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七十三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滴定管与移液管的正确使用与滴定操作
2、掌握确定滴定终点方法
3、了解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滴定分析是用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滴定剂加到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滴定剂的量(摩尔)与被测物的量(摩尔)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由所用去滴定剂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因此,进行滴定分析时,必须掌握好滴定管的使用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因此只能用间接法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即先配制近似
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也可用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另一溶液,然后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后者的准确浓度。
强碱氢氧化钠与强酸盐酸的滴定反应,突跃范围pH约为4-10,在这一范围可采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约为3.1-4.4),甲基红(变色范围pH约为4.4-6.2),酚酞(变色范围pH约为8.0-10.0),百里酚蓝-甲酚红混合指示剂(变色点pH8.3)等指示剂来指示终点。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NaOH(s),盐酸(6 mol·L-1),酚酞(0.2%的乙醇溶液),甲基橙(0.1%的水溶液),百里酚蓝-甲酚红混合指示剂:0.1%的百里酚蓝水溶液三份与0.1%的甲酚红水溶液三份混和而成。
四、实验步骤
1、0.1mol·L-1HCl溶液的配制
用洁净量筒量取6 mol·L-1HCl16mL,倾入洁净的试剂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L,盖上
橡皮塞,摇匀,贴上标签。
2、0.1mol·L-1NaOH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称上称取固体NaOH4g,加水约100mL,待NaOH全部溶解,将溶液沿玻棒倾入洁净的试剂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1L,以橡皮塞塞住瓶口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比较
(1)滴定管的准备:将两支滴定管(一支酸式,一支碱式)洗涤干净。 用少量HCl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三次;同理,用NaOH标准溶液也润洗碱式滴定管三次。每次用溶液5~10mL,以除去沾在管壁及活塞上的水分,润洗后的溶液从管嘴放出弃去。将HCl和NaOH标准溶液分别直接装入酸式滴定管及碱式滴定管。驱除活塞及橡皮管下端的空气泡,将管内液体放出使弧形液面的下缘在刻度“0.00”处或在“0.00”的下面,静置1min后准确读取两管内与液面弧形相切的刻度。记取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立即将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
(2)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比较:将碱式滴定管中的NaOH溶液放出约20~30mL置于250
mL的清洁锥形瓶内,放出液体时不要太快以防溅失。锥形瓶中滴入甲基橙指示剂1~2滴,瓶下衬以白纸,然后从酸式滴定管将酸溶液渐渐滴入锥形瓶中,同时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和。待滴定近终点时可用少量水淋洗瓶壁,使溅起而附于瓶壁上的溶液流下,继续逐滴或半滴滴定直到溶液恰由黄色转变为橙黄色为止。再将锥形瓶移至装碱溶液的滴定管下慢慢滴入碱液,使再现黄色,然后再以酸溶液滴定至橙黄色。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能较为熟练地判断滴定终点为止。仔细读取两滴定管的读数,记录在记录本上。
再次装满两滴定管,另取一锥形瓶,如上操作重复滴定两次。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每1mLNaOH溶液相当于若干mLHCl溶液,即的比值。各次滴定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3%,否则应重做。
(3)以酚酞为指示剂,进行碱滴定酸的实验:用移液管移取20.00mL0.1 mol•L-1HCl溶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溶液呈微红色,此红色保持半min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如此平行测定三次,要求三次之间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的最大差值不超过0.04mL。将所得结果与甲基橙为指示剂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讨论之。
(4)同(3)操作,改变指示剂,选用百里酚蓝-甲酚红混合指示剂。平行测定三份,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的最大差值不超过±0.04mL。
五、实验结果
1、列表表示实验的原始数据及结果。
2、计算每次实验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
思考题
1、本次实验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试剂用量筒量取或用台秤称,这样做是否太马虎?为什么?
2、如何检验滴定管已洁净?既已洁净为什么装入标准溶液前需以该溶液润洗三次?滴定用的锥形瓶是否也需要用所装入的溶液润洗三次或烘干?为什么?
3、滴定两份相同的试液时,若第一份用去标准溶液约20mL,在滴定第一份试液时,是继续使用余下的溶液,还是添加标准溶液至滴定管的刻度“0.00”附近后再滴定?哪一种操
作正确?
4、半滴是怎样操作的?什么情况下需操作半滴?
5、滴定时加入指示剂的量为什么不能太多?试根据指示剂平衡移动原理说明之。
6、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时常用甲基橙为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l时却用酚酞作指示剂?
7.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是滴定分析种量取溶液体积的三种准确量器,记录时应记录几位为有效数字?
注:
1、溶液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和,否则内部不匀,以至每次取出的溶液浓度不同,影响分析结果。
2、固体NaOH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因此称量时必须迅速。通常是把已知质量的容器和称量所需砝码分别先放在台秤盘上,然后将NaOH逐粒加入容器内,直到台秤平
衡。
3、装NaOH溶液的瓶中不可用玻璃塞,否则易被腐蚀而粘住。
4、指示剂加入量要适当,否则会影响终点观察。
5、记录与报告示例:
表1.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比较
I | II | III | ||
HCl | 未读数 | 25.20 | 21.22 | 22.87 |
初读数 | 0.08 | 0.02 | 0.04 | |
VHCl/mL | 25.12 | 21.20 | 22.83 | |
NaOH | 未读数 | 24.06 | 20.26 | 21.83 |
初读数 | 0.06 | 0.03 | 0.05 | |
VNaOH/mL | 24.00 | 20.23 | 21.78 | |
1.047 | 1.048 | 1.048 | ||
平均值 | 1.048 | |||
相对偏差 | <0.1% | 0 | 0 | |
实验七十四 有机酸试剂纯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2. 进一步训练滴定操作,从严考核滴定结果,其相对误差要求不大于±0.3%。
二.实验原理
大部分有机酸都是固体弱酸,这类化工产品(试剂级或工业级)纯度即主体含量的测定很多都采用酸碱滴定法。如果有机酸能溶水,并且Ka≥10-7,可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水后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产物是弱碱,滴定突跃在弱碱性范围内,一般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呈现浅红色为终点。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消耗的体积及被滴定有机酸的摩尔质量,便可计算试样的纯度。
NaOH试剂易吸收H2O和CO2,如果NaOH标准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CO3,对观察终点颜
色变化和滴定结果都会有影响,所以,必须防止引入CO32-。通常的做法是:先配制饱和的NaOH溶液,其含量约为 50%(在20℃时约为 19 mol· L-1)。这种溶液具有不溶解Na2CO3的性质,经过离心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取一定量上清液,用刚煮沸过并已冷却的纯水稀释至一定体积再进行标定,便可得到不含Na2CO3的NaOH标准溶液。
饱和NaOH溶液和NaOH标准溶液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要密封,因此,常安装虹吸管和钠
石灰管以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CO2。
图21-1 NaOH溶液的保存
碱溶液浓度标定所用的基准物质有多种,本实验选用一种常用的酸性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NaOH浓度,标定时反应式为:
KHC8H4O4 + NaOH = KNaC8H4O4 + H2O
NaOH浓度可由下式来计算求得:
为所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KHC8H4O4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
VNaOH为所消耗的NaOH的体积(mL)
三、仪器与试剂
饱和NaOH溶液, 酚酞指示剂,邻苯二甲酸氢钾。
四、实验内容
1、配制0.1mol·L-1的NaOH溶液500mL。
2、标定NaOH溶液
用差碱法准确称取KHC8H4O4三份,每份应消耗0.1 mol·L-1NaOH的体积17-24mL。分别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水溶解,完全溶解后 ,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粉红色半min内不褪,即为终点,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要求三份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2%,否则重新标定。
3.试样的测定:从教师处领取一份有机酸试样,倒人称量瓶中,准确称取其质量,用煮沸并冷却的水溶解后定溶于 100 mL,摇匀。用25 mL移液管取出三份试液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分别滴定至终点。由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及该有机酸的摩尔质量计算试样的纯度,即质量分数w(%)。
注:配制 NaOH溶液时,要用较干燥的 10 mL量筒量取饱和NaOH溶液,并立即倒入水中,随即盖紧,以防吸收CO2,此溶液只在短时间内用,不必安装虹吸管和钠石灰管。
思考题
1、已标定好的NaOH溶液,在存放过程中若吸收了CO2,用它来测定HCl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如果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如何?
2.、NaOH溶液为什么要贮存塑料并中?贮存时注意什么?为什么这样保存?
3、具备哪些条件的物质才能做基准物?
实验七十五 果蔬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实际样品的处理方法
2、进一步熟悉酸碱滴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食品中含酸多少会影响食品的香味、颜色、稳定性和质量的好坏。有机酸在果蔬中的相对含量,因其成熟程度和生长条件不同而异。例如,葡萄在未成熟期所含的酸主要是苹果酸,随着果实的成熟,苹果酸的含量减少,而酒石酸含量却增加,最后酒石酸变成酒石酸钾。因此测定果蔬的酸和糖的相对含量的比值,能判断果蔬的成熟度。
果蔬中含有有机酸、无机酸、酸式盐以及某些酸性有机化合物。通常,无机酸呈中性盐化合态存在于果蔬中,而有机酸部分呈游离状态,部分呈酸式盐状态存在于果蔬中。果蔬中含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通称果酸,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草酸、鞣酸、苯甲酸、醋酸和蚁酸等。
总酸度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可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可将样品直接滴定或将样品用水浸渍后,滴定其滤液,滴定时用去的0.1 mol·L-1碱液不得少于3mL。如用酚酞为指示剂时,需将CO2除去,较好的方法是向10mL样品试液中加入200-300mL刚煮沸的中性蒸馏水。
三、仪器与试剂
0.1 mol·L-1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内容
1.标定NaOH溶液:见前面实验
2、实际样品的测定:
称取粉碎并混合均匀的试样约25g(精确至0.01g)于250mL烧杯中,加150mL蒸馏水,在75~80℃的水浴上加热半小时,冷却,定量转移至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以干燥滤纸及漏斗过滤,用移液管移取50.00mL滤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0.1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30秒不褪为止。
更多推荐
溶液,滴定,标准溶液,浓度,滴定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