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城市与乡村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应的建筑设计策略
1、城市生态环境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由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共同组成。它包括作为城市发展基础的房屋建筑和其他设施,以及作为城市主体的居民及其活动。城市在更大程度上属于人工系统。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需要从外界获得空气、水、食品以及燃料和其他物质。
2、乡村生态环境特点:
(1)农村生态系统的目的性。农村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的改造而形成的、适合人类生存的高级生态系统。
(2)农村生态系统的非自律性。所谓自律性是指系统的行为独立于系统外部的流人或压力的程度。系统越封闭则自律性越高。
(3)农村生态系统的自然节律性。农村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实体,农业生态子系统是农村生态系统的主体结构。农业生产是以动植物的再生产为基础,以利用光、热、水、土、气和各种营养元素为起点,每个环节都包含着大量的自然过程,再加上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大面积、分散的特点,深受自然界各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自然节律性(如季节性)。
(4)农村生态系统的地域差异性。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又地处温、热两带,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同是农村,不仅南方与北方、湿润区与干旱区不同,而且还有平原、山地、草原、高原等的区别。
3、城市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由于生态建筑的理论起步的时间并不长,其设计建造涉及到众多的学科,运转实施起来就更加复杂,所以虽然有上述一些成功的范例,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其设计和建设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生态建筑是一新生事物,新理论、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并不意味着其设计和建造必须采用高、精、尖技术。国外确有一些生态建筑移植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但也不乏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的做法。对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取舍应视实际情
况而定,在发达国家具有良好效果的生态建筑技术,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一定是可行的方案。在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业发展水平、建造技术和材料,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生态建筑建设技术和方法。
从建筑设计角度看,生态建筑的基木技术策略,应当重点考虑规划选址合理,顺应气候条件。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选择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空间组织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提高材料热工性能,实现建筑隔热、防晒和保温,降低空调能耗等空间设计和构造设计方而的措施。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节约能源、污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并不是建筑专业的内容,需要专业工程师配合工作。
4、乡村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农村住宅的院落功能根据住户的生活情况可分为居住、生产和生活附属部分等区域。居住部分,占据农宅院落中最显眼的位置,是院落的主体;生产部分包括菜园、猪圈等供种养殖的范围,以及工具和车辆的仓房等;生活附属部分包括卫生间等生活附属设施。但是农民的生活早己今非昔比,所以这三种功能在院落中的比例也在动态变化中:如农民的住宅
面积逐年增大,院落中的生产部分会择地建设,卫生间、厨房等生活附属部分逐渐迁移到室内。所以现在院落中三大区域的比例变化为:居住部分的比例变大,生产和生活附属部分的比例减小。所以在院落设计中要根据需要,在形成多层次院落空间的同时,形成利于住宅节能的院落形式。
更多推荐
技术,生态,建筑,部分,院落,生活,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