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导电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启示
作者:钱浩锋
来源:《文理导航》2015年第05
        【摘 要】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电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选用玻璃做研究对象。在室温下,普通玻璃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加热到红热状态时会导电,用教材64页中所示的材料做很难获得成功。在经过一系列改进后,实验操作简单,容易完成。
        【关键词】玻璃导电;实验改进
        室温下,普通玻璃是很好的绝缘体。华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常用电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会转变为导体。
        一、对于实验的困惑:
        困惑1:根据教材内容,取一白炽灯灯泡,敲破玻璃取灯芯部分,组装成类似书本的装置,用酒精灯加热(图1),灼烧15分钟后仍未发现小灯泡发光。重复上述实验,小灯泡仍
不发光。
        困惑2: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个演示实验的开展也做过一些改进,将电源换成220V的交流电,小灯泡换成220V15W左右的白炽灯(图2),效果也不错。在网络上也能找到很多这样改进后的实验。但是220V电压太高,而且实验中有部分导线裸露在外,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困惑3:其他器材不变,将酒精灯改成酒精喷灯给灯芯加热,使小灯泡发光。但是酒精喷灯的使用过程太过繁琐,操作不方便。
        二、个人思考
        针对玻璃在红热状态能导电的这一实验事实,我进行了一些思考:玻璃要达到红热状态,必须要温度很高的热源进行加热;另外常温下普通玻璃电阻很大,加热过程中,电阻有一个逐渐下降过程,而课堂上又不能花大量的时间去等,因此需要一个在弱电流下能发光的物体。因为没发现合适的器材,也就一直用220V的电压,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个实验。
        三、实验改进
        1.初步设计
        第一次做了一个很简单的装置,将灯芯挂在两条铜丝上,用丁烷喷枪加热。在实验开始前,先简单的测了两种小灯在1.5伏电压下发光时的电流,分别是:普通小灯0.44ALED小灯0.051A

更多推荐

玻璃,实验,加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