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忆梦——古代床榻的发展史
⾐⾷住⾏是我们每个⼈都离不开的“⼈⽣⼤事”,今天要和⼤家聊的就是其中的“住”。
说到“住”就离不开床。现代⼈⽣活压⼒⼤,失眠已经成为影响⼈们健康的重要问题,所以也由此出现了很多“⾼科技”床类产品,五花⼋门,让⼈眼花缭乱。
怎么样的床才是最好的呢?我觉得还是适合⾃⼰最重要。见惯了现代的床,接下来我们⼀起来看看,古代⼈的床是什么样⼦的?
床榻,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主要门类之⼀。
明末性灵派剧作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
“⼈⽣百年,所历之时,⽇居其半,夜居其半。……⽽夜间所处,则⽌有⼀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
世⼈千百年来对于对床榻的依恋,在这段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古⼈的床榻,并⾮单纯的卧具。原始先民以草⽊、鸟⽻、兽⽪铺地,取其⼲燥温暖的特性使坐卧更加舒
适。⼜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习得编草为席,铺⽊为床,神农⽒作席荐之始,即是床榻之缘起。坐卧⽤具的改变体现了⼈类对⾃然的掌握程度。
西安半坡遗址半⽳居房屋内⼗厘⽶⾼的⼟台,为床的⼜⼀类雏形,功⽤如同今天的⼟炕。浙江余姚河姆渡、江苏吴县草鞋⼭和浙江吴兴钱⼭漾史前遗址中出⼟的⽵席芦席,当属⽬前发现最早的卧具遗存。⼤禹时代,丝⿇织物出现,以丝⿇作“讲席”成为象征特权阶层社会地位的豪华举动,先秦两汉社会“席地⽽坐”的基本⽣活规范和以筵席中⼼摆设酒肴款待⾼朋的社交⽅式已初现端倪。
西安半坡遗址地⽳居室⼟台百度图⽚
如今我们所认知的床,实际成型于商周时期。甲⾻⽂的 “床”字写作
其形象像极床板和床腿的组合。
周以后的史料如《诗经·⼩雅·斯⼲》中有“载寝之床”,《商君书》中有 “⼈君处匡床之上⽽天下治”,由此可见床服务卧、坐的具体功⽤正式确定下来,席、床、⼏、案组合家具陈设格局也基本形成。
湖南省博物馆汉代家具陈设场景复原搜狐
最早的床榻实物出⼟于长台关战国楚墓。长2.18⽶,宽1.39⽶,⾜⾼0.19⽶,通⾼0.44⽶,周围布有
栏杆。床体施⿊漆,装饰红⾊⽅形云纹,六个床⾜雕成长⽅卷云纹。床框有两根横档,⼀根竖档,床上有⽵枕。
长台关战国楚墓彩绘漆⽊床百度百科
汉代,“床”得以进⼊普通民居家中,供⽇常坐、卧、寝,见于记载的还有梳洗床、⽕炉床、居床、欹床、册床等词汇,可见⽤途之⼴,形制之多。西汉后期,出现专指坐床的“榻”,⼤多⽆围,⼜称“四⾯床”,因搬运⽅便适⽤于临时休憩,得以⼤量使⽤。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东嘉祥武梁祠画像⽯中,皆有坐榻的图像。汉代床榻⽐较低矮,⽇常读书、宴饮、议事等等活动,都围绕床、榻进⾏。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主记史) 独坐榻
魏晋时期,延续秦汉以床榻为中⼼的⽣活⽅式。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箱体形”独坐榻,四周有灵芝形镂空雕饰,展现出家具设计
者的精巧技艺。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局部宋摹本
《⼥史箴图》中的床,床体硕⼤,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度和今天相差⽆⼏,四⾯设屏,前⾯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制造⼯艺⽐起前代已呈突飞猛进之势。也正是这⼀时期,屏风与床相结合⽽形成带屏床诞⽣。
东晋 顾恺之⼥史箴图局部宋摹本
同为顾恺之所绘的《列⼥仁智图卷》(南宋临本)描绘的卫灵公坐具三⾯屏风榻,没有榻⾜,直接置于地⾯。屏风上还绘有当时绘画⽔平的⼭⽔,可见做⼯之考究。据《东宫旧事》记载:晋代,“皇太⼦纳妃,有床上屏风⼗⼆牒,织成、漆连、银钩钮”。
因为思想的解放和⽂化的⾃觉,曹丕在《燕歌⾏》中写照床榻已经不限于安⾝之处,⽽是成为长于思辨冥想的魏晋名流思考神游的凭靠之处:“明⽉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东晋 顾恺之列⼥仁智图局部宋摹本
《北齐校书图》中描绘了胡风盛⾏的南北朝垂⾜⽽坐的风⽓。⼠⼤夫所坐之榻的体量从只供独坐发展成五六⼈同坐,还留有余地放置菜肴、酒杯、砚台、箭壶、琴等物。细看,右侧批阅⽂章之⼈坐于胡床(马扎)之上,这种可折叠、携带⽅便、可提可挂的游牧民族家具受到皇室宫闱青睐,可见⽂化融合之深⼊。
传杨⼦华《北齐校书图》
传杨⼦华《北齐校书图》局部马扎
唐宋时代,床榻形式不断更迭。初唐阎⽴本的《历代帝王图卷》中,陈⽂帝坐榻虽沿⽤六朝风格,但⽐之汉榻显著加⾼。
唐代出现的栏杆床,上有帐幔,造型复杂雍容华贵。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已有 “架⼦床”的⾝影。⼀般情况下,床⼤⽽榻⼩,坐床设在厅堂,前⾯配以⼏案。尊者正中床上⾼坐,宾客及位卑者坐列两旁,不许僭越。
《历代帝王图》传为唐代阎⽴本画作,绢本,设⾊
敦煌莫⾼窟103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相》局部唐代
宋、辽、⾦、元时期,床发展成三、四⾯有围栏的床榻。
宋代,床主要摆放在卧室,具有⼀定的私密性,榻则放置在书房、客厅,当作陈设和坐具,且⽐先前更强调装饰与美观。《韩熙载夜宴图》「听乐」部分床为帐床,三⾯有围⼦,铺有床单,帐帘卷起,露出⼀⾯围⼦与⼀⾓锦被。榻是⿊漆的围⼦榻,围⼦绘有装饰画,主⼈韩熙载正坐在床榻上洗⼿。整体造型装饰⽅⾯,宋代床榻崇尚简明朴素,有别于唐代的富丽厚重。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辽、⾦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床榻的应⽤却很普遍,从⼀些出⼟的实物可以看到,如内蒙古翁⽜特旗解放营⼦出⼟的辽代⽊床、⼭西⼤同⾦代阎德源墓出⼟的⽊质⼩榻床等等。元代戏曲《荆钗记》提到⼀种 “冬暖夏凉描⾦彩漆拔步⼤凉床”,宋代已有之。《槐荫消夏图》中框架结构凉床以⽊板为⾯,后置⼀座⼭⽔独屏。⽽元代刘贯道《消夏图》中的榻则属于较为简约的板榻结构,没有常见的围⼦。
⼭西⼤同⾦代阎德源墓出⼟的⼩榻床
宋佚名《槐荫消夏图》中的榻
元刘贯道《消夏图》
明、清两代,是床榻⼯艺的成熟期。
明代床榻造型简洁朴素,装饰也适度,每个部分⽐例匀称协调,线条刚柔相济,追求实⽤功能。清代床榻远⽐明代⽤料粗壮,形体宏伟,⼯艺复杂。镶嵌、雕刻及彩绘等多种装饰⼿法并⽤,给⼈以稳重威严、豪华艳丽之感。
内容涵盖清代建筑、⽣活各个领域的《红楼梦》中有⼤量关于床榻的场景,如第三⼗⼀回
中:“只见院中早把乘凉枕榻设下,榻上有个⼈睡着。”晴雯所⽤的是四⾜着地,只供⼀⼈独卧的榻。
87版《红楼梦》剧照
《长物志》中称榻为 “独眠床”,另外⼀种带台座的榻,“左右及后⽅带有围⼦,⽆着地四⾜,直接坐落在台⾯上。为⾝份尊贵者使⽤,即第四⼗四回所提“铺着锦裀蓉,前有两张雕漆⼏……”之榻。
还有⼀种形态优美的美⼈榻,也称“贵妃榻”,专供妇⼥憩息。榻⾯较狭⼩,⼀端有斜靠背。林黛⽟屋中便有⼀个。
87版《红楼梦》剧照
明清时期的床,主要分为架⼦床、拔步床和罗汉床三种形制。
架⼦床,上有顶架,四⾓安⽴柱,顶上再安⼀块俗名“承尘”的⽊板,两侧和后⾯装有低矮围栏。黛⽟潇湘馆内的架⼦床挂檐及门围⼦有空婉透雕,床楣处糊⽵⼦绢画,秀雅隽美。怡红院内宝⽟的架⼦床,门围⼦及腿⾜⽛⼦上遍布考究的浮雕,显尊贵之⽓。
黄花梨⽉洞门架⼦床故宫博物院官⽹
87版《红楼梦》剧照
87版《红楼梦》剧照
拔步床的外观像是把架⼦床安放在⽊制平台上,平台⽐床宽三四尺,周围或是⼀边形成⼩⽚空当,可放置⼀些⼩家具、⼩箱。《红楼梦》⾥,此种 “⼩型单⾝公寓”陈设在探春的秋爽斋。
拔步床中国古典家居⽹
罗汉床,三⾯装有围⼦,造型较低矮,通常正中放⼀炕⼏,两边铺设坐垫、引枕,⽤于⼩睡或者待客。87版《红楼梦》电视剧⾥,妙⽟的⼤理⽯罗汉床光洁⽯⾯上⿊⾊纹理明显,符合妙⽟冰清⽟洁的⽓质。
87版《红楼梦》剧照
宁波地区“⼗⾥红嫁妆”婚俗中,有⼀种千⼯床,是朱⾦漆⽊雕⼯艺打制的拔步床。装饰题材取⾃民间故事、戏剧⼈物、吉祥符号,烘托多⼦多福、喜庆吉祥主题。周⾝遍施黄⾦、青⾦⽯、朱砂、⽔银、黛粉、贝壳、琉璃、⽣漆等天然名贵材料。奢华浩⼤之做⼯、费时之长久⾮⼀般床可⽐。“千⼯”,指⼀天⼀⼯,⼀张婚床须花三年之久。
清末民初千⼯床百度图⽚
⼟家族的 “滴⽔床”,因床檐形似滴⽔的屋檐得名,该种床正是以千⼯拔步床为原型。
整张床仿照⼟家民居屋檐排⽔的层进结构、层层叠叠。有两层床檐就叫做“两滴⽔”,最多可
达“九滴⽔”。民国⼟家族⽊雕⼈物鸟兽三滴⽔床取镂空之法雕刻⼈物、花草、器具、鸟兽等,⼑法细腻,榫卯相接,尽显湘西⽊雕粗犷与浪漫相结合的风格。
⼟家族⽊雕⼈物鸟兽三滴⽔床湖南⽂明⽹
床以图案、造型、⾊彩等视觉形象为载体,彰显出⼈的⾝份、地位、职业、修养、性格、喜好。即使依现代美学观点,其极致的艺术性、⼿⼯、设计、造型及多样变化的款式,⾄今仍震撼⼈⼼。
编辑:戚彧卿
END

更多推荐

床榻,家具,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