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资料:椅子介绍之各类中式椅子
一、交椅
交椅是由交杌发展而来的。交杌即古代的胡床,
北方人称之“马扎”,民间俗称折叠凳。胡床本是一
种无靠背的简易坐具,当人们在其座屉之上增设靠
背之后,它便成为一种可倚可坐的椅子。由于这种
椅子的四足成对相交,故以其形名之“交椅”。
从现有的传世绘画和已发掘的墓葬壁画看,交
椅是宋代始见的新型家具。宋代交椅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直后背交椅,是不带扶手的,这种交椅又可分为横置靠背和直靠背两种;另一类为圆后背交椅,圆后背交椅样式可分为有搭脑与无搭脑两种。搭脑前曲作扶手的靠背交椅。
二、圈椅
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就坐时可使人的肩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
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造型圆润优美,体态丰满劲
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
椅子样式之一。它和交椅不
同的是不用交叉椅腿,而采
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
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
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具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合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亦称“罗圈椅”,是指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整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以其罗圈而得名。
三、官帽椅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分四出头式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所谓四出头官帽椅,实质就是椅子靠背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
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
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
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S”形,也
有采用边框镶板做法,雕有图案,美观
大方。
在古时众多的中式家具中官帽椅
是以其高大、简约、线条流畅著称的。
虽然它的椅面、腿等下部结构都是以直
线为主,但是上部椅背、搭脑、扶手乃
至竖枨、鹅脖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四、玫瑰椅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其特点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
尺寸不大,用材较细,给人一种轻便灵巧
的感觉。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
一种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扶手椅并加以改进
而成的。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椅子在宋画中
一再出现,只需把两侧的扶手降低一些,
其大貌就很像明代广泛流行的玫瑰椅。
为了轻便适用,小型的椅子不需要有
脚枨,而扶手的下降,更是合理地改进,免
得把坐者的两肘架得过高以致感到不舒适。之所以称之为“玫瑰椅”,一说是那个时期文人士大夫遵从“玉文化”,故取“玫瑰”二字,两字均为斜玉体。另一说法是在南方,称这种椅子为“美鬼椅”,因为坐上去很舒适。南方人称“鬼”有时是昵称,如称小孩子为“小鬼”。但是北方人不知道这种称呼,所以传到后来便成为“玫瑰椅”了。
五、太师椅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
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
清中期后,原为官家之
椅的太师椅走进了寻常百
姓家,椅背与扶手常被雕刻
得精彩异常,成为一种充满
富贵之气的精美坐椅,风靡
一时,后来又发展到用榉木
等木材制造,成为一种家常坐具。在处于重要位置的客厅里,一对太师椅或与八仙桌配套,既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足可说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更多推荐
扶手,椅子,交椅,靠背,官帽,坐具,成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