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为:东墙壁由南向北两位,分别为四御之⼀的后⼟皇地祇和昊天⾦闕⾄尊⽟皇⼤帝;北墙壁⼀位,是四御之⼀的中宫北极紫微⼤帝;东扇⾯墙外侧⼀位,是四御之⼀的南极长⽣⼤帝。西半部分为:西墙壁由南向北两位,分别为⽩⽟亀台九靈太真⾦母元君(西王母)和东华上相⽊公青童道君;北壁⼀位,为四御之⼀的勾陈星宫天皇⼤帝;西扇⾯墙外侧⼀位,是东极青华太⼄救苦天尊。
这⼋位主尊神祗,东西对称各有四尊,除东西扇⾯墙外侧的南极长⽣⼤帝和东极青华太⼄救苦天尊为站⽴,其余六尊均坐在龙凤椅之上,他们率领⼤殿四壁诸位神祗构成“千官列雁⾏”的构图形式,各⼈物交糅杂错,相互掩映,⼈物多达⼆百九⼗⼆尊,其中男像⼆百六⼗三尊,⼥像⼆⼗七尊,飞天⼆尊,除去⽆法考证的⼈物和⾝份较低的⼈物之外,其他神祗分别有,青龙、⽩虎、⽞元⼗⼦、三⼗⼆天帝君、⼆⼗⼋星宿、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翊圣德真君、北极真武⼤帝、雷公、电母、⾬师、雷部诸神、天、地、⽔三官、⽇、⽉、⾦、⽊、⽔、⽕、⼟、紫炁、⽉孛、罗睺、计都、北⽃七星、南⽃六星、左辅、右弼、天罡、三台、三元、五岳、四渎、扶桑⼤帝、丰都⼤帝、⼗⼆元神、太极、明星、九疑诸仙、传经法师、四⽬⽼⼈、仓颉、孔⼦、紫光夫⼈、⽂昌帝君、太⼄诸神、⼋卦诸神、仙曹、仙官、天丁、⼒⼠、神王、神将、太⼄、侍⾂、⾹官、内官,⾦童、⽟⼥等。
下⾯按照不同墙壁的⽅位,来认识下各位神仙。
青龙和⽩虎
三清殿进⼤门两侧(南壁)分别是青龙(东侧)和⽩虎(西侧),在这⾥,青龙⽩虎既是守卫⼜是朝元队伍的后卫;⽽⽩虎君是⽔平最⾼的西壁东王公、西王母部队的后卫,是永乐宫壁画⾼⽔平的代表之⼀。青龙君的侍⾂都是宋代⽂⾂形象,⽩虎君的侍卫都是宋代武⼠装束。
西侧的⽩虎星君
东侧的青龙星君
看画⾯下⽅的“神兽”就能分辨。他们⾝上的华丽铠甲、戎靴因为奢侈的风⽓,⼤部分失去了原本的使⽤功能,成为表⽰礼仪的服饰。
西壁东王公西王母朝元队伍
这⼀壁丹青是三清殿中最为精彩之处,不管是整体构图还是单个形象刻画,都达到了炉⽕纯青的地步;线条流畅飘逸,即使去掉颜⾊也是⼀幅不多见的⽔平⾼超的⽩描作品。
朝元图众多的代表形象,⼤多出于这⼀壁,其中⼜以众太⼄和⽟⼥最为出名。西壁以天崷副元帅和真武⼤帝开道,后⾯随从风⾬雷电雷部诸神、⼋卦、⼗太⼄、四值公曹、历代法师等等。看⼿法和细部布局,东西⼆壁为不同的⼈所绘,只是粉本是同⼀套,所以⽐较对称协调。
西王母
西王母左边端⾦⾊⾹炉的⽟⼥旁,有穿着蓝⾊长袍的太⼄真⼈,他戴的“通天冠”是冕冠以外级别最⾼的冠帽。
太⼄真⼈
整个西壁的最左侧,有⼀位皱眉的⼥性形象,她是电母,她是整个三清殿壁画中,唯⼀戴⽿饰的⼥性形象。
电母
东王公
在东王公右下⽅,有⼀位侧⾝穿红⾊长袍的神仙,他的背后打了⼀个⽩⾊的结下垂,这是为了⾛路时能压住裙摆,因为飘起来是很失礼的。
在东王公右上⽅,有⼀位⼿持⽻扇的⽼者,他是孔⼦。道教⾥“尧舜周孔伊吕,昔诸圣贤,皆上擢仙职”,所以孔⼦出现在道教仙班⾥并不奇怪。
孔⼦
在孔⼦下⽅,画了三双眼睛的是仓颉,这⾥真的不是印花了。这些其实都是按照宋代民间⼠⼈的现实⽣活打扮的。
东壁皇天后⼟朝元队伍
《朝元图》的布局很有意思,⼀般东西墙对称的肯定是四御,但是四御是三位男性⼀位⼥性,在视觉上美感不够。为了取得绝对对称的效果,勾陈⼤帝和紫薇⼤帝被委屈安排到了北壁,与皇天后⼟对应的西壁让给了东王公和西王母(或称⾦公⽊母),这样⼀来美感⼗⾜⽽⼜显庄重!皇天后⼟下属诸神都赫赫有名,如扶桑⼤帝、五岳四渎、丰都⼤帝、天篷⿊煞、⼗⼆元神、三元将军、城隍⼟地等,每个神仙都被建庙供奉,但在这⾥只属于下属。其中开道的天篷元帅和后卫的天丁⼒⼠刻画极为精彩。
⽟皇⼤帝
⽟皇⼤帝的穿着是整套唐代帝王的服饰,左侧不远处,有⼀位四⽬⽼翁,头戴东坡⼱。
⽟皇⼤帝右边主神是后⼟娘娘,在道教⾥掌阴阳,育万物,因此也被称“地母”(⼤地之母),全称为“
承天效法厚德光⼤后⼟皇地祇”。古时,每年都要举⾏⼤型祭祀后⼟娘娘仪式,许多时候由皇帝亲⾃主持。这是晋南地区⼀种⾮常流⾏的信仰。运城市万荣县后⼟祠被认为是海内后⼟祠庙之冠,是皇家祭祀之源。
后⼟娘娘
后⼟娘娘穿着华丽的粉⾊凤头⾼履,鞋底边缘装饰有云纹:
离后⼟娘娘右侧五⼈的距离,是⾝穿⽩⾊曲领长袍的梓潼⽂昌帝君,他的形象很像包公,⾝上的服饰是宋朝百官的公服。
梓潼⽂昌帝君
整个东壁最左侧,是怒⽬圆睁,让⼈过⽬不忘的天蓬⼤元帅:
天蓬⼤元帅
北壁勾陈⼤帝和紫薇⼤帝朝元队伍
居于北极紫微宫的紫微⼤帝是上天各星宿之主,主要侍⾂以各星宿为主,有⽇⽉五⾏等⼗⼀曜、北⽃
七星、左辅右弼、⼆⼗⼋星宿等等。这⼀铺壁画对星宿的刻画⾮常精彩,如⽇星⽉星、⾦星⽔星和⼆⼗⼋宿等。壁画西侧靠近⼤殿后门部分同样受风蚀,损坏较严重。
紫微⼤帝
深蓝⾊长袍上能清楚的看到“龙、鸟、云”等纹样,和⽟皇⼤帝⾝上的“⼗⼆章纹”⼀样。
勾陈⼤帝
西侧勾陈⼤帝队伍与东侧紫薇⼤帝队伍相对应,这⾥众多神祗以星宿为主,为了对称效果都拆开在两侧,如⼆⼗⼋宿、⼗⼆地⽀等。其他勾陈下属诸神还有天地⽔三官、南⽃六星、历代传法经师等。壁画靠近东侧门边的部分受损严重,是⼏百年来北风所致。
勾陈⼤帝⽔袖袖⼝,能看到明显的“龟背纹”:
在勾陈⼤帝两侧,“⼆⼗⼋宿”的冠上都有动物的形象:
神龛西壁长⽣⼤帝和东壁救苦天尊队伍
这两铺壁画⾯积有限,⽽主神⼜要与其他六位主神相⼀致,所以刻画⼈物有限,辅⾂是⽞元⼗⼦和四
职功曹对称排列。但因为⾯积有限,所以画⾯容易控制,两幅画布局都极为⽣动,⼈物之间相互呼应。尤其是西壁长⽣⼤帝,完全是阎⽴本历代帝王图的翻版,⽽线条⼜⽐唐代凝练有⼒的多。
救苦天尊
两⼥相扶救苦天尊,天尊袖⼝⾐襟处的“⿊地唐草纹”清晰可见:
他的左侧有旁边⼀红⼀绿拿着仙丹和莲花的仙者,⾝上的图案是“五岳名⼭”:
《朝元图》壁画⼈物丰富,且众多⼈物⼿持不同的法器、供具,故⽽使⽤不同的勾线⽅式来进⾏表现,在壁画中⼤量的⾐纹飘带,潇洒⾃如,运笔流畅,有的飘带更是长达三、四⽶之多,但是均⼀笔⽽就,中⽆断笔,这样的功⼒⾮常年积累⽽达到炉⽕纯青的地步⽽不能为之,如东扇⾯墙外侧南极长⽣⼤帝,从冕旒冠飘逸⽽下的飘带就是很典型的代表。
南极长⽣⼤帝
三⼥在⾝旁两侧,他左侧背对我们的⽟⼥,袖⼦上的宝相花图案很清楚:
神龛背⾯三⼗⼆天帝君
三清殿三清神龛背后是三⼗⼆天帝君,帝君都着冕服,但⾯部刻画都不同,并没有因为⾝份相近⽽流于程式化。
朝元图壁画,继承了魏晋南北朝、唐宋以来各个时期壁画的构图法则与表现技法,形成了元代寺观壁画⾃⾝的特点,成为那个时期寺观壁画的华章。
所有的⼈物服饰⾐纹,宽袍长袖,满壁飞扬,正是“吴带当风”。虽然壁画中使⽤的勾线种类较多,但是主要还是以铁线描和兰叶描为主,在遒劲有⼒的铁线下,⽆论是主尊神祗,还是⽟⼥武官的轮廓神态均饱满⽴体,毫⽆呆板之嫌,除去⼈物轮廓,其余如⾐饰、飘带、兵器、⾹炉等等也都⼤量使⽤铁线描,突出了壁画整体庄重感。
在铁线勾勒出的庄重构图中,唐代⼤家吴道⼦所创兰叶描⼜为壁画加⼊了飘逸动感,由于兰叶描⾏笔中受⼒不均,所以线条粗细不均,使得壁画中的道仙飘然灵动,如为数众多的⽂官武将胡须、仙官随风舞动的⾐袖、武将盔甲上的罩袍飘带等,可以给⼈以⾮常强烈的张⼒和动感,仿佛⾝临其境。
壁画在细微之处,采⽤沥粉堆⾦⼯艺,重点突出⾐纹、璎珞、花钿、凤钗等饰物,沥粉勾填,华丽重彩,⾊彩炫⽬,富于装饰,使沥粉堆⾦与绚烂的⾊彩形成统⼀和谐的整体。壁画所采⽤的沥粉堆⾦⼯艺产⽣于汉代,滥觞于唐宋,在三清殿壁画的应⽤中达到了空前的⾼度。
在⾊彩的使⽤中总体上壁画是以冷⾊系为主基调,如⽯青(蓝)、⽯绿(绿)等,点缀有朱砂(红)、⽯黄(黄)、铅粉(⽩)、赭⽯(赭)等暖⾊,依章法布局。在纷繁的⾊彩间,采⽤⽩⾊和中性淡⾊作间隔,使得画⾯更富于节奏感,很好的运⽤了各⾊彩的特性,构成朴实、庄重、⾊彩浓烈浑厚的画⾯。
以下多图预警,准备好流量
【壁画中的神兽】
△青龙
△⽩虎
△孔雀
【⾐饰】
△长袍上的青绿⼭⽔
【帽冠】
【鞋履】
貌似就看到这么⼀双“凉鞋”
【⼈物⾯部】
△注意胡须飘动的轻盈感
△发丝根根分明,舞动如⽕

更多推荐

壁画,对称,形象,飘逸,神祗,看到,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