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条文说明(二)
5.3  隔声
5.3.1 为保证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的使用功能,住宅建筑隔声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其设计最低的要求为:
 ———住宅建筑内的卧室、起居室(厅)的允许噪声级、隔声标准及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必须符合5.3.1条规定的指标。
————住宅建筑分户隔墙、楼板等部分的结构厚度、质量应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和采取隔声措施,以满足隔声要求。
———采用大板、大模板等整体性较强的住宅建筑,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和经常产生撞击的部位,如厨房操作台、外门、设备管道等,应采用防止结构传导的减振和消声设施。
5.3.2  当住宅建筑在小区环境中处于沿街、邻近机房或锅炉房等噪声源大的外部环境条
件下,住宅建筑设计应尽量将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背向噪音的一侧,以合理地布置房间,减轻噪声源的影响。如受条件限制,只能布置在噪音源一侧时,应采限封闭阳台,隔声门等处理措施,减轻噪声源影响。
5.3.3  电梯机房设备产生的噪音、电梯井道内产生的振动和撞击声对住户的干扰很大,在住宅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与卧室、起居室(厅)紧贴布置,应使这些房间远离噪声源,不得将机房设置在居住空间之上,可布置壁柜、卫生间等次要的房间进行隔离。在不能满足隔声要求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
另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条文说明中的1.0.9条指出《民用建筑隔设计规范》为国家现行强制性执行的标准规定。记录如下:
1.0.9     住宅设计涉及建筑、结构、防火、热工、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给排水、暖通空空调、电气等各种专业,各专业已有的规范规定的内容,除必要的重申外,本规范
不再重复,因此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主要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 13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J 5017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份)》JGJ 2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 15; 
首先,目前对于室内噪音,我们到底执行什么标准?文件有三个: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534.836),国标GB 3096—93《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城市各类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
类别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
70
55
此标准为在93年修定版,用于替换82年版,在被替换的82年版中有这样的规定,“必须在室内测量时,室内标准值低于所在区域10dBA。”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修改版)
    该规范5.3.1条规定,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A声级)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dB,分户墙与楼板的空气声的计权隔声量应大于或等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或等于75dB。
   另外,在《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条文说明》第1.0.9规定,住宅设计涉及建筑、结构、防火、热工、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种专业,各专业已有规范规定的内容,除必要的重申外,本规范不再重复,因此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主要有:。。。《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那么,此《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有关允许噪声级规定
(1)第3.1.1条住宅内卧室、书房与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室内允许噪声级表 3.1.1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
一级
二级
三级
卧室、书房(或卧室兼起居室)
≤40
≤45
≤50
起居室
≤45
≤50
(2) 夜间修正
因昼夜时间不同,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修正。本规范中的允许噪声级的数值是按白天的要求制订的,如测量时间与此不符,应按附表1.1进行修正。
  因时间不同对允许噪声级的修正值附 表 1.1
 时间
 修正值(A声级,dB)
 昼间(06:00~22:00)
 夜间(22:00~06:00)
 0 
-10
也就是说,此文件规定的夜间的允许噪声级是:
0类地区≤30     1类地区为≤35           2类地区:≤40 
【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标准号】GB10060-93
【发布日期】1993-12-27
【实施日期】1994-08-01
【标  题】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正  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安装的验收条件、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2.引用标准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8903电梯用钢丝绳
GB10058电梯技术条件
GB10059电梯试验方法
GB12974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3.安装验收条件
3.1验收电梯的工作条件应符合GB10058的规定。
3.2提交验收的电梯应具备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3.2.1制造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装箱单;
b.产品出厂合格证;
c.机房井道布置图;
d.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功能表);
e.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线路示意图及符号说明;
f.电气敷线图;
g.部件安装图;
h.安装说明书;
i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3.2.2安装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安装自检记录;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3 安装完毕的电梯及其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
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底坑应无杂物、积水与油污。机房、井道与底坑均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他设置。
3.4 电梯各机械活动部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各安全装置安装齐全、位置正确,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5 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3.6 验收用检验器具与试验载荷应符合GB10059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在计量检定周期内。
4.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
4.1 机房
4.1.1 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的主电源开关,该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各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 轿厢照明和通风;
b. 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 机房内电源插座;
d. 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e. 电梯井道照明;
f. 报警装置。
4.1.2 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4.1.3 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4.1.4 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60%;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0.1m。
4.1.5 控制柜、屏的安装位置应符合:
a. 控制柜、屏正面距门、窗不小于600mm;
b. 控制柜、屏的维修侧距墙不小于600mm;
c. 控制柜、屏距机械设备不小于500mm。
4.1.6 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一高50mm以上的台阶。
4.1.7 曳引机承重梁如需埋入承重墙内,则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
4.1.8 在电动机或飞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
外侧面应漆成黄色。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漆成红色,并挂在易接近的墙上。
4.1.9 曳引机应有适量润滑油。油标应齐全,油位显示应清晰,限速器各活动润滑部位也应有可靠润滑。
4.1.10 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平均值两侧各不大于0.7mm。
 .1.11 限速器绳轮、选层器钢带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均不大于0.5mm,曳引轮、导向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在空载或满载工况下均不大于2mm。
4.1.12 限速器运转应平稳、出厂时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应完好无拆动痕迹,限速器安装位置正确、底座牢固,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现象。
4.1.13 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措施,如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能用松闸扳手松开制动器,并需用一个持续力去保持其松开状态。
4.2 井道
4.2.1 每根导轨至少应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特殊情况,应有措施保证导轨安装满足GB7588规定的弯曲强度要求。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1.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或支架直接埋入墙的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如果用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4.2.2 当电梯冲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
4.2.3 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每5m的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为0.6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1.0mm。
在有安装基准线时,每列导轨应相对基准线整列检测,取最大偏差值。电梯安装完成后检验导轨时,可对每5m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至少测3次),取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应不大于上述规定值的2倍。

更多推荐

电梯,机房,安装,隔声,规定,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