量在0.05%左右。
(二)绢云母质瓷
它是以绢云母为熔剂的“绢云母-石英-高岭土”系统瓷。
烧成温度视其瓷石与高岭土用量比例,可在1250~1450 ℃选择,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为1350 ℃以下。
绢云母质瓷的瓷质由“石英、方石英、莫来石、玻璃相”构成。瓷质除具有长石质瓷的一般性能特点外,还有透明度较高,加之采用还原焰烧成,外观呈“白里泛青”的特色和风格。适用与餐具、工艺美术瓷等。
1、化学成分(R2O+RO) 4.5%~7%
其组成范围为:Al2O322%~30%
SiO2 60%~70%
2、示性矿物组成
绢云母30%~50%
石英15%~25%,
高岭土30%~50%,
其它矿物5%~10%
3、实际配方
实际的组成则主要是绢云母、石英和高岭土。绢云母起助熔作用,长石与石英的作用与在长石质瓷中的作用相同。
目前绢云母质瓷已不局限于二组分配料,逐渐增加了长石含量,兼有长石质瓷的一些配方特点在品质上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三)磷酸盐质瓷
磷酸盐质瓷是以磷酸钙作熔剂的“磷酸盐-高岭土-石英-长石”系统瓷。其中磷酸盐可由骨胶生产的副产品——骨磷或骨灰引入,习惯上称这类瓷为骨灰瓷。
骨灰瓷一般分为两次烧成。第一次为低温素烧,温度为850~900℃;第二次为高温釉
烧,温度为1200~1280℃。
-
Ca3(PO4)2,方石英,莫来石和玻璃相所构成。该瓷的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质软,光泽柔和,但脆性大,热稳定性较差,而且烧成范围窄,不易控制。
实际配方:骨灰瓷坯料的原料配比一般为:骨灰20%~60%,长石8%~22%,高岭土25%~45%,石英9%~20%。
(四)镁质瓷
镁质瓷是以含MgO的铝硅酸盐为主晶相的瓷。按照瓷坯的主晶相不同,它可以分为:原顽辉石瓷(即滑石瓷)、镁橄榄石瓷、尖晶石瓷及堇青石瓷。
二、精陶坯料
(一)陶器的种类
粗陶器石灰质精陶
陶器普通陶器日用精陶长石质精陶
细陶器——精陶混合质细陶器
建筑精陶
(1)石灰质精陶:又称为软质精陶,是用可塑粘土、高岭土、石英和石灰石配制而成。石灰石是主要的熔剂成分,也可以是方解石、白云石等。其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强度不高,吸水率较大,热稳定性较差,因而在日用精陶中很少采用。
(2)长石质精陶:又称为硬质精陶,是用可塑粘土、高岭土、石英和长石配制而成的。为改善坯釉的结合性能和利用废料,有时也可加入3%~5%的废陶片。长石质精陶的烧成温度较高,力学强度较高,吸水率较小,热稳定性好,因而是生产日用精陶制品的主要材质。
(3)混合质细陶器:它是同时引入石灰石和长石作熔剂的。其坯料的性能介于上述两种精陶之间,既可以作日用陶器,也可以生产建筑用的内墙砖。
(二)精陶的化学组成
长石质精陶,坯料配方属粘土-石英-长石三元组分体系。
根据加入原料的情况基本上可分为高铝坯料(氧化铝含量为30%左右)和高硅质坯料(SiO2含量为70%以上)两种,由于所采用的粘土多为含SiO2较高的粘土,因此实际配方属高硅质。
精陶器一般都采用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温度在1200~1300 ℃,第二次釉烧温度在1050~1150 ℃。
三、其它陶瓷器坯料
(一)硅灰石质陶瓷
用硅灰石原料代替陶瓷坯料中某些长石所制得的陶瓷,具有坯料干燥收缩与烧成收缩小的特点,所以用硅灰石配制的坯料适合快速烧成产品。
陶瓷工业中广泛使用硅灰石制造釉面砖、日用陶瓷、低损耗无线电陶瓷和釉料等,也有用于生产卫生陶瓷、磨具等。
用硅灰石配制的坯体的烧成范围较小,但通过加入Al2O3、ZrO2、SiO2或钡锆硅酸盐等可提高坯体中液相的粘度,扩大硅灰石瓷的烧成范围。
(二)锂质陶瓷
用锂辉石或其它含锂的原料代替陶瓷器坯料中长石所制得的陶瓷具有高的热稳定性的特点。
锂质陶瓷能经受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不被破坏的这种性能,使它能用作:感应炉和其他窑炉的砖衬,喷气机和温度控制器的元件,热电偶保护管,涡轮机叶片,实验室用的器皿,耐热的厨房用具等。
(三)叶蜡石质陶瓷
用叶蜡石作为陶瓷坯料中的主要粘土原料制得的陶瓷器称为叶蜡石质陶瓷。根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叶腊石的储量超过了日本,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陶瓷行业近年来相继大量采用叶腊石作为原料来制造陶瓷器。
(四)透辉石质陶瓷
用透辉石原料代替陶瓷坯料中长石等熔剂原料所制得的陶瓷制品称为透辉石质陶瓷。利用透辉石代替长石原料加在普通坯料中,制造釉面砖,其加入量在30%,可使其素烧和釉烧温度降低120~150℃,达到既低温快烧、节约能源,又延长窑炉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利用透辉石原料制得的陶瓷制品在吸水率、抗折强度、热稳定性等性能上均能达到要求的部颁标准。
透辉石原料一般含铁杂质较多,所以烧后坯体白度较差,呈淡黄颜色,但使用遮盖能力较强的乳浊釉,仍能生产出高白度的产品,并使其釉面平整光滑。
(五)高石英质瓷
一般的长石质细瓷中,石英的含量为25%~30%,而高于30%的则称之为高石英瓷。以前的高石英瓷的主要是耐热震性能差,易出现炸瓷现象,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只能用于生产陶瓷美术品。
更多推荐
坯料,原料,陶瓷,烧成,精陶,长石,温度,生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