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
GB/T19851-2005
第1部分:健身器材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国教育部提出。
本部分由体育总局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市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体之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英派斯有限公司、润丰文体用品厂、莱阳激浪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元天翔、贾志勇、侯力波、庄碧、家祥、马德枪、少树、石仲凯、曾文飞、于秀成。
爬绳和爬杆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绳杆的握持直径
器材的有效使用宽度
器材的有效使用高度
中  学
30~38
≥600
≤3500
小  学
28~35
≥600
≤3500
爬绳的固定应符合5.4.21的规定;爬杆的下端若设置为非固定结构的悬空型式时,其下端至运动地面的离地高度应为200mm,且爬杆至其垂直轴线的单向摆动幅度应不大于8°。同时,爬绳和爬杆上端的连接部分还应设置有防止绳杆断裂的防护装置。
1:爬绳和爬杆器材的有效使用宽度是指可提供使用者予以安全运动的有效空间的宽度。
2:器材的有效使用高度是指爬绳和爬杆等器材自运动地面计起的有效使用高度。
软梯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握持直径
梯阶的间隔距离
器材的有效使用高度
中  学
25~30
300±10
≤3500
小  学
25~30
250±10
≤3500
软梯器材的握持直径是指在软梯的有效攀爬围,横杆上任一攀爬部位的握持直径。
吊环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两环宽度
悬垂点高度
环圈距地面高度
环圈截面直径
环架立柱侧间距
中  学
500±5
5000
2200±50
28±0.5
2500±100
小  学
500±5
4500
1800±50
25±0.5
2200±100
1:两环宽度是指两环圈的中心距或者悬吊环圈的环带中心距。
2:环圈距地面的高度是指环圈径的下部距运动地面的高度。
3:悬垂点高度是指吊环器材的上横梁悬挂环带的连接点距运动地面的高度。
攀网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有效使用宽度
有效使用高度
网绳握持直径
其余处可握持直径
网格间距
中  学
2000±200
≤3500
20±2
16~35
200×200
小  学
2000±200
≤3000
20±2
16~30
200×200
1:有效使用宽度是指攀网器材可提供使用者予以安全握持攀爬的有效宽度。
2:有效使用高度是指攀网器材自运动地面计起至器材可安全握持攀登的最高握持处(单面式)或最高踩踏处(平顶式)的高度处的距离。
平行梯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长  度
有效使用宽度
最高使用高度
悬垂握持直径
纵向握持间距
中  学
4000±500
600±100
≤2300
30~35
≤350
小  学
4000±500
600±100
≤2100
28~32
≤300
注1:平行梯的有效使用宽度是指可提供使用者安全悬垂握持的有效宽度。
注2:最高使用高度是指自运动地面计起至可供使用者安全悬垂握持的最高处零部件上表面的高度距离。
肋木架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使用宽度
最高使用高度
横肋间距
握持直径
中  学
≥1000
2500±100
300
30~35
小  学
≥800
2200±100
250
28~32
注1:横肋间距是指肋木架器材上相邻的上下横肋间的中心距。
注2:最高使用高度是指自运动地面计起至可供使用者安全悬垂握持的最高处的横肋上表面的高度距离。
中小学攀岩墙器材的规格尺寸
个体墙体
宽度
mm
墙体高度
mm
攀爬块数量
个/m2
大号攀块表面积
cm2
中号攀块表面积
cm2
小号攀块表面积
cm2
抓紧处
厚度
mm
≥1500
≤4000
≥4
150
100
60
≤55
攀岩墙攀登面装置的攀爬块,应基本均衡的大小间隔分布。例如:每平方米4个的攀爬块,宜有大号攀爬块1个,中号攀爬块2个,小号攀爬块1个。
1:个体墙体宽度是指满足一个人运动攀登时安全适宜的最小墙面宽度。
2:攀爬块表面积是指单个攀爬块上,除去与墙面接触的平面和紧固件孔位以后,凸出在攀岩墙的墙面以外的攀爬块的外露表面积。
3:抓紧处厚度是指各类形状的攀爬块上,供攀登者手掌安全抓紧而专门设置的在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抓紧处尺寸。
不具有杠面弹力性能的单杠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杠面高度
使用宽度
横杠的外径
中  学
1300~2400
≥1200
≤32
小  学
1000~2000
≥1200
≤32
单杠器材规格尺寸的含义,可参见我国已发布和实施的体操器材的相应标准。
不具有杠面弹力性能的双杠器材的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  型
杠  长
杠  高
杠面截面
纵向立柱中心距
两杠侧距离
长 径
短 径
中  学
2500
1300~1700
50
40
1500±100
390~520
小  学
2000
700~1300
50
40
1000±100
360~450
双杠器材的杠面截面若设置为园形时,其外径应不大于45mm。
双杠器材规格尺寸的含义,可参见我国已发布和实施的体操器材的相应标准。
第2部分:体操器材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国教育部提出。
本部分由体育总局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市春合体育用品厂。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泰山体育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宝生、罗宜里、贾志勇、燕群、薄雪松、肖建京。
中学用单杠基本尺寸参数
                                                    单位为毫米
项      目
弹    力    型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杠面高度 H
1400~2400
±10
两立柱支点中心距 S
2000~2400
横杠直径 d
28
±0.5
立柱升降间距
50
——
地板钩位置
L
5500
±50
B
4000
小学用单杠的基本尺寸参数
                                                    单位为毫米
项      目
弹    力    型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杠面高度 H
1200~2000
±10
两立柱支点中心距 S
2000~2400
横杠直径 d
28
±0.5
立柱升降间距
50
——
地板钩位置
L
5500
±50
B
4000
中学用双杠的基本尺寸参数

更多推荐

器材,高度,握持,尺寸,攀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