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塑料制品及使用温度[7]
 
标志
塑料种类
是否需使用塑化剂
耐热程度
1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不需要
80℃左右
2
HDPE(高密度聚乙烯)
不需要
75℃左右
3
PVC(聚氯乙烯)
需要
80℃左右
4
LDPE(低密度聚乙烯)
不需要
70℃左右
5
PP(聚丙烯)
不需要
140℃左右
6
PS(聚苯乙烯)
不需要
95℃左右
7
所有其他塑料
视情况而定(例如,PC不需要使用塑化剂)
视情况而定(例如,PC140℃会变软)
 
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孔不入了,吃饭、喝水都会用到塑料制品,塑料的碗筷、塑料杯子、塑料瓶子等等。可是,很多人塑料老是有一种担心,比如塑化剂问题等等,就觉得不安全。食品中常用的塑料有哪些?是否安全呢?
 
看数字,识塑料
 
如果你有留心,你会看到很多塑料用品的底部或者侧面经常会有一个由3个顺时针箭头组成的三角形符号,符号的中间有一个数字编号,通常是数字17。这几个数字其实就是塑料的身份编号,每个数字代表着不同的成分。这个符号叫做塑料分类标志(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是美国塑料工业协会最早建立的,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根据这个标志中间的编码,就可以知道这种塑料是什么了。
 
  1号”——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号”——HDPE(高密度聚乙烯)
   3号”——PVC(聚氯乙烯)
  4号”——LDPE(低密度聚乙烯)
  5号”——PP(聚丙烯)
  6号”——PS(聚苯乙烯)
   7号”——1-6号外的所有种类,包括PC(聚碳酸酯)、PLA(聚乳酸)、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美耐皿及其他类。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塑料是不需要使用塑化剂的,而且,不同的塑料使用性能也有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种常见的塑料。
 
1.     PET
 
PET的全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树脂材料,在塑料分类标志中属于1类。我们平常喝的矿泉水、果汁、碳酸饮料的塑料瓶就是用它做的。
 
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PET瓶含有微量重金属锑。锑是一种用作制造PET的重金属。PET瓶在贮存水期间,所含的锑能迁移到水里去。不过,研究显示,PET瓶装饮料的锑含量非常低(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就食水水质所订的指引值),不会对健康构成风险。
 
一些报道认为,PET长时间高温使用会释放出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EHP)。事实上,制造PET时并不需要塑化剂,因此,有关的说法并没有根据。还有说法称,PET冷藏时会释放二噁英,但研究显示并没有这种可能[1],所以也不用担心。
 
不过,PET的耐热性较差,在温度达到70℃时就会变形,还会释放一些添加的物质,因此不能循环使用装热水,用完应丢弃。
 
2.HDPE(高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
 
这两种物质都是以乙烯为单体聚合制得的聚合物。乙烯单体是一种气体,在植物中是一种催熟气体,安全性比较好。 聚乙烯(polyethylene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根据聚合的不同形式,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
聚乙烯被大量用于制造塑料袋、塑料薄膜、牛奶桶等产品。这两种材料的耐热性均不好,受热容易融化变形。所以,尽量不要高温使用。
 
2.     PVC
 
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是以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常用的保鲜膜就是用PVC材料的。大家常担心的PVC的安全问题有两个:氯乙烯单体和塑化剂。
 
(1)           氯乙烯单体是否有害?
 
聚氯乙烯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评定的3类致癌物,基本不用担心。而氯乙烯(vinyl chloride)单体则是的第1类致癌物,是证据比较充分的人类致癌物。氯乙烯的致癌证据还是比较充分的。
 
氯乙烯最大的污染来源是大气和水源,主要来自工业排放。由于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 我们很难完全隔绝,只能尽量减少其风险。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规定,食品接触包装材料中氯乙烯单体的指引限值(Guideline level)不得超过1.0 mg/kg[2],而我国标准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81-1988)规定,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种氯乙烯单体的含量不得超过1mg/kg[3]。另外,《食品法典》也制定了氯乙烯单体在食物中的指引限值不得超过0.01 mg/kg。通过这些严格的规定,我们可以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尽可能低。因此,如果购买PVC塑料,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

更多推荐

塑料,使用,单体,塑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