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幼坚设计不⽌于艺术,创意不拘于“形”
昨天,跟⼤家推荐了⼀位AGI国际平⾯设计协会的台湾设计师聂永真,今天为⼤家推荐的是著名的⾹港设计师陈幼坚。
最近,陈幼坚携⼿⼜⼀⼭⼈在⾹港策划举办了⼀个“very Hong Kong,very Hong Kong 好⾹港,好⾹港”的创意策划展览,通过平⾯、⾳乐、电影、⼴告等形式为⼤家讲述了“⾹港 - 独有设计的热情,创意的辉煌时期。”
这个充满⾹港情怀的展览,让我再⼀次关注起陈幼坚,这位天马⾏空的⾹港设计师。
1
只有开创者才被时代铭记
陈幼坚(Alan Chan), 1950年出⽣于⾹港的著名设计师,曾获六百余项⾹港及国际设计类奖项,尤其在⽇本设计界⼴受好评和认可,他 1980 年成⽴的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 Graphis 》杂志选为世界⼗⼤最佳设计公司之⼀。从⼴告⼈、到平⾯及室内设计师、到更⼴泛的跨界设计师以及艺术家,陈幼坚的作品犹如中西⽅⽂化间的桥梁,“东情西韵”最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
如果上⽹搜索“陈幼坚代表作”,你会发现,这位设计⼤师的作品涵盖了⼴告设计、空间设计、艺术、摄影等众多领域。已年过花甲的陈幼坚先⽣有着如年轻⼈般活跃的想法,和尝试新鲜事物的精神。他说⾃⼰是个随⼼所欲的⼈,当某个想
已年过花甲的陈幼坚先⽣有着如年轻⼈般活跃的想法,和尝试新鲜事物的精神。他说⾃⼰是个随⼼所欲的⼈,当某个想法蹦出来时便愿意去尝试。然⽽在这众多尝试背后表现出来的却是他对创意的执着。
在陈幼坚看来,好的设计会令⼈开⼼,在使⽤的过程中呈现⼀种⽣活乐趣,同时体现美感。好的设计,功能性是最基本的,如果可以在同⼀级别的功能性⾥同时带出⼀种另类的功能,这就是原创的概念了。⽽也只有原创的东西才会被时代所铭记并发展。
2
在欧式包装和西⽅简洁线条下跳跃着的中国热情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化的,但对中国⽂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没有使他变成⼀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是让东西⽂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起。他成功地揉合西⽅美学和东⽅⽂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柄瓷杯、茶叶盒、⽂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国风味浓重,却⼜不失优雅精细。他在东京新宿的⾼岛屋有⼀家命名“茶语”的茶馆,从茶馆的室内装潢和司标设计到茶具的选⽤,都堪称是陈幼坚设计艺术精髓,⽽东京三菱银⾏的CI、NIKKO的现代中国餐具、奥迪艺术与设计⼤奖赛都让⼈体会到了东西合璧的唯美。
“茶语”平⾯设计和室内设计
陈幼坚表⽰:中西⽅⽂化的结合跟其⾃⾝经历有关。70年代的时候陈幼坚在全港最⼤的格兰⼴告公司打⼯,从学徒开始就学会如何通过⾃⼰的分析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那个年代中,好的⼴告公司⽼板⼤多来⾃国外,⽽在那⼗年中,做了四份⼯作,跟过⼤概五六个外国⽼板。经过多年的磨练,西⽅的⽂化和设计理念已⽿濡⽬染。另⼀⽅⾯,⽣长在⾹港陈幼坚,东⽅的⽂化是融⼊⾻⾎当中的。东西⽅观念的相互融合,使得陈幼坚更愿意⽤西⽅的创意和想法将东⽅的⽂化内涵表现出来。
⾹港那么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么远。拨开这个国际⼤都市霓虹灯光车⽔马龙构织起的浮光掠影,也拨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偏见和舆论痛点,我们渴望发现她更多不为⼈知的设计魅⼒和独有的⾃我⽣长⽅式。⽆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体育赛事,⽆论是时尚产业,还是⽣活⽅式潮流,都能在⾹港找到扎根⽣长的⼟壤,这座城市总是极好地将各种事物兼收并蓄地融⼊⾃⾝的⾎液⾥,形成独具⼀格的都市⽓质。难怪游历过四⽅的“⽼⾹港⼈”陈幼坚会发出如此感慨:“我很难在世界上再找到⼀个能把东西⽂化融合得那么完美、不做作的地⽅。”
东西⽅的融合在陈幼坚看来并不是刻意为之,⽽是特有的经历和成长过程导致有了这样的结果。很多时候看事情看东西都会从⼀个外国⼈的⾓度来体会,同时也会将内在的东⽅情怀融⼊其中。⽽陈幼坚的设计作品和艺术创作也都遵循了这两条路。
澳门「红伶」私⼈会所
创作灵感源于1880年梦幻绮丽的夜巴黎、20世纪30年代风情上海和现代⼥性的时尚妩媚。以1920年到1930年的艺术装饰风格为核⼼,⽤东西⽅⽂化的共同点为桥梁,将古典的东⽅韵味和时髦的西式风格融合在⼀起。
饰风格为核⼼,⽤东西⽅⽂化的共同点为桥梁,将古典的东⽅韵味和时髦的西式风格融合在⼀起。
3
不停⽌的设计⼼跳
对设计领域稍有了解的⼈,都不会不知道陈幼坚这⼀号⼈物。可⼝可乐中⽂logo、国家⼤剧院logo、万科集团logo、李锦记包装、维他奶包装等随处可见的⼀些品牌标识,都出⾃陈幼坚之⼿。
陈幼坚曾说:"平⾯设计的历程就如马拉松赛跑,是⼀条既漫长⽽⼜充满挑战性的道路。那些获奖⽆数的运动健将,不只单靠⼀副天赋的良好体魄才'上位',亦要配合后天的悉⼼栽培和毅⼒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平⾯设计师要成功,亦如运动健⼉般,只靠天资是不够的,⼀个⼈如没有全⼒付出精神、时间和努⼒,成功是不会发⽣的。"
陈幼坚品牌logo设计
同时陈幼坚坦率地说⾃⼰是个“花⼼的男⼈”,热爱具有美感及⽂化内涵的事与物,这追求赋予他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如他所说:“每个新项⽬都是⼀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总是让我⼼跳加速,这⼼动不已的感觉维持着我对创作的激情。”
陈幼坚表⽰:"我做事的⽅式是从不刻意,但是如果我认准这是个机会我就不放过,'咬定青⼭不放松'!"陈幼坚显然是⼀个精⼒充沛的⼈。⼀个朋友曾对他说,"你就像⼀条蛇,静的时候不出声,动起来要⼈命。"他觉得这个说法很好。
4
陈幼坚⽹上采访节选
A:知道您对⽣活是很讲究的,对⼀个设计师来说,是不是他对⽣活的观点和态度会透露到他的作品中去?
陈幼坚:完全是。我们做平⾯设计,跟艺术家没有分别,艺术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状态,就是因为他的出⽣、成长和⽣活的状态。我在⾹港长⼤,我是从低层家庭⾥⾛出来的,吃过苦,懂得怎么感恩,这是爸爸妈妈教的。这些会教你如何思维,如何去做创意。⾹港是⼀个东西⽂化结合得很好的地⽅,
没有拖拖拉拉,没有勉强,这是受英国式教育的影响。所以从⽣活中慢慢沉淀下来,慢慢融合在⼀起,才能变成东西⽂化结合的全新⼿法。不是流⾏什么东西,然后放中国的元素在⾥⾯。
更多推荐
设计,艺术,东西,作品,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