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大剧院版歌剧《阿依达》的舞美设计与实现
张翔;孙芳
【摘 要】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ge design of Aida produc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Performing Arts, as well as the solution of scenery movement and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f stage machinery.%介绍国家大剧院版歌剧《阿依达》的舞美设计、实现的方案和舞台机械技术难点。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6页(P56-61)
【关键词】舞美设计;阿依达;舞台机械;布景
【作 者】张翔;孙芳
【作者单位】国家大剧院,北京100031;国家大剧院,北京100031
【正文语种】中 文
2015年1月,国家大剧院版歌剧《阿依达》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业内外引起轰动。作为歌剧大师威尔第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阿依达》一直以跌宕起伏的动人情节、充满激情的音乐旋律,受到世界各地歌剧爱好者的欢迎。为了准确表现整个故事背景的地域风貌与文化特色,威尔第曾多次去博物馆参观埃及文物,其笔下的歌剧布景也尽显古埃及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因此,其宏大的舞台布景让这部歌剧很适合在露天场地演出,而这种恢弘也令众多剧院对该剧望而却步。
此次,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了《阿依达》辉煌壮丽的舞美布景,在有限的剧院空间内近乎神奇地保证了布景的吊装和迁换,完成了这部建院以来的最大剧目。
古埃及时代,东非大陆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战事又起。法老王手下战将拉达梅斯率部出征,迎战埃塞俄比亚国王。此时,埃及公主安奈瑞斯爱恋着拉达梅斯,而拉达梅斯的心上人却是安奈瑞斯的女奴阿依达。这位“女奴”不是别人,正是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
埃及盛大的欢庆胜利仪式中,阿依达在俘虏中发现了自己的父亲——伪装成士兵的埃塞俄
比亚国王。战败的国王和阿依达一筹莫展,打了胜仗的埃及国王和公主则忙于准备赘婿招夫。非常痛苦的拉达梅斯不愿意和埃及公主结婚,又为阿依达身处险境而焦虑。为避免两国长期交恶,也为了自由的爱情,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拉达梅斯决定放走阿依达父女。
不料,安奈瑞斯察觉了他们的行动。拉达梅斯最终被判决活埋,阿依达不愿苟且偷生,事先来到墓穴,决心与拉达梅斯相伴生死。一对恋人拥抱着,灵魂慢慢飞上天国。
基于威尔第为《阿依达》设定的写实风格,舞美设计师埃兹欧·弗里杰利奥,在国家大剧院的空间内,呈现出了一个宏大绚丽的埃及时空。
这是现年85岁的弗里杰利奥设计过的、规模最大的舞美布景,完成全部设计图耗时2年。为了展现古埃及辉煌的文明和戏剧化的情节,弗里杰利奥力求让壮阔的自然场面与宏伟的人类文明形成强烈对比,他将舞美布景分为自然风景和王权建筑两部分加以设计与呈现。在一幕幕布景迁换中,不断给观众惊喜和震撼,让观众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剧中人无法避免的情感冲突。
第一幕第一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和一湾碧水,公主安奈瑞斯在侍女的
侍奉下,乘坐精致的小舟与拉达梅斯见面。此时,壮丽的沙漠小溪映衬出东非的自然风光,三人纠葛的情感也在此处初现端倪。
随后,钢铁般巍峨的大船在压抑的气氛中出现,法老王宣布战争爆发,巨大的钢铁翅膀、巍峨的站台,让观众沉浸在王权至高无上的压力中,与阿依达一同感受着亲人和爱人交战的恐惧与无奈。伴随着拉达梅斯接受王命,一座巨大的古埃及神庙赫然耸立在眼前,巨大的石门、宏伟的神像、神秘的色彩,这一切都将观众拉入将军的受封仪式,直观感受到神权与法老王的绝对权威。
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着男女主人公身不由己的现实与情感生活。
第二幕第一场,安奈瑞斯在寝宫的花园中享受着女伴的簇拥,向往着心上人的凯旋与未来的美好生活。此时,投影的泉水潺潺流下,展现了公主心中的优越与宫廷生活的宁静,舞台两侧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景片,展示着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安奈瑞斯心中阴暗的忧虑。已有疑心的她,用计诈出阿依达对拉达梅斯的真情。
随着景片消失,公主与阿依达置身古埃及的广场,人们的视线落入尼罗河对岸冲天的火光。
在一阵喧闹惊呼中,人们得到了埃及胜利的消息,也暗示了阿依达更加艰难的处境。在欢庆的游行中,阿蒙战船载着拉达梅斯驶入舞台。埃及法老王与公主的喜悦,阿依达与父亲的痛苦,拉达梅斯的左右为难,不同的境况呈现在同一个舞台上,淹没在欢庆的歌声中。
第三幕,沙漠中,阿依达为了祖国诱使拉达梅斯泄露军事机密,恼羞成怒的公主撞破了这个过程,也令心上人面对无情的审判。第四幕,公主在审判院外恳求拉达梅斯放弃对阿依达的爱,与自己长相厮守。而拉达梅斯却选择忠诚于爱情,并为自己的叛国行为接受审判。此时,前景片的木乃伊巨墙下,安奈瑞斯与心上人就此隔绝于大墙内外。公主只能无助、痛苦地面对着审判长老们居高临下的背影,听着墙内一声声有罪的判决,看着拉达梅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此时的墙体,与之前的沙漠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样给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据《阿依达》技术管理许航军介绍,作为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目,该剧舞美布景最大难点是布景体量巨大,迁换困难。
在图纸推演时,技术团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设计师最初的图纸比较理想化。一些布景的体量超过了剧场的有效运转空间,而且设计师只设计了布景的存放,没有考虑这些布景该
如何迁换。技术团队在图纸推演时,必须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不但要实现设计师的恢弘的设计,还要让这些布景能在演出中实实在在地呈现和迁换。
例如,第一幕两侧的墙体,原设计方案的高度超过15.5 m,而歌剧院侧台框只有12.5 m,在装台区域、时间、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条件。沟通后,设计师将其缩小到13 m,但此时仍然不符合剧场情况,最后墙体被整体压缩到12.4 m,满足了舞台演出的要求。
而第一幕第二场中大船和神庙的设计尺寸,在侧台安置时也会超过剧场的建筑墙,在慎重考虑后进行了修改,把两部分设计得更加紧凑。这一布景原来的设计长度为26 m,换景前安置在侧舞台内。由于此处同时放置了几个布景,换景时需要将大船和神庙旋转移动,这种长度在转动时会与剧院墙体和其他道具碰撞,所以必须缩短。最后,神庙的开门大梁缩短到17 m,这个长度经过了一定的考虑,因为虽然大梁越短对空间越有利,但如果太短会让大门脱轨,所以17 m是最合适的长度。
许航军介绍,因为有限的空间内放满了巨大的布景,整个换景过程就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华容道”游戏,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布景的移动顺序和过程,缜密中要充分考虑时间和效
率。
此外,由于布景众多且体量巨大,舞台区域完全不能满足存放需求,演出征用了剧院的其他区域。第一幕第一场时,观众眼前呈现出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漠,布景包括4个小沙丘,河水(投影实现)和后面一大排沙漠布景。从沙漠迁出到第一幕第二场阿蒙战船移进舞台,工作团队只有1分30秒的时间。由于侧舞台已经被其他布景占用,没有空间容纳“沙漠”,为了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工作团队使用了歌剧院的卸货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把这些布景从进景口推到卸货平台,完成了布景安置任务。
设计师为审判和墓穴场景设计了两个巨大的墙体景片,以一个个木乃伊的视觉元素营造了埃及文化的神秘色彩。为了凸显埃及的岩石效果,设计师要求墙体表面使用砂砾效果,制作时进行了喷砂处理,两个墙片的重量均超过2.5 t。其中,为了展现审判的场景,前景片需要站立20位扮演审判长老的演员,并用另一个景片的升降露出和遮挡这些演员进行演出。由于每道吊杆的承载能力仅为750 kg,为了完成这些吊挂任务,技术团队采用了5道吊杆吊挂审判的墙体布景(4道吊杆吊挂墙体,1道吊杆吊挂升降片),4道吊杆吊挂墓穴的墙体景片,并将吊挂前后景片的8道吊杆分别以硬链接并组使用,以避免晃动,并微调每道吊杆的承重,以保证安全。
《阿依达》布景生产的时间仅有2个多月,难度很大。而装台时间仅有3天,必须利用维护保养和其他剧目演出的间隙提前装台。由于此次布景有非常规的吊挂位置,技术团队提前做了严谨的计划和周密的方案,以便合理安排装台时间、规划布景空间。例如,第一幕沙漠场景中的两套镜面膜,面积大且非常薄、容易破损,整个拼接和吊装用了7个小时,这是利用其他剧目的空隙完成的。此外,镜面膜的吊挂位置与常规的吊装位置不同,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多番讨论,最终选择了轨道单点吊,将镜面膜提前移动到需要吊挂的位置,成功移动限位。
平衡导演的激情创意和保障布景吊挂与现场安全,是《阿依达》舞台机械部门的工作任务和难点。该剧机械统筹段继文介绍,由于4幕演出使用的都是实景,需要吊挂的景片重量和布景配合复杂度创出新高。而让他最为难忘的,则是审判一场中的墙体吊挂和升降。
更多推荐
布景,埃及,公主,吊挂,舞台,墙体,审判,瑞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