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风 ZHU Linfeng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403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333403 Jingdezhen  Jiangxi)
10
摘要:随着陶瓷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陶瓷设计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越发重要。如果说设计优良的日用陶瓷产品可以创造出生活的绿洲,那么设计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就是那片绿洲的土壤。以佛山市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研究项目实践为例,应用“事理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基础研究,为日用陶瓷设计提供客观的大数据支撑以及切实的理论指导,阐述基于社会变革、使用者调研、人机关系、功能测试、数据积累等基础研究激发创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可行性。论证日用陶瓷在应用设计“事理学方法论”体系中,可探寻日用陶瓷产品创新研究领域的设计发展方向。关键词:日用陶瓷;设计;事理学;应用基础研究;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eramic products in people's lives, i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guide the needs of consumers through ceramic design, so as to improve people's way of life. If the design of fine domestic ceramic use can create an oasis of life, then the applied basic research in the design is the soil of that oasis. The paper takes the research project practice of Qingmei Industrial Design Strategy and Prototype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 Foshan City as an e
xample. The basic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ce of design is applied to provide objective big data support and practical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daily ceramic design, and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stimulating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based on basic research such as social change, user research, human-machine relationship, functional testing, data accumulation, etc. It prov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ce of design in daily ceramics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design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research of daily ceramic products.
Key words: domestic ceramics ; design ; Science of Design ; basic research ;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1.04.010
收稿日期:2021-07-19
作者简介:朱林风(1996—),男,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事理学”指导下的日用陶瓷设计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 on Domestic Ceramic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of Design"
一、引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国,陶瓷生产总量占世界总量的70%,同时日用陶瓷产品的生产总量占世界总量的40%。然而作为陶瓷生产大国,我国的陶瓷发展如今却出现了重生产、轻设计的“偏科”现象,缺少设计、缺少文化的注入和品牌化的管理,使得我
国陶瓷产业乏于设计体系健全及高度品牌化的陶瓷企业。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日用陶瓷产品来说,只有从设计之基础研究入手,即对于“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1],才能将日用陶瓷设计引入健康且长远的发展机制并激发出产品创新的动力。
二、“事理学”与基础研究的目标
“事理学”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结合了“人造物”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我国设计实践的实际情况,创立的一种设计学方法论。它主要讨论了如何明确设计的根本目标,并以此为方向对“事理”——人、物、环境、行为等因素之间关系的规律进行探索,最终达成创造出符合人们真实需求的产品。
基础研究,又称作基础调研,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的实践和理论性的调研工作,在设计的全过程中起到深化基础的作用。如果说“事理学”是具有导向性的设计理论,那么基础研究就是在其指导下的设计实践。
1.设计的根本目标
在“事理学”中明确阐述了设计的根本目标这个问题,即“谋事”大于“造物”。“事”这个概念里包含了许多因素:人、环境、时间、空间等,几乎概括了整个世界的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事理学”中的“物”则多指“人造物”,它里面包含着的主要是其自身的一系列诸如外观、色彩、材料等因素。
在设计——“人造物”的过程中,“事”和“物”会在一系列的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中,慢慢发展出许多种不同但相互之间具有联系性的结果,也正是由于在“事”的各方面因素影响之下,这些产品“物”的因素才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可见“事”对于设计具有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人、环境、时间、空间等“事”的研究对于“造物”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而抛开“谋事”只关注产品的自身要素则无疑是本末倒置,其结果也必然是畸形的。
2.设计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
现如今资本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降低设计成本或抄袭他人设计成果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甚至引起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直接导致了日用陶瓷行业病态的设计大环境。但也有些有良知的设计家和企业也在不断地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努力着,并试图将这种意识和理念普及开来从而改变如今的设计局势。
柳冠中教授就“事理学”中“以人为本”的概念多次展开过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要围绕人的合理需求,以合适的程度利用和分配各种设计资源的切实的设计理念,这其中不单单包括要考虑人的各种生理或心理尺度的问题,也涵盖了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等全面的思考。而“事理学”指导下的基础研究,在产品设计中的领域也同样是全面且有深度的,不仅仅是停留在某一种设计的单一层面上,它更多的是一种设计方法[2]。
产品设计的基础研究包涵社会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研究等,重点研究人与产品的关系,通过收集资料和反复进行实验与测试,得出准确的数据,找到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引导产品设计的开发、建立行业的评价标准与系统化,甚至指导消费者的消费方式。
所以,这样的理念和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设计,而是在切实满足人的合理需求的同时,将人放在实际的环境之中,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去审视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从而找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实现方法。
三、我国日用陶瓷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审美等各种现实需求,我国日用陶瓷产品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品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态势,但在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上仍有许多不足。
1.我国日用陶瓷产业现状
我国的日用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总体呈上升态势,从唐宋开始成熟,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到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虽然在20世纪初期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但是1949年之后在国家支持下又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其中包括大力培养陶瓷相关的专业人才,成立陶瓷研究相关的单位以及扩大日用陶瓷产业的资金投入,现代化的陶瓷产业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备起来,这一时期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和设计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1979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日用陶瓷产业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以及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大量先进的制瓷技术被引进和吸收,使得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在这期间,日用陶瓷生产从范围上和数量上都呈现出爆发式的扩大和增长,但与此同时,工业产品也在迅速发展,笨重易碎的日用陶瓷慢慢不敌价格低廉耐用的塑料与金属日用品,这使得日用陶瓷在国内的需求量有所减损。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日韩等外国的日用陶瓷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当时我国环境保护意识还较为薄弱,且重在经济发展,中外合资的制瓷工厂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工
作岗位,但真正获得巨额利润的则是那些国外的陶瓷企业[3]。虽然如今中国是全球陶瓷生产和出口总量都位居第一的国家,但是在陶瓷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水平上,与外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我国日用陶瓷产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累积,国内一些陶瓷企业慢慢走上了品牌和创新的道路,并开始做大做强,但从我国的整个日用陶瓷产业来看,还是以生产和加工为主,在创新和产业转型方面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企业缺少行业竞争力
多数日用陶瓷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便开始为了控制和节约成本而忽视产品开发和设计,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做到坚持以产品的设计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4]。这样一来,企业间的发展十分不均衡,很难形成相互赶超的产业内良性竞争的局面,整个日用陶瓷产业则更无法跟进愈发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日用陶瓷市场的发展脚步。
(2)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淡薄
对于日用陶瓷产品而言,使用价值、品牌价值和
文化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人们对于日用陶瓷产品除了功能性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品牌认同和文化审美追求。但在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中,部分企业更愿意去盲目抄袭甚至照搬其他品牌或设计师的优秀设计,而忽略了产品文化内涵的发掘,久而久之,品牌价值就更无从谈起。
(3)产品相关的基础研究没有被重视
产品的基础研究对于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意义,需要企业付出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绝大部分国内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并没有对日用陶瓷产品进行深入的 调查研究,很少能有日用陶瓷生产商在产品设计中包括使用者调研、社会变革调查、国人人机关系测试分析、功能测试分析、数据积累等的基础研究上加大投入,这也成为国内日用陶瓷企业做出真正意义上适合和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日用陶瓷产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日用陶瓷设计基础研究
2017—2018年度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佛山市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开展80、90后青年人日用陶瓷餐具项目研发,在研究所执行所长汤重熹教授的带领
基于80、90后人群生活形态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可总结陶瓷餐具系统内产品的种类与数量、人机工程尺寸、日用陶瓷材料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1.种类与数量
为了适应目标人群家庭格局小型化以及现代家庭厨房空间集约化的生活形态特点,餐具的设计会趋于简易化。80、90后人群更依赖于移动互联网,对各种餐饮方式有更高的包容性,在年轻群体中,以快
餐为主的新型餐饮方式深受欢迎,所以新型餐具系统的设计理念中引入新型餐饮方式十分必要,方便快捷是80、90后年轻人的主要诉求,餐具也会更倾向于实现“轻食化”。
相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80、90后人群对外来饮食文化的接受度大大增加,因此在最终的整合设计中,整套餐具不仅要满足盛装中餐,也要满足盛装西餐的功能,其相对应的现有餐具即小碗、大碗、深盘、浅盘等。其中,中西餐里通用的是浅盘,但只能盛装汤水较少的中餐,因为中国人饮食的饮食多油且偏爱爆炒类菜肴,所以其使用率低于深盘;深盘和小碗在中西餐中都是盛装饭菜的重要餐具,故数量与家庭人口数一致,备用数量随人口数有所增加;大碗数量与家庭人口数相等,在中西餐里都适用,只是在考虑其表1  硅元陶瓷项目——80、90后青年人日用陶瓷餐具设计研究概况
下,项目组展开了全面的项目研究。其中包括入户调研、餐具数量归纳、餐具尺寸、容量测量以及对日用瓷工艺和目标人群审美观念等项目的调研(见表1)。
多用途性时,要研究形状对各功能的适应性;大汤勺仅用于盛装和分食,不具有人均必要性,因此其数量可小于家庭人口数,因刀叉是专用于西餐,故数量上与浅盘相等,筷子和小汤匙数量与小碗数量相等。
2.人机工程尺寸
80、90后群体习惯于菜品数量与用餐人数基本持平,而且普遍喜好的盘子的尺寸是8英寸、小碗的尺寸为4.5英寸,根据这一现象可得出部分餐具尺寸。在访谈过程中,大多数人表示碰到过盘子尺寸小的问题,因此考虑在设计时一部分深盘的尺寸将会增加。根据调研中关于使用餐具过程的数据,总结出大碗的尺寸在7英寸左右比较合适。水杯的合适人机尺寸约为250~300ml,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推荐男性每天1700ml以上、女性1500ml的饮水量,这一容量设计保证每天喝水杯数在合理的6~7杯间,同时水杯不易倾洒,且握持舒适。
3.日用陶瓷材料
根据调研结果,多数80、90后认为陶瓷餐具的隔热性能比较重要,而增加陶瓷餐具的厚度则会增加重量,因此应选用质量更轻、隔热性能更强的材料。在餐具的材料选择上,除了陶瓷之外,木质和玻璃更受欢迎,因为木头和玻璃分别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通透性,而陶瓷材料比木质材料更易清洁、卫生程度高,比玻璃的隔热性能稍好,所以大家普遍更加接受综合性能较好的陶瓷材料的日用餐具。让日用陶瓷材料更加优良,可以通过人工配比原料来达到诸如耐热性、高防污性等各种效果,这需要借鉴先进的陶瓷材料制备技术,而工业陶瓷能达到的一系列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日用陶瓷的不足。鉴于先进陶瓷在工业上的普遍应用性,说明该材料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我国的日用陶瓷材料也需要在先进陶瓷材料这一方面进一步改革[5]。
五、结语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6]
在“事理学”的指导下切实运用基础研究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今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缺憾,从根本上开发出“以人为本”的日用陶瓷产品。基础研究的研究过程涉及到社会现象、人的行为方式,产
品的存在形式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人们的需求痛点,并着手进行解决,以此来实现产品的创新。由此看来,日用陶瓷设计也将在“事理学”指导下的基础研究的应用中,探索出新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    孙玉萍)
注释
①表1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柳冠中,DM.事理学论纲:概述[J].设计,2013(9):114-115.
[2] 李志榕.从“创意”到“项目”:基于事理学的产品创新立项论证研究
[D].长沙:中南大学,2010:43-46.
[3] 赵早.浅谈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我国日用陶瓷的发展[J].文物鉴定
与鉴赏,2019(10):84-85.
[4] 徐滢.日用陶瓷产品的多元化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19(8):296-
298.
[5] 陈柳.基于8090s人群生活形态的陶瓷餐具基础研究[D].景德镇:景德
镇陶瓷大学,2019:39-48.
[6]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
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2).

更多推荐

设计,研究,产品,基础,陶瓷,数量,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