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更是站在东北经济发展前沿的现代化大都市。为实现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生态化的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变,沈阳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主城区外4个方向的空间发展战略,而其中“金廊银带”的大十字发展格局又构建起了沈阳城市空间发展的东西脊梁。金廊即“中央都市走廊”,奠定了沈阳在整个辽东都市圈的核心地位 ;而随着浑河由绕城河变为城市内河,这条银带正在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重要经济带、生态环境带、滨水景观带和文化旅游带,成为未来大沈阳的新商都。
沈阳阳光100国际新城正是坐落在银带北岸的一个大型生态社区。项目位于新兴居住区于洪新城内,紧邻沈阳的母亲河——浑河,独享1 380m长滨河景观带及30万m2
浑河晚渡公园,是城市中较为稀缺的滨河高档住宅用地。项目占地73万m2,规划建筑面积约200万m2,是集住宅、商业、酒店、SOHO写字楼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社区。
沈阳阳光100国际新城是阳光100置业集团进入沈
阳的第一个楼盘。阳光100始终主张的是在专业化的平台上不断追求创新,尝试以新的建筑形式推广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的理念,在十几座城市中陆续创造出了一个个堪称城市地标的、个性十足又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沈阳项目也遵循了这种独特的气质,并以其简约的造型、独特的外部空间、浑厚的色块和赋有力度的建筑体量,树立了浑河沿岸雄浑大气的都市楼盘形象。阳光100也是国内最早聘请国际大师主持住宅设计的地产公司,被业界誉为“引领北京住宅进入设计时代”的地产商。新城采用国际竞标方式,在众多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竞标方案中,德国OWP和KSP公司以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方式,诠释了一个理性而又独特的多元化社区理念。
1.融汇中西“王城”的规划理念
总体概念设计由德国OWP(1期)和KSP(2期-3期)两家一流建筑设计公司先后主持。OW
P公司主创人维迪希特教授认为:设计大型社区的最大风险在于社区环境的单调和缺乏人文关怀,希望在设计中借鉴欧洲城镇在漫长演变中形成的多元人文社区的特质。同时,
建筑的力量——沈阳阳光100国际新城规划设计解读
THE POWER OF ARCHITECTURE: READING SHENYANG SUNSHINE 100 INTERNATIONAL NEWTOWN
梁燕枫/LIANG Yanfeng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08-09-23
摘要:沈阳阳光100国际新城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滨水楼盘,文章通过对其融汇中西“王城”的规划理念、与城市景观的完美结合、多元性社区文化的营造、因地制宜的景观营造和富于变化的建筑单体等多方面解读,对其多元性社区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讨。
Abstract: As a riverfront development with outstandingquality, Shenyang Sunshine 100 con
tains many uniquecharacters. It takes oriental and western empire city asreference for planning to create multivariate communityenvironment. Landscaping planning has been carefullyconcerned to fit local and surrounding urban circumstances.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se aspects relating to thecreation of its variant types of building s and gave deeplydiscussion on the process for setting up its rich communityculture.
关键词:多元社区,人文关怀,城市结构,叠加
Key  word: Multivariate community, Humanism caring,Urban structure, Overlap
1 阳光 100项目整体鸟瞰
2 清初盛京城市空间结构3 盛京城市结构
4 1927年奉天市街全景5 沈阳城区路网结构分析6 东西结构形式的叠加7 各种结构叠加创造多元社区空间
设计师也深入分析了沈阳既有的城市格局,并从中汲取了设计灵感。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于城内修建宫殿,之后经历代皇帝的增造与扩建城池,至清乾隆年间,已基本形成了井字形两横两纵的传统城市格局。近代城市结构的演变主要来自于铁路系统的建设,精心规划的工业与居住形态沿铁路周边迅速发展,形成了放射性的新城市格局,随着其势力的扩张与蔓延,由空间形态的分离、对峙演变为互相渗透的双核绵延的组合性城市结构。
设计师准确地抓住了沈阳老城既有的中西方元素融合的特点,在基地原有的方正的九宫格式城市布局的基础上,叠加了西方的对角线式城市布局手法,使社区中每个角落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形成了多元化的街区景观,真正将城市文脉与前卫的设计思想完美融合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之中。而KSP公司又将代表中国文化的“城墙”的理念融入规划概念之中,在基地外围设置了一圈高层塔楼将项目整体环绕,
“如同城墙一样抵御外部的嘈杂与喧嚣”,从各个城市视角竖立起清晰而强烈的外部形象,同时加强了对内部的保护和围合,形成了具有多元气质的人文社区环境。
2.滨水而动的城市景观
浑河,作为北方文明的发源地,赋予了沈阳这座历史名城以浑厚的文化底蕴。浑河岸边的滨水区域,以其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和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更成为居住用地中的奢侈品,和人们趋之若鹜的栖居空间。如何在“观”与“被观”的过程中,为人与自然创造出一个更加开放和互动的气氛,为城市真正提供一处可以欣赏、可以游览、更可以生活的空间,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的巨大挑战。目前,沈阳的临河单体建筑多采用的是与河岸平行的高层“板”式布局,这种方式将人与自然生硬地割裂开来,给城市河景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压抑感,而新城设计则突破了这种常规方式,设计师将庞大的建筑体量拆分,以塔板结合、前后错落的方式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加强了城市景观的纵深感,使建筑与水的关系变得灵动起来。同时,设计师将塔楼后退倾斜
23
67
13°,让出一片2万m2的滨河城市广场。此举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以直面浑河弯转处之丽景,更可以吸引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在此停留,形成具有城市功能的社区风景中心和市民交往空间。阳光100真正站在城市的高度思考建筑,以退为进,让出一番广阔胸襟。设计师刻意拉大了塔楼间的横向间距,蔚蓝天空下的娴静港湾里,挺拔而律动的沿河高塔勾勒出华美的城市轮廓,成为倚岸观景的一道美丽风景 ;后排的高板则南北通透,户户拥有落地景窗,让阳光登堂入室,让清风自由流淌,真正享受到高品质生活空间。
3.创造多元的社区文化
OWP认为,对于中国传统的方正街区来讲,即使每个街区各不相同,仍不能避免居住者感到单调乏味,只有将各种结构叠加融合,才能创造出独特的空间特征。设计师在规整的街区间渗透了或实或虚、自由穿行的斜线,建筑被斜线切削或随之扭转,并赋予它们以建筑、道路、绿化等不同的属性,
而斜线的相交与夹缝处,则形成了视觉丰富的平面景观。同时,设计师非常注重不同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各种轴线的交叉节点处则自然成为了空间的焦点,作为不同层次的景观中心被加以营造。每个组团拥有独立的视觉与活动中心,同时强调各组团中心之间的借景与互动关系,再因借城市道路,将大的空间节点设置为公共绿地和商业街等外向型的区域活动中心,面向城市开放,试图将人流充分引入,强调空间的通透性,人可以通过公共区域在街区内自由地穿行与游走,为社区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使社区气氛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加和谐生动起来。设计师在视觉层面的丰富营造之上,将“人”的行为与心理需求融入其中,从精神层面上加以提升,建立了一种立体的多元性社区文化,给予居住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并得到了使用者高度的认同感。
4.“台地”景观与环境营造
由于项目紧临河堤路,因此在基地横向形成了巨大的6m高差,给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束缚条件。设计师巧妙地因借地形,运用堆土、自然坡地、台阶坡道、植物配置等手法进行高差的转换和空间的塑造,随地形的变化设置了局部3层的地下车库,充分考虑了土方平衡的经济性和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并创造出独有的立体台地式景观,为社区环境的多元化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设计手法流畅自然,空间层次丰富,建筑简约有力,暗合了居住者不断向上的人生追求,更让人体验到平原型城市所无法企及的坐拥山水的别样情怀。
在园区内部,采用了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分流设计。园区内地上不设停车位,汽车从入口外部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地下层为沈阳极少采用的大开挖形式,车位配比高达1 : 0.8,地下车库连接所有建筑单体,电梯直接入户,形成了与地面步行系统相互依存的立体交通体系。茵茵绿地上再不闻马达的喧嚣,顽皮的孩童可以尽情嬉戏,居住者享受的是真正安全的、花园般温馨的生活环境。
在建筑布局上,充分考虑到北方住宅对日照和节能要求高的特点,采用了行列式布局方式,通过景观设计达到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以1期为例,巧妙利用不规则的基地边线,以自由的斜线叠加到方正的行列式布局中,自然形成了一条穿插与
8 景观分析
9 台地剖面
10
11
12
13
10 阳光100夜景鸟瞰11 阳光100一期鸟瞰
12 阳光100二期沿河高仰视13 阳光100二期板高仰视
扭转的线性景观带,串联两个入口广场及春、夏、秋、冬4个主题广场,而各个景观节点的异型转角反而成为一处亮点,借由丰富的景观处理手法和植物种类的配置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交流与活动场所,
再配合错落有致的山墙造型和景观小品,令居住者感受到极其独特的空间体验,培育出新城独有的“多元性”社区文化。
5.建筑色彩与空间设计
新城的建筑单体设计由澳大利亚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建筑设计公司DCM公司担任。其主创设计师约翰丹顿认为:“建筑是城市文化三维的、物质的代表。城市发展的质量是通过不断地在其系统中加入新的个体来实现的。“DCM的设计风格前卫、简洁、纯净、细部精美,“具有史诗般的气魄”,尤其擅长使用丰富的色块来表现建筑的体量与精神,曾荣获澳大利亚建筑界最高奖——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奖,而这种设计风格正与阳光100的追求不谋而合。
色彩,是建筑独一无二的表情。建筑色彩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感染居住者内心的情绪,而明快、张扬的建筑色彩正是新城面向这座城市的独特表情。建筑采用红、黄、桔等明亮的色彩作为活跃元素,而以黑、灰两种内敛的质感作为建筑的底色。亮色的体块在深灰色的主体量上跳跃着,构成了一层装饰性极强的“表皮”效果,而深灰色的体量则以更加沉稳的姿态表达着建筑最原始的体量关系,纵容着“表皮”的存在,展现着一种深藏不露、淡定天下的从容气度。纯粹的大色块、丰富的变化、强烈的对比,带给人视觉的巨大冲击,将建筑艺术与城市理想完美结合。
建筑单体更营造出了丰富的空间变化。1期景观大道两侧,8栋7层高的建筑单体错落摆放,其山墙
处的丰富变化使每栋建筑造型无一相同,而出挑与底层架空相结合的手法,更营造出移步异景的空间变换,人既可以透过景窗般的框架欣赏如画般的美景,更可以在建筑下穿行,如在画中一般,真正体现了中式造园精髓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完美结合(1期实景图)。滨河界面的建筑形象则更显恢宏大气,一排高塔借由城市道路被分为数组,每组建筑在体量上寻求统一,立面造型却寻求变化,追求视觉的新鲜感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再配合曲线形的超高层五星级酒店,成就了灵动有致、极具冲击力的城市滨水景观。
阳光100国际新城融汇中西“王城”的规划理念、与城市景观的完美结合、多元与开放的社区环境、因地制宜的景观营造及其赋于变化的建筑单体,铸就了一个恢宏大气、内涵浑厚的都市楼盘,开启了水岸生活的新格局。作为城市精神的重塑者和创造者,阳光100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诉说着自己对时代的感悟,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对城市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阳光100置业集团,阳光100的价值观,2008.12. 沈阳阳光100国际新城规划设计说明
14
15
14 一期彩色平面
15 临河实景

更多推荐

城市,建筑,空间,社区,沈阳,设计,景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