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口宝耀的复苏r——蛇口网谷城市更新设计
万力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8(000)002
【总页数】6页(P34-39)
【关键词】城市更新;共享平台;流动;活力灰空间;3A网谷
【作 者】万力
【作者单位】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 文
总平面图
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万 力 徐衍锴 杨 志
工程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沿山路工业区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51887.18 m2
总建筑面积:180470 m2
建筑容积率:2.58
建筑覆盖率:42%
绿化率:35%
建筑高度:30-50m
鸟瞰图
设计理念
大南山脚下,南海大道东西两侧的沿山路工业片区,集中了加工制造业的传统厂房,也有近年来新建的部分科技厂房、配套办公设施。本项目基地位于蛇口沿山片区内,工业五路及南海大道路段。场地与工业五路及南海大道均有一定的高差,其中二期与工业五路的高差将近5m。合理的利用高差创造出特色的建筑形式和城市空间将成为项目的难点和亮点。
南海大道是南山区南北走向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不断增长的交通量使得拥堵现象频发。特别是进入蛇口的一段,沿街面也被第二产业的工业厂房占据得严严实实,缺少对城市的开放空间。因此,整个项目规划布局的原则是新建筑将不再蚕食原有的城市空间,通过退让来为拥挤的南海大道营造出城市缓冲空间,尝试用第二产业的建筑形态植入原有工业肌理,以此来激发城市空间的再出发。
整个项目分为四期,一期为保留建筑改造,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次设计的任务是二三四期的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二三四期由九栋塔楼组成,通过连续的带状开放空间将九栋塔楼联系在一起。开放空间由相互之间的建筑群自然形成,结合内部流线收放空间节点,入口处通过建筑的退让适当放大,强化了片区入口形象。同时建筑的退让打通了视线通廊,使得新建筑不再是场地之间的固体隔断,为自然元素互通对话提供了媒介,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载体。
项目特殊性
曾经的蛇口是个工业小镇,厂房仓库集装箱成为了它城市形象的代名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见证了蛇口前30年的发展。如今的蛇口已然变成一个乐活的宜居小镇,也是一个慢生活的休闲地。异国情调的海上世界,悠闲浪漫的酒吧街,繁忙与休闲交相辉映的蛇口港,环境优美此起彼伏,使得它与深圳中心区有着不同的肌理语言、尺度感受及行为节奏。新的建筑应该能围护蛇口固有的尺度,丰富蛇口原本的生活场景,并为老工业区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分析图
实景图
技术难度及创新
蛇口网谷是一个融合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是蛇口产业再出发的代表。所以它应该是具有独特个性的新城市形态,是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升级版的精英聚集地。以此为起点,形成了二期整体设计创新——3A网谷。
(一)Active 为蛇口整体城市形态注入新活力
在规划布局上三栋三角型塔楼平行布置,提升了这一地块的视觉性和空间整体性,打破原有旧厂房的矩阵排布,引入与用地周围城市内容具有差异的空间形态来激发新的城市工作状态,进而带动老工业区的蜕变。通过新的城市肌理来为蛇口整体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二)Attractive 为工业区提供吸引人驻足的空间
场地与工业五路的高差既是这个项目的挑战,也是设计灵感的契机。通过由工业五路延伸出来的平台串联了建筑群体同时解决了场地高差,平台之上回馈城市公共的开放空间,平台之下为城市提供配套及绿化服务成为活力灰空间。场地面对城市完全开放,模糊了城市景观与建筑景观的边界,以此表达新蛇口新产业开放的态度。
实景图
(三)Advanced 为客户提供升级版的企业空间
三栋塔楼两两之间形成内部庭院,提升了企业的办公环境,创造了宜人的交流空间,使得
建筑从环境对话的阻隔转变为载体。相同的建筑母题元素在秩序中求变化,从而达到极富视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诠释了“蛇口网谷”的时代意义。塔楼内部每隔两层设置了绿化边庭,外部各个方向设置了观景阳台,在屋顶设置了屋顶花园,为人们创造了公共休闲的空间,为山海对话设置了空间场景。
结语
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始终贯穿着蛇口的发展。蛇口网谷的设计就是蛇口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一种探索性尝试。城市结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更新发展,蛇口的内涵也在慢慢改变。蛇口的第二个30年发展,一定与过往不同,这是一条漫长而又充满希望的道路!蛇口再出发!
更多推荐
蛇口,空间,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