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上海百强企业 发展报告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百强企业课题组
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动荡,新冠疫情突然袭击,企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上海百强企业面
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
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危机中抢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克服困难、逆势而上,积极推进企业发展,取得了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成果。
从整体经营业绩方面看,营业收
入、资产等指标保持增长,经济效益略有下降,综合经营实力有所增强,成绩来之不易;从产业发展方面看,新兴产业发展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经营业绩靓丽,高增长趋势有望持续。
一、上海百强主要经营指标保持增长,经营效益基本持平
从整体上看,2020年,上海百强经营规模还处于扩张阶段,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本报告均按照各百强企业榜上榜企业2020年财报数据进
行同比)实现平稳增长态势,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全市GDP 增长幅度。
(一)上海百强经营规模继续增长2020年上海百强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员工人数等企业经营规模指标保持增长,其中,资产指标增长较高,营业收入增长和员工人数保持增长(详见表1.0)。
表1.0 2021
上海百强经营规模统计表
1. 营业收入增长平稳
上海百强2020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84740.9亿元,同比增长3740.1亿元,增长率4.62%。上榜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规模达到847.4亿元。其中,有2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比上年的22家减少1家企业,其中,新晋千亿级3家企业是中国远洋海运、中智上海和美团公司;跌出千亿级企业的是东方国际、东方航空、上海钢联,原因在于营业收入下降(上海钢联因营收确认的会计政策改变致营收下降);另一家企业因未申报而未上榜。另有68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亿~1000亿元之间,其余企业营业收入低于在100亿元。2021年百强企业入围门槛由2020年的73.2亿元提高到84.2亿元。
营业收入最高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到7421.3亿元;第2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737.4亿元,增长率达到6.65%;第3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到4661.8亿元,增长率达到1.37%。
不少新兴产业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百强企业榜排名提升较快,其中美团公司首次进入千亿元级行列,排名21位,比上年提升3位;拼多多公司排名32位,比上年提升17位;中芯国际排名55位,比上年提升6位;韦尔股份排名65位,比上年提升12位;米哈游首次上榜
名列88位。
2. 资产继续保持增长
(1)资产总额
上海百强的资产总额是393837.2
亿元,比上年增长38785.8亿元,
增长率10.92%。平均每家企业
3938.4亿元。其中1家企业资产总
额超过10万亿元;有7家企业资产
总额在10000亿元~100000亿元
之间;28家企业资产总额在1000亿
元~10000亿元之间;55家企业资
产总额在100亿元~1000亿元之间,
其余企业低于100亿元。
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
以106976.2亿元、79502.2亿元、
24621.4亿元分列前三甲。3家银行
总资产达到211099.8亿元,资产增
加额庞大,达到18513.7亿元,增长
率9.61%,增长幅度略低于百强企业
平均水平,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速度
与前些年相比明显趋缓。
(2)所有者权益
上海百强的所有者权益达到
66953.2亿元,比上年增长7307.6
亿元,增长率12.25%。平均每家企
业669.5亿元。其中有20家企业所
有者权益在1000亿元~8786.3亿元
之间,有39家企业在100亿元~1000
亿元之间,其余企业低于100亿元。
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宝武集团分
列前三甲,分别达到8786.3亿元、
6458.2亿元、4812.9亿元。
3. 员工人数略微增长,明显低
于营收和资产增长幅度
上海百强员工人数合计216.9万
人,比上年增加4.87万人,增长率
2.29%,增长幅度明显低于营业收入
和资产增长幅度。平均每家企业2.21
万人。其中,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
的企业6家,1万人~10万人之间
的企业有37家,就业人数在1千
人~1万人之间的企业有42家,其
余企业低于1千人。其中中国宝武、
上汽集团、太平洋保险分别以20.8
万人、14.4万人、11.8万人分列前
三甲。
上海百强21家营业收入超千亿
元企业,营业收入合计60684.1亿
元,占百强企业比率71.61%,增长
额3080.8亿元,增长率5.35%,
平均营业收入3080.8亿元;资产总
额合计299729.7亿元,占百强企业
比率76.10%,增长额27650.8亿
元,增长率10.16%,平均资产总额
14272.8亿元;员工人数138.0万人,
占百强企业比率63.62%,增长5.4
万人,增长率4.08%,平均员工人数
6.57万人(见表1.1)。21家营业收
入超千亿元企业是拉动上海百强经营
业绩规模的主要因素,其中,营业收
入、员工人数增长率超过百强企业平
均水平,资产总额增长率略低于平均
水平。
表1.1 2021上海百强21
家营收超千亿企业经营业绩统计表 表2.0 2021
上海百强经济效益统计表
(二)上海百强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劳动效率略有上升 部分新兴产公司表现靓丽
2020年上海百强净利润、纳税总额和纳税总额均有所下降(详见表2.0)。
1. 整体净利润略有下降 新兴产业龙头公司增速较高
上海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5558.1亿元,同比下降90.6亿元,增长率-1.60%。88家企业盈利,
其中有15家企业净利润在100亿元
至795.7亿元之间,有33家企业净
利润在1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其
余企业净利润低于10亿元;12家亏
损,亏损合计273.6亿元。亏损额较
大是拼多多公司,亏损71.8亿元,比
上年亏损略有扩大,主要是企业尚处
于“跑马圈地”阶段,市场扩张需要
大量投入,尚未进入回报阶段;东方
航空、携程公司因旅行业务大幅下降
分别亏损63.8亿元、32.7亿元。
整体看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乏
力,但是部分新兴产业公司净利润指
标却表现良好,显示出新兴产业公司
成长的爆发力。百强企业有6家公司
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其中有5
家是新兴产业公司( 4家是信息技
术产业公司,1家是数字创意产业公
司)。这5家新兴产业公司合计净利
润达到174.6亿元,增长额122.1亿元,增长率高达232.68%(详见表2.1)。5家企业中有4家是细分行业的头部,游戏制作和服务行业头部企业米哈游,净利润增长额47.7亿元,增长率474.51%;集成电路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净利润增长额
27.5亿元,增长率217.0%;生活服
务电商龙头企业美团公司,净利润增
长额24.7亿元,增长率110.52%;
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企业韦尔股
份,净利润增长额19.8亿元,增长
率280.4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
司净利润的高增长都来源于自己的主
营业务和主要产品,而且这些主营业
务和主要产品的产能还在持续释放过
程中,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净利
润的增长还可持续。
表2.1 2021上海百强5
家新兴产业公司净利润统计表
2. 纳税总额下降明显
上海百强96家企业提供了纳税总额数据,合计为4429.4亿元,比上年下降305.1亿元,增长率-6.45%,平均每家企业纳税总额46.1亿元(详见表2.0)。其中有8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00亿元~727.0亿元之间;有36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0亿元~100亿元之间,有40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亿元~10亿元之间,其余纳税总额低于1亿元。上海烟草、上汽集团、上海万科分列前三甲。其中,上海烟草达到727.0亿元,上汽集团达到657.7亿元,绿地集团达到454.9亿元。前20名企业纳税总额合计3768.5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率达到85.08%,比上年下
降232.2亿元,增长率达到-5.80%,
下降幅度略低于上海百强平均增长
率。前20家大企业是上海百强纳税
总额规模的主要贡献者。纳税总额有
一定的幅度下降,显示出近年来尤其
是去年中央降税政策措施落地后,纳
税总额见底的可能性较大,百强企业
2021年的纳税总额可能会进入缓慢
回升的渠道。
3. 利税总额有所下降
上海百强利税总额达到9987.5
亿元,比2019年的10383.2亿元下
降395.7亿元,增长率达到-3.81%。
利税总额下降幅度低于纳税总额的下
降幅度,主要原因是净利润下降的幅
度较小所致。
4. 资产效率有所下降
百强企业整体净利润和纳税总
额的下降,致使资产效率比2019
年也有所下降。其中总资产周转率
21.52%,下降1.30个百分点;总资
产收益率1.41%,下降0.18百分点;
所有者收益率8.30%,下降1.17个
百分点。总体上看资产效率指标均有
所下降。资产负债率由83.20%下降
到83.00%,下降0.20个百分点(详
见表2.2)。由于上海百强中银行业、
保险业、地产业等企业具有资产负债
率较高的行业特点,拉高了上海百强
资产负债率,扣除这些企业的数据,
总体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表
2.2 上海百强资产效率统计表
(三)劳动效率和效益增长明显
2020年上海百强的人均营业收入390.68万元,比上年的382.00万元增长2.27%;人均净利润达到25.62万元,比上年的26.64万元下
降3.81%;人均纳税总额20.42万元,
比上年的22.33万元比上年下降1.91
万元,增长率-8.54%。人均占有总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分别上升8.44%、
9.73%(见表3.0)。这些数据统计
结果显示人均占有资产有一定增长的
同时,人均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有
所提高,但劳动效益(人均净利润、
纳税总额)有所下降。
表
3.0 上海百强劳动效率和效益统计表
(四)上海百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1. 研发费用
上海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有81家,合计总额为1197.5亿元,增长127.5亿元,增长率11.9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是1.41%,比上年增长0.09个百分点。其中,有3家企业研发费用达到100亿元以上,有20家企业在10亿元~100亿元之间;36家企业1亿元~10亿元之间,其余企业低于1亿元。其中中国宝武、
上汽集团、美团公司分别以176.9亿
元、134.0亿元、108.9亿元分列前
三甲(详见表4.0)。
前20名企业研发费用合计
985.3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率达
到82.28%,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
这些大企业中;研发费用增长率
10.69%,略低于上海百强的增幅。
前20名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2.98%,
高于百强企业的平均水平,其中研发
强度比较高的前5名企业全部是新兴
产业公司,它们研发投入强度依次是,
携程41.83%、上海华虹28.94%、
中芯国际17.01%、美团公司9.49%、
韦尔股份8.71%。这些新兴产业公司
正处于成长期,技术迭代周期也短,
需要保持较高的研发费用投入开发新
技术和新产品,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更多推荐
企业,百强,上海,下降,总额,增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