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浅谈
作者:黄训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7
        要: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为前人所留,后人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将其发扬光大。我们平常能看到的有古建的美,古建的优雅,不曾想过它的建造是如何完成的,为什么要这样建造。本文通过封建等级制度、风水、艺术布局三个方面来说明他们对古建如何建造的影响。
        关键词:古建筑 封建等级制度 风水 布局艺术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古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特点为后人所铭记。古建筑来在后人看来十分庄严、美观、大方,可这些完美的古建筑背后存在着许多极为苛刻的要求,它的建造并不是随意的。
        1、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
        1.1封建等级制度对统治者的建筑的影响
        封建等级制度是指各地封建主之间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生活起居的方式逐渐被区分开来,形成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建筑形态,其中对统治者建筑影响颇为深远。
        古时帝王利用礼法来维持秩序,因此对于古建筑影响甚大。在的约束下,都城建筑的布局便存在严格的等级规范。为了显示君主的高贵自尊,宫殿一般都建在都城的中心地区,以体现天子中而处”[1]的思想,四周环绕着贵族建筑,其次是矮小灰暗的民房。这也正好体现了上下有序,尊卑有礼。宫殿建筑群中,同样为了体现皇权至上,帝王的起居和处理政务是最宏伟的,例如明清故宫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凌驾于当时整个北京城,并且都处于京都的中轴线之上,无疑是至尊之意的象征,再加上嫔妃住处的烘托,上下尊卑之序极为明显。
        1.2封建等级制度对平民建筑的影响
        古时平民家中,长辈居住在室中西南偶,小辈不可居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东汉以前建筑是坐西朝东。我们所熟知的建筑坐北朝南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则是推行推崇皇权的礼制,以南为尊。[2]自上而下都接受了以南为尊,建筑布
局也因此而改变。在封建等级制度制约下,民居建筑等级限制更为严格,如果逾越,就是在挑战天子的权威。例如只有帝王居处才可施重拱藻井;庶人所造房舍不得过三间五架,不得辄施装饰等。的约束也影响到了平民当中,古时只有长者才可居住房子的纵轴线上,幼者与外人住于横轴线上。

更多推荐

建筑,影响,等级制度,后人,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