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概况及
前景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中国家用电器(以下简称家电)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到集约,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和竞争,已经形成了一个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教学等环节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和骨干生产企业,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开始稳步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纷纷以独资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掀起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并且已经有一批国际知名家电产品开始在国内生产和销售,使本来就很激烈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形势变得更加白热化,家电行业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已经形成。竞争的重点是资本和技术实力,竞争范围已经超出国内市场而进入国际领域。
面对新的竞争,中国家电行业将如何发展?本文根据该行业的有关资料,综述分析如下:
一、行业概况
中国家电工业的生产企业主要隶属于国家轻工总会和电子工业部分别管理。其中,以电视机为主的视听、音响、收录设备
1/ 18
生产企业隶属于电子部。此外,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等机械类生产企业则由轻工总会负责。
进入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逐年增长,消费观念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家庭,并迅速成为社会性消费热点。在这一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家电行业开始了高速发展,达到如下规模:
(一)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工业总产值
据1996 年统计, 年全国轻工系统和电子系统所属家电行业共有职工分别为25.56 万人和32.24 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分别为1.54 万人和3.5 万人,固定资产净值分别为68.4 亿元、125.94 亿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44.12 亿元、772.15 亿元。
1985 年至1995 年十年间,中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32.1% ,超过其他国家家电工业同期发展速度。
(二)主要产品、产量
目前,中国家电工业已经能够生产几乎所有大小家电产品,品种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到彩色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器等共120 多个, 主要产品产量也已经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份额。( 见附表一)1996 年中国电冰箱产量为928 万台、洗衣机1068 万台、空调器646 万台,均占世界同类产品的1/5 左
2/ 18
右。(见图一)
1996 年由于市场制约机制的作用,一些产品产量有所下降。而名牌家电产品的产量与去年相比却继续增长, 这表明在市场竞争驱动下,增长方式开始向集约化转变。但是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风扇、电饭锅等产品的产量仍居世界首位。
(三)销售额、进出口情况
据中国《工商时报》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家电市场年销售额约为2000 亿美元,中国1996 年家电工业销售总额超过1100 亿元人民币,约占世界年销售额的7% ,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见图二)
近年来,中国家电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对外出口也保持了持续增长。(见附表二)1996 年出
口额达到27.5 亿美元,与
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5 %。其中彩电、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和微波炉等主要家电产品出口量分别达到405.7 万台、47.4 万台、103.4 万台、55.8 万台和83.1 万台,出口创汇分别达到5.6 亿美元、1.58 亿美元、7815 万美元、5857 万美元和6265 万美元,其中彩电、空调器、电冰箱和洗衣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96% 、18 %、323 %和37.4 %(见图三)。
产品已出口至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对28 个国家和
3/ 18
地区的出口额超过了1000 万美元。有12 个企业年出口额超过1000 万美元。与出口相比,进口量则处于较低水平。据轻工总会资料显示,91~95 年期间电冰箱,洗衣机等进口总量不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 。
(四)企业现状
在80 年代的大发展时期,除原有电子部,轻工总会系统所属企业之外,机械、航空、航天、农业、兵器、卫生等系统的企业也纷纷参与进来,因此曾经出现过各行各业一起搞家电的局面。近年来,由于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造成近1/3 的企业破产或者处境艰难,1/3 的企业勉强维持,只有其余1/3 的
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一批管理水平高,产品知名度高的企业群体。
(五)存在问题
伴随着大批外资企业的陆续建成投产,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定位的外国知名品牌产品将要大规模进入中国家电市场,中国家电工业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已经展开,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如同其他行业一样,由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将使中国家电行业在新的竞争局势中面临着严峻考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生产能力开始过剩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冰箱年生产能力1500 万台,洗衣机年生
4/ 18
产能力1700 万台,均已远远超过目前市场需求量。(还未包括将要陆续投产的外资企业产量)另据中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中国空调器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也仅为33 %。此外,彩色电视机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 万台,国内市场需求量不足2000 万台,加之10 家外国大型彩电生产企业的陆续投产,到2000 年时,中国彩电生产能力将高达4600 万台。但是,据《经济参考报》8 月9 日载文分析,那时的需求量不会超过3000 万台,因此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将更为严峻。
2. 价格优势正在减弱
中国家电企业依据地理条件和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所获得的价格优势将要被外国公司新的投资战略,即通过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在华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进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综合优势所抵消,市场占有率亦将因此被逐渐削弱。
近日中国有关方面正式宣布,进口关税还将进一步大幅下调,势必对未来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3. 生产组织结构难以适应竞争需要
中国家电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对偏低。仅以家电工业支柱之一彩电为例,3000 万台生产能力分散在98 家企业,其中年产50 万台以下的企业占80 %,年产100 万台以上的企业仅为5 %。加上地
区、行业等种种限制,使技术和资金难以集中并形成优势,
5/ 18
更多推荐
中国,企业,生产,竞争,市场,开始,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