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梁园造景手法在展位设计的意境营造应用
文/马雯静
摘要:“意境”是展位设计的“内涵精神”体现,那么如何进行意境的营造为现代展位的中式风格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通过研究岭南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精髓应用于现代展位设计。首先对于精神场所的在地性进行分析理解,充分了解园林中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吸取通过详细调研梁园的各种造景手法,将两者结合引入到现代展位的中式风格中进行意境的营造,此为一种创造意境的手段。本文最后可以得出怎样的造景手法可以以怎样的方式运用在现代展位的中式风格中,以便于现代展位意境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场所精神;造景手法;展位设计;意境;梁园
展位设计作为为了某种产品的宣传而产生的空间,是为了衬托产品而存在的,有些特定的展品就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茶类展位的展品为茶,茶是中式风格的代表,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展位的时候需要使展位带有中式风格,这样才能使茶这种展品更好的融入展位,展位也能更好地衬托展品,不会出现格格不入、风格大相径庭等现象。通过对于现代展位的观察,设计者在了解到产品为中式风格产品的时候普遍都能够设计出一个中式风格的空间,但大多是通过中式风格的展具堆叠出一个展示的空间,并没有在空间布局上进行改变,岭南园林讲究的造景手法会引导中式风格的展位设计形成一个新布局。
1 精神场所的在地性
对于人们而言,人们对过去所认知的、经历的情景都有一定的记忆,对不同的场所都有着自己的感受,因而对于场所而言,不同的场所就都有独特的风格以及其固有的本质。在古罗马时代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因此每个场所都有其独特的内在精神和特性。20世纪60年代挪威建筑历史学家诺伯格·舒尔茨认为:“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同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气氛和性格,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这就是诺伯格·舒尔茨提出的著名的“场所精神”论述。
作为展位设计同样必须要有场所精神的存在,这种精神可以是一种设计的理念,可以是一种是设计的风格等。包含“精神”的展位设计才有设计的“魂”,现代展位的中式风格的重点在于中式,为什么现在市面上许多中式风格的展位像是古代家具的罗列,为什么中式风格的展位总是一味地复制、填充,毫无创造力呢?这是由于这样的设计缺少了“魂”的存在,也就是“意境”,因此精神场所中的“精神”俗话来说指的就是“意境”。
在中式展位中意境就是展位的“骨”,而具体的展柜展具就是展位的“肉”,因此一个有意境、有灵魂的展位设计必须是有骨有肉的,缺一不可。在现代中式展位中设计师大多已经了解“肉”的设计,其实就是根据展品需要设计出相应年代风格的展具、展台等等,进行满足功能上的设计,然后再在展位中进行填充,这样“肉”就设计完成了。这个时候大多数设计师就会人认为自己的设计结束了,从而忽视了对于“骨”的设计。这就是现在市面上大多数中式展位形成的过程,因此意境的存在对于中式展位是必要
的。
2 造景手法营造的意境
在岭南园林中运用了很多造景手法用来营造意境,岭南园风格高雅轻淡,是文人墨客、富商巨贾的常去之地。以佛山梁园为例,作为广东岭南四大名园之一,明清时期佛山凭借着便捷的水陆交通和雄厚工商基础,吸引着富商巨贾、文人墨客。乾隆中后期,顺德麦村的梁国雄走出家乡,来到佛山经商,开启了梁氏家族兴家立业之路。嘉庆三年,已具资财的梁国雄与儿子梁玉成、梁蔼如、梁可成定居松桂里。寒来暑往,两代人数十年的艰辛努力,家业渐兴,为日后人才培养,园林的兴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院内依山傍水,池水环绕,亭观八方之美景,运用了大量的造景手法才达到现在的秀丽清雅的佛山梁园,通过叠山理水造园手法使之层次丰富,美景如张张画卷映入眼帘。
通过对比衬托、起伏韵律、层次背景等方面来制造层次,进一步形成“一步一景”的奇妙体验。园林造景,因地制宜;以佛山的地形、水源、气候条件形成合适当地特色的景观园林。借景有因,得景随形。在有需要的地方造景,设计的景也要根据地形来设计。通过以下具体几种造景手法来营造意境:2.1 巧借于景,拓展空间
为丰富园内景色的种类与数量,就需要将园外景色“借”到园内来,有以下几种借景方法:第一,通过开窗将园外景色与院内景色重叠,以增加景色范围。第二,通过抬高视线将园外景色尽收眼底,就像
诗人白居易所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此在园林中建楼、台、阁、亭等手法,可以通过俯视借景。第三,通过在园林的边缘不作围合,透过林子的缝隙,使近处园林的景色与远处园外的山水楼阁等相叠加,形成双倍景色更加丰富具有层次。
2.2 曲径幽深,欲扬先抑
如果想要营造给人一种震惊的体积庞大的园林的感觉那必然需要衬托,必然是需要通过一个幽深秘境的小道延伸至大型的园林景观处,这就是抑景手法。通过对比衬托参观者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灵得到极大的震撼这就是园林的趣味之处。以梁园为例,在通到群星草堂前的小道上曲径幽深,至群星草堂时又豁然开朗。
2.3 景前置物,引人好奇
隔景就是利用石头、景观、篱笆、屏风、长廊等对园林景色进行隔档、分割,使参观者好奇隔档的景观,将其引入其中。在梁园中体现在进入二道门前的小道上,门前放置一组小景隔档了参观者的视线,使之不能望穿,引起参观者极大地好奇心。使其继续前进一探究竟。
3 造景手法在展位设计的应用
意境作为中式展位的“魂”,而造景手法又是制造意境的必要途径,因此造景手法在中式展位中的应用
极为重要。通过上述文章所介绍的借景、隔景、框景、抑景等手法进行一个中式展位意境的营造,下面就以这几种手法为例分别介绍一下在展位中的实际应用:
3.1 借景手法的应用
通过借景手法可以把外部的景借到内部来使之成为有纵深感的景色不再是单一的图片或是实物展示。例如,茶叶展位设置了品茶区,可以通过品茶区墙壁上开窗的方法,并在墙的背面设置景观小品,这样使品茶者在品茶时透过窗来看到对面的景观,营造出在世外桃源饮茶的文人墨客之感。
3.2 框景手法的应用
在展位中通过框景手法制造人工小景的手法极为常用,通过前后错位、堆叠、重复等手法来形成一组景观小品,并通过一个几何图框进行框景,设计者可以通过对框的移动创造不同的景色来供参观者欣赏。每次移动框的位置会框住不同的景色,会形成不同的意境。
框景手法在展位橱窗的部分仍然适用,通过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场景的布置,形成体验式场景,例如,棋类展位,通过橱窗展示设置棋台等展具,模拟下棋时的场景以供参观者体验,通过几何形状的框来对场景进行强调,仿佛一个播放滚动的画面。
3.3 隔景手法的应用
一般中式的展位都较为含蓄,为了营造含蓄的感觉,那就需要用到隔景手法,在中心展示区前设置围挡,可以通过屏风、竹排、纱幔等进行隔档。既可以满足展位含蓄的设计风格又可以引起参观者好奇心,驱使参观者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CulturalCorridor文化长廊
Cutting Edge Education教育前沿9
更多推荐
展位,手法,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