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硬件:开启中国家电企业第二春?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7年第1期
近年来,家电巨头、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纷纷试水智能家居市场: 从产品智能化,到营销渠道及盈利模式互联网化,再到植入互联网基因打造全新品牌……一系列跑马圈地,将引领我国智能家居产业走向何方?
万物互联时代
智能硬件可以利用物联网等移动信息技术,在家庭物理场景下实现物物相连,构建智能化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更健康、低碳、智能、舒适、安全、便捷的移动互联生活。在信息产业界,智能硬件被人们视作开启中国家电产业“第二春”的钥匙。
近年来,中国家电厂商推出的新品几乎无一不“智能”。美的、格力、海尔、长虹、TCL纷纷布局智能硬件。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智能家电生态产值为50亿元,2014年急速拉升至1600亿元,2015年产值2300亿元,而到2020年,预计整个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届时,全球联网设备将达2500亿部。
智能硬件大发展背后,是物联网应用的迅速渗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体验式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智能化发展已成为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英特尔公司预测:颠覆人们生活的未来科技趋势已初露端倪:技术延伸人类感知、万物智能互联、数据分析与云趋势——人们当前接触的一切技术,无不承载于此。
计算的力量延伸到人们触及的一切事物之中,远远超越了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传统设备形态。万物智能、万物互联,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连接成为完整的智能系统,全面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运动领域,许多教练员、运动员开始利用最先进的智能传感器装备记录、调整并将数据分析结果融入赛前训练之中,彻底改变了运动员训练、教练执教甚至球探评估人才的传统模式;这些设备将彻底改善球员安全,提升观众视觉体验。穿衣打扮亦逐渐变得不同以往,人们的服饰日益智能,可以监测睡眠、体温、呼吸和压力水平。
在汽车领域,自亨利·福特发明现代汽车以来,人们从未见过如此剧烈的变革。未来,拥有最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会在人们需要时完成上下班接送,在高速路上解放车主紧绷的神经,轻松实现自动驾驶旅行。
在一个万物智能互联的世界中,手链、戒指可以实时监控主人的血糖变化;健康指数会实时同步至
本人的医疗档案;家里的咖啡壶比任何人都了解主人的口味,并会自动冲泡咖啡;人们的卧室会在主人回家前预先准备空气清新、温度舒适的环境;台灯、窗帘会自动调节至主人最舒适的状态……智能连接,将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崭新时代。
多元化发展的硬件时代
辞旧迎新之际,盘点2016年各大消费电子展:除了虚拟现实、无人机、智能汽车外,智能家居亦表现不俗。微软、高通、索尼、TCL、长虹、海信等商家均展示了智能硬件新品。松下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了其智能家居创新技术Ora,可通过一个平台将照明、供暖、摄像头、运动传感器和各种智能电器进行集成,实现个性化家居体验管理。而苹果和谷歌旗下Nest Labs开发的同类技术,令客户无需购买独立中控设备,即可实现与不同厂商设备的互动。
智能硬件产品正呈现出越来越高的集成趋势,一个设备可以发挥多种功能,生产企业力图让人们的智能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以三星SUHD智能电视为例,其不仅是4K高清液晶智能电视的象征,更集成了SmartThings智能家居平台,作为智能家居中枢,对各类设备进行集中管控。LG发布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SmartThinQ Hub则是一个内置扬声器的音响,同时可以通过蓝牙、Z-Wave和ZigBee连接其他智能产品,形成智能家居管理中枢。
此外,家电巨头美的发布了以智慧营养、空气、水三大解决方案为场景研发的22款智能单品。以其
新推出的食品管理系统为例,美的将冰箱升级为一个智能的人体健康智慧管家。应用全球首创图像识别和智能标签技术,图像识别种类超过500种,智能标签识别准确率达100%。这两个数据可以显示出食品存放位置、新鲜程度等。而药品的智能管理可以提醒家中老人及时吃药,解决老龄群体无人看护的后顾之忧。在厨房空间,美的最新款智能微波炉集蒸、烤、微波功能于一体,通过智能交互技术解决复杂操作难题,手把手教零烹饪经验的使用者做出地道的美食。
显然,智能家居在家居智能化、物联网化道路上越走越快,布局智能家居生态的企业日益增多。全球瞩目的苹果公司一直在家居市场不断尝试,其平台可以让人们把任何已经标注HomeKit兼容的设备连接起来。三星系统则可以兼容部分没有通过SmartThings认证的设备。两大手机巨头通过系统掌控力在智能家居市场悄然发力。
海尔U+则通过与谷歌公司合作,推出Weave空调,共同发力智能硬件市场。海尔U+接入谷歌的Weave通讯协议,加速了其智能家居物联网布局,并扩宽了海尔U+平台的开放兼容优势,避免用户在不同设备控制过程中不断切换应用,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虚拟现实到智能硬件
自2015年开始,VR(虚拟现实)技术风靡全球。从当前VR技术来看,大部分产品都在围绕视觉VR做文章,沉浸式体验主要源于视频。实际上,除了视频,声音也可以“VR”。
2016 CES展会现场,森海塞尔展台展出了最新VR音频技术,中国厂商东方酷音也针对声音VR加大研发力度。而除了声音之外,VR应用还需要拓展更多内容及场景搭建。在此过程中,很多厂商推出WiFi音箱,来打造一种“声音VR”的变化。
2016年,科大讯飞和京东联合创办企业,在语音交互和智能终端控制上不断创新。同时,京东智能与哈曼在硬件领域进行合作。未来,人们购买带有京东智能logo的音箱,不仅能够播放音乐,还能通过语音控制家中其他智能电器。
阿里巴巴亦在加速布局智能市场布局,其特点在于内容端。阿里旗下有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在线音乐平台。未来,基于阿里智能方案的音箱,在内容源方面会具备明显优势。
2016年,中国家电博览会带来的智能家电产品同样让人接应不暇。除了传统家电厂商之外,包括360、京东、机智云在内的互联网企业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新势力。
百度、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利用自身掌握的大数据、云服务优势,寻求与智能设备公司合作,推出了“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BaiduInside”智能硬件合作计划等。
此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早在几年前便着手部署智能家居战略。中国电信曾与海尔签订“E-store项目”合作协议,在智能家居方面展开合作;中国联通牵手美的,发力3G智
能空调;中国移动则推出了基于TD-SCDMA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宜居通”,从安防预警、家电远程控制、无线路由等方面全方位优化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
商用困境
当前,智能硬件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够进入大规模商用的却屈指可数。以智能家居为例,有发烧友表示,目前相关硬件都是零散单品,未能真正实现集成化。消费者若想实现集成目标,需在装修设计阶段就开始规划。
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智能硬件产品时,会重点考察产品功能、价格、质量、服务、外观五个方面,其中82.6%的消费者将产品功能放在选购条件首位。可见,消费者对智能硬件产品的实用性需求非常迫切,从而倒逼厂商在智能硬件应用和场景搭建方面进行更加大胆的尝试和突破。
时至今日,智能硬件厂商热情非常高涨,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太买账。究其原因,互联互通尚不完善,产品大多单兵作战;生态系统还不健全,厂商各自单打独斗,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要想突破这些桎梏,产业界需要建立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同时完成从单品到系统的模块化智能演变。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小米董事长雷军曾经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智能家居行业统一标准。标准的缺乏,已成为智能硬件这一新兴行业的最大发展瓶颈,并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产品价格“虚高”制约了智能硬件的进一步推广。目前,各类智能硬件产品价格不菲,一套配置少则数千元,多则几十万元,严重阻碍了相关产品的市场普及。
面向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硬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需厂商不断发力、完善、形成真正稳固的产业链,才能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而真正破解其规模化商用之困。
更多推荐
智能,硬件,人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