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用电器出口档次定位面面观
在种类繁多的机电产品中,中国在开展家用电器出口贸易方面起步相对较早,因而收获也很大。自从1985年开始落实国务院有关推动机电产品出口的128号文件开始,中国在拓展家用电器出口贸易方面的努力已经持续了20余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主要供给国。
从前些年来看,家用电器在中国出口贸易的开展过程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据海关统计,1995年至2021年中国家用电器的出口金额从33.3亿美元增加到174.9亿美元,家用电器出口每年平均递增25.1%,而同期整个出口贸易的增长幅度也不过16.6%,家用电器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也相应由1.57%扩大到2.95%。有鉴于此,本文有必要针对中国家用电器出口规模扩张的背景加以剖析。
档次越高价值越高传统观点认为,出口规模的形成实际上是由数量与价格决定的,但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反向运行的关系,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围绕着规模与效益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从中国家用电器出口扩张的实践来看,一方面,出口货源、客户渠道、配额限制等一些因素客观上影响着家用电器出口数量。另一方面,本钱。
汇率、出口退税等另外一些因素那么直接影到家用电器的出口价格。事实上,过去假设干年内我们在拓展中国家用电器出口贸易方面的努力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家用电器出口数量与价格乘积的最大化。然而,在对出口规模的构成进行考察时仅仅考虑出口的数量与价格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够的,还应当关注到第三方面的因素,即档次因素。应当看到,在产品更新换代、适用性、收入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不同家用电器的出口档次各有不同。相对来说,出口家用电器的档次并非同一商品的价格变化,而是出口数量在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产品之间的分布结果,档次越高那么意味着高价品所占比例越大,也就是说值钱货越多。
应当看到,按照恒等式〔出口额=出口数量×出口价格〕的构成,出口额的形成似乎与档次因素无关。然而,上述恒等式中的出口数量实际上用以基期价格为权重的数量指数来表示。事实上,这样的数量指数并非仅仅由纯粹的数量因素所决定,还要看出口的产品是否为“值钱〞货,因为“值钱〞的家用电器出口对数量指数影响相对更大,而低档的家用电器出口对数量指数影响那么相对有限。例如,假定其他性能完全相同,2马力的空调器对家用电器出口数量指数的奉献要大于1马力空调。因此,可采用某类家用电器出口定基数量指数剔除实际出口数量变化因素后的剩余信息来表示该类家用电器出口档次水平。
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家用电器在概念上是由众多系列的产品构成,但也并非所有类别家用电器都适合作为样本构建能够反映家用电器出口档次的加权平均指数。一方面,样本要产品规格上的档次差异比拟显著,如空调器可以用功率区分档次等。另一方面,不同档次产品所对应的价格水平也能够表达出档次上的差异。此外,入选的产品系列一般来说应当占有一定代表性,如果以2000年作为生成家用电器出口档次指数的基期,入选样本产品各自的权重〔用百分比表示〕及入选产品规格数目〔用括号标明〕分别为空调器27.3%〔5项〕、压缩机1.57%〔6项〕、洗衣机3.26%〔4项〕、电风扇23.24%〔9项〕、电冰箱8.94%〔8项〕、电动刀剪6.04%〔2项〕、自供能源手提电灯10.59%〔2项〕、电炉具19.06%〔3项〕。不难看出,上述样本集根本涉及到了中国家用电器出口的主要产品,既包括家电整机,也包括零部件,还包括小家电,这些入选样本的家用电器出口金额合计占2000年家用电器出口总金额的51.2%。
总的来看,自从1992年中国采用协调税那么以后,中国家用电器出口的档次水平,经历了与出口消费类电子产品档次水平逐年上升的趋势迥然不同的M形大起大落走势。在过去的10余年中,中国的家用电器出口更加侧重于价格竞争优势的发挥,对提高出口家用电器档次重视不够。这期间档次上升的年份根本上都是家用电器出口“日子不好过〞的日子,其中,
1992至1994年间受到人民币汇率高估与1997至2000年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家用电器的价格竞争优势受到冲击,国内相关企业不得不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多下功夫。相反,一旦出口环境有所好转,国内家用电器企业反而不太热衷于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与此同时,各类家用电器出口的档次变化各有不同,其中,出口电风扇、电冰箱、电动刀剪和压缩机的档次水平在1992年至2021年间分别下降26.9%。22.4%、39.8%和8.6%,而出口空调器、洗衣机、自供能源手提电灯和电炉具的档次水平那么分别上升42.4%、19%、11%和44.6%。
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出口空间客观地看,档次因素对于近些年来中国家用电器出口贸易的开展产生的影响根本上是逆向大于正向。入世前,家用电器出口的档次虽然在3年内持续提升,但并未带来出口规模的明显扩张,而在入世以后,档次下降对于家用电器出口的逆向影响被不断放大。事实上,出口传统的低档家用电器虽然收益空间逐渐收窄,但毕竟如同一块没有吃完的“肥肉〞吸引许多出口企业。相比之下,出口高档家用电器虽然能获得高一些的附加值,但先期投入带来的风险也是很大的,被一些出口企业看作只有在没方法的情
况下才去啃的“硬骨头〞。不难看出,由于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国际市场贸易环境的改善对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低档家用电器贸易的惠泽要远远大于对以非价格竞争为主的高档家用电器贸易的惠泽。
尽管前些年中国家用电器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产品整体档次提升的推动,但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出口贸易并不一定也都受到同样程度的推动,有些受到的推动强一些,有些受到的推动弱一些。相对来说,电炉具等家用电器出口档次的提升推动了家用电器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自供能源手提电灯、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由于产品档次提升幅度有限甚至下降,出口金额的增长相对缓慢;洗衣机、空调器等家用电器出口虽然增长迅速,主要是受到数量扩张的推动而并非受到出口产品档次提升的促动。
中国出口家用电器总体上档次处于比拟低的水平是有其客观的生成背景的。首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开展,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进程也在加快,而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前段时间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被兴旺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淘汰的转移出的家用电器产业,而这些家用电器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是非常高,往往难于在这些劳动力本钱比拟高的国家存在,需要在中国这样的劳动力本钱比拟低的开展中国家重新寻找落脚
点。其次,迄今为止,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家用电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比拟大,而加工贸易的商品类别根本上是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品种,因而只能是薄利多销。再次,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开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兴旺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不仅技术装备水平有限,人员素质也不高,管理能力也有差距,直接牵制了某些行业产品档次的提升。此外,在由方案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并不十分标准,价格战、偷工减料、造假等恶性竞争手段屡见不鲜,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家用电器特别是中低档产品的认同,不利于国内家用电器产业树立以质取胜的观念。

更多推荐

出口,家用电器,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