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婷
浅谈太原崛围山
多福寺明代壁画的保护与管理
要: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绘于大雄宝殿内壁之上的84幅佛传故
事壁画为明代寺观壁画精品。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学术界对明代壁画的保护与管理开始广泛关注。现阶段对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多为艺术价值研究,缺乏对其较为全面的保护管理研究。基于此,笔者对崛围山多福寺壁画及其艺术特征进行简述,对壁画损害成因和保护管理策略进行浅析,为壁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保护管理
引言
据相关文史记载,壁画最早起源于原始的洞穴画,通常在石壁或者墙面上,以夸张、独特的绘画技巧进行绘制,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我们现在所说的壁画多是指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及石窟壁画等。山西省内现存壁画多是以建筑物墙壁为作画基础,以夸张、独特的绘画技巧进行绘制,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对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壁画及其艺术特征1.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简述
多福寺在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主建筑大雄宝殿东、西、北墙壁上绘制壁画84幅,面积约90平方米,绘
制了释迦牟尼佛从诞生到涅槃的佛传故事,每幅佛本行经变图的上隅都由一个小长方形的线框镶嵌,内含两行榜题,在此之上,画作的标题与内容一目了然,并对应标注,例如:“第二,菩萨驾日轮象至梵王宫托化受胎之处”;“第五,太子初行七步,目顾四方,手指天地莲花捧足”等。壁画图案画法娴熟,线条流畅,着色讲究,立体感强,形象逼真,是现存明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
2.崛围山多福寺壁画艺术特征
(1)造型方面:多福寺壁画以人物作为表现主题,明代民间艺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术进行艺术创作,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和造型还原度高,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的特点,辨识率较高。
(2)设色方面:多福寺壁画采用工笔重彩的方式创作,局部有沥粉贴金的效果,设色艳丽。在对人物面部进行绘制时,将铅白和胭脂等色的晕染适度,颜色调配好后,才进行上色处理。根据壁画的实际情况,突出人物服饰的层次感,采用平涂与渲染相结合的作画方式,让壁画既写实又美观。
二、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局部损害成因斗转星移,多福寺壁画经过了岁月风霜,这些精美绝伦的明代壁画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病害和损害,主要是起甲、脱落、发霉、变色、空鼓、酥碱等病害侵扰。由于自然、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对壁画进行保护之前,须对其损毁原因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壁画是密切相关,一旦画壁老化脱落,了。基于此,(1)自然因素,温度、然灾害等外力因素。
(2)内力因素,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形、裂隙等现象,颜料变色、褪色等,或者其他导致画壁质量遭到破坏的因素。
(3)人为因素,人为损坏主要是指触碰壁画,参观人员自身携带的微生物会通过触摸对壁画造成威胁,以及人的呼吸、烟熏等因素也会对壁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三、崛围山多福寺壁画的保护管理策略
对多福寺明代壁画损害成因进行分析后,我们根据壁画的残损程度来开展维修保护。首先,需对壁画进行全面“体检”,对其受损部位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再根据检查的结果来制定维修方案。这项科研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它属于一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研究。编制研究报告和保护方案时,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面勘查、充分研究评估、完整试验的总体原则,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汇总;现状及病害调查、环境调查、稳定性调查、壁画绘制作工艺与病害机理分析、保护修复技术及材料试验等工作,为编制保护修复设计方案及保证后期可行性施工打下基础。通过专业性的论证审核后,最终形成崛围山多福寺壁画系统、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方案。
1.资料收集记录
收集多福寺明代壁画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收集档案资料,全面了解多福寺明代壁画的维修情况。总而言之,资料收集的方式较多,可采取大数据调查、影视资料收集、尺寸测量等。
2.壁画现存状况的监测
对多福寺壁画的现状进行监测是开展壁画保护与管理的前提,不同位置的现状各不相同,对其进行保护与管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壁画现存状况监测指的是对壁画所处位置、损害程度、现有墙面材质保存情况,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测。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多福寺壁画的保护与管理手段也需与时俱进,借助一些现代化技术对壁画现存状况进行调查,为接下来的修复工作提供参
在完成对壁画现存状况的监
可以采取的常用诊断方式有:微量化学元素分析、光谱分析观察、X荧光分析、紫外线测量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大致得出壁画病害的成因,为设立壁画保护方案提供依据,促进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设立保护壁画方案,进行合理保护
依次完成资料收集记录、壁画现存状况的监测以及壁画病害原因诊断后,需制定出对崛围山多福寺壁画具体保护管理方案,计划需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整旧如旧,不改变原状;
(2)谨慎选择修复材料,特别是化学材料;
(3)如需加固壁画形状时,不得破坏原画颜料的原样。
由以上三个原则可见,在设立保护壁画方案和进行合理保护过程中,都不能破坏壁画的原状,再根据壁画的现存状况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与管理。针对不同病害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主要有:(1)壁画泥层酥粉性病变的修复方法与白粉画层龟裂起甲性病变的修复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需根据对象向泥层深处注射不同浓度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与聚醋酸乙烯乳液的混合剂或单纯的聚醋酸乙烯乳液以及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压实。以增加颜料层、白粉层强度并使其与地仗层粘结,达到修复加固颜料层起甲及粉化病害的目的。
(2)对酥碱病害壁画,视病害程度的不同,选用不同比例的修复材料,对地仗层酥碱的部位注射渗透,以增加地仗层的内聚力强度,同时对引起壁画酥碱的易溶和可溶盐进行脱盐处理,达到修复的效果。
5.壁画的长时间监测与日常保养
要想使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得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相关负责部门及管理人员应建立壁画长期监测机制,并做好壁画的日常养护工作。多福寺明代壁画主要是在原址上对其实施保护,在此过程中不改变壁画的原样,做到“整旧如旧、最小干预、最大兼容”的管理与保护原则。
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对多福寺明代壁画日常养护书面记录和影像记录,一旦发现壁画有损害状况,迅速对其展开保护与修复,尽最大努力保持其原样。文保人员应根据壁画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管理手段,适当借助现代化科技,提升保护与管理效率。由于壁画的损害状况不尽相同,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72页)
再次,基于我国历史文化大国特点,博物馆可与社会层面企事业单位或民间团体合作,拓展博物馆资源输入渠道。通过民间志愿者服务渠道的开拓,逐步强化内部基础资源建设,为博物馆文化旅游做大做强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3.创设多元化发展模式
一方面,随着我国内部博物馆数量的逐渐提升,在传统综合、艺术、历史、自然博物馆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多种新型博物馆,如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数字综合博物馆等。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深入推进博物馆旅游事业,在实际改革发展路径探究阶段,博物馆管理人员可借鉴其他博物馆发展经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设体验式博物馆旅游平台。以故宫博物馆为例,故宫博物馆利用微信小程序,结合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出端门数字馆。用户可以通过扫面二维码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入交互媒体平台。通过体验式博物馆的开放,为未来博物馆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另一方面,依据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要求,在互联网科技时代,面对缺乏交通费用、空余时间或独立外出能力的新受众,博物馆应综合采用新型信息科技技术、虚拟说教技术及馆藏资源陈展新方式,提高受众体验。如秦陵博物馆利用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与腾
讯平台合作,将现代科技与博物馆解说模块及保护开发模块进行了有机融合,以“文物会说话”为主题,推出了微信小程序互动游戏“千里驰援”、“秦朝的你”、“我与秦始皇”等。通过新的博物馆服务管理及开发利用方式的设置,牢牢的吸引住了参观人员味觉、嗅觉及视觉。
此外,为了推动受众感官体验的纵深发展,博物馆可以依据体验经济特色,利用区域节庆活动,
关、
积木搭建远古楼阁、书法临摹、
动组织,
(作者工作单位:
针对壁画不同受损程度,应采取不同的修复保护方法,并根据其损毁成因,制定日常保护计划,预防进一步的损坏。总而言之,日常监测保养是多福寺明代壁画的保护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要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语
文物遗存是时代更替为后人留下的珍贵宝藏,崛围山多福寺大雄宝殿内壁上的84幅明代寺观壁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任何种类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必须深入领会文物保护准则的价值与内涵,按照文物修复原则,不能随意改变文物本身的面貌。要不断认识壁画的病害原因,以保护壁画价值为根本,逐步探索和改进现有的各种保护修复方法。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保护研究和修复,壁画修复最关键的是要“修旧如旧”。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秉持正确的工作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思想,建立健全预防性保护管理措施和制度,把保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将多福寺明代壁画这一珍贵人类文化遗产长久保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多金《干预性保护对壁画本体影响的探析——
—以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壁画保护修复为例》,《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9期。
2.侯晓斌《从材料的使用和制作工艺看中国古代壁画的变化与发展》,《文博》2011年第4期。
3.陈港泉、苏伯民、赵林毅等《莫高窟第85窟壁画地仗酥碱模拟试验》,《敦煌研究》2005年第4期。
4.潘晓轩、葛琴雅、潘皎《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微生物对壁画和岩画类文物的危害》,《
微生物学报》2015年第7期。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崛围山文物保管所)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推荐

壁画,保护,博物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