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性能指标
分辨率

  传统CRT显示器只要行频和带宽足够,一般能稳定支持其所支持的分辨率内的所有画面全屏稳定显示。而LCD的像素是固定的,所以LCD只有在最佳分辨率(最大分辨率,15英寸LCD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17~19英寸的最佳分辨率通常为1280×1024)下才能显现最佳影像。
LCD以低分辨率显示时,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居中显示:例如在最佳分辨率1024×768的屏上显示800×600的画面,只有屏居中的800×600个像素被呈现出来,其它的像素则保持黑暗。
  扩展显示:在显示低于最佳分辨率的画面时,各像素点通过差动算法扩充到相邻像素点显示,从而使整个画面被拉伸扩展充满。但这样也使画面失去原来的清晰度和真实的色彩。
刷新频率


  刷新频率也就是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场频),它是指每秒内电子枪对整个屏幕进行扫描的次数,以Hz(赫兹)为单位。对于CRT显示器来说,CRT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是由很多荧光点组成,每个荧光点都在电子束的击打下发光,不过荧光点发光的时间很短,所以要不断地有电子束刷新击打荧光粉使之持续发光,而只有刷新够快,人眼才能看到持续更稳定的画面,才不会感觉到画面的闪烁和抖动,眼睛也就不容易疲劳。所以CRT显示器的刷新率在相关分辨率下不低于85Hz 才能让人眼看着更舒服。 和CRT显示器将画面分成若干“扫描线”来进行刷新会出现画面闪烁的问题相比,LCD产生图像不是通过电子枪扫描,而是通过控制是否透光来控制亮和暗,所以LCD的刷新是对整幅的画面进行刷新,LCD即使在较低的刷新率(如60Hz)下,也不会出现闪烁的现象,图像稳定。 所以,在调整LCD时无须调高刷新频率,采用60Hz(1024×768分辨率)75Hz(1280×1024分辨率)或“默认的示配器”即可
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按物理结构分为四种:

  ①扭曲向列型(简称TN,全称Twisted Nematic,主要应用在游戏机液晶屏等领域);
  ②超扭曲向列型(简称STN,全称Super TN,目前多被手机液晶屏所采用);
  ③双层超扭曲向列型(DSTN,全称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早期笔记本电脑和目前手机等数码设备上皆有采用);
  ④薄膜晶体管型(TFT,全称Thin Film Transistor,目前应用的主流)
  TN液晶显示屏是各种液晶屏的鼻祖,其技术原理是以后液晶显示屏发展的基石。TN液晶显示屏包括两层由玻璃基板、ITO膜、配向膜、偏光板等制成的夹板,上下夹层中是液晶分子,在接近上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上部沟槽的方向来排列,而下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下部沟槽的方向排列,整体看起来,液晶分子的排列像扭转螺旋形。
  一旦通过电极给液晶分子加电,TN液晶将变成竖立的状态,而液晶显示器的夹层贴附了两块偏光板,这两块偏光板的排列和透光角度与上下夹层的沟槽排列相同,在正常情况下光线从上向下照射时,通常只有一个角度的光线能够穿透下来。
  通过上偏光板导入上部夹层的沟槽中,再通过液晶分子扭转排列的通路从下偏光板穿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线穿透途径。当液晶分子竖立时光线就无法通过,结果在显示屏上出现
黑色。这样会形成透光时为白、不透光时为黑,画面就可以显示在屏幕上了。
  目前主流的TFT型的液晶显示器组成更复杂一些,它主要是由荧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膜式晶体管等等构成。TFT 液晶显示器具备背光源荧光管,其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就会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然后这些光线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的滤光膜与另一块偏光板。
  而只要改变加在液晶上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这样就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不同色调的颜色组合
刷新频率

  刷新频率也就是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场频),它是指每秒内电子枪对整个屏幕进行扫描的次数,以Hz(赫兹)为单位。对于CRT显示器来说,CRT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是由很多荧光点组成,每个荧光点都在电子束的击打下发光,不过荧光点发光的时间很短,所以
要不断地有电子束刷新击打荧光粉使之持续发光,而只有刷新够快,人眼才能看到持续更稳定的画面,才不会感觉到画面的闪烁和抖动,眼睛也就不容易疲劳。所以CRT显示器的刷新率在相关分辨率下不低于85Hz 才能让人眼看着更舒服。 和CRT显示器将画面分成若干“扫描线”来进行刷新会出现画面闪烁的问题相比,LCD产生图像不是通过电子枪扫描,而是通过控制是否透光来控制亮和暗,所以LCD的刷新是对整幅的画面进行刷新,LCD即使在较低的刷新率(如60Hz)下,也不会出现闪烁的现象,图像稳定。 所以,在调整LCD时无须调高刷新频率,采用60Hz(1024×768分辨率)75Hz(1280×1024分辨率)或“默认的示配器”即可

  可视角度

  显示器的可视角度是指从不同的方向可清晰地看到屏上所有内容的最大角度,CRT显示器的可视角度理论上可接近上下左右180度。由于LCD是采用光线透射来显像,所以LCD的可视角度相比CRT显示器要小——在LCD中,直射和斜射的光线都会穿透同一显示区的像
素,所以从大于可视角以外的角度观看屏幕时会发现图像有重影和变色等现象。 目前市面上的液晶显示器的水平(左右)可视角度一般在120度以上,而垂直(上下)可视角度要稍小些,一般在100度以上。在使用中要获得更好的可视角度,除了调整坐姿或显示器角度以尽量正对LCD外,可适当调高LCD的亮度,这也能让LCD的可用可视角度得到最大发挥。

  响应时间

  信号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单元响应延迟,是指液晶单元从一种分子排列状态转变成另外一种分子排列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即屏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速度。响应时间愈短愈好,它反应了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一般将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不是单程。 目前主流LCD响应时间都能做到25ms以内,新型的主流机种多在8ms"16ms之间。25毫秒=10.025=每秒钟显示40帧画面,已能满足视频播放的需要;16毫秒=10.016=每秒钟
显示63帧画面,已能满足大部分游戏的需求;12毫秒=10.012=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但由于受LCD刷新率6075Hz的限制12ms一般达不到每秒83帧画面。所以目前主流的液晶显示器已完全能应付一般用户DVD播放和游戏的需要。
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液晶面板的产量、优劣等多种因素都连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其中液晶面板关系着玩家最看重的响应时间、色彩、可视角度、对比度等参数。从液晶面板可以看出这款液晶显示器的性能、质量如何?小林在网上找了一下液晶面板的资料,只要是针对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让大家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心里有一个底。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显示器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使用在高端产品中,16.7M色彩(8bit面板)和大可视角度是它最为明显的技术特点,目前VA型面板分为两种:MVAPVA

MVA型:全称为(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是一种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静止时并非传统的直立式,而是偏向某一个角度静止;当施加电压让液
晶分子改变成水平以让背光通过则更为快速,这样便可以大幅度缩短显示时间,也因为突出物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野角度更为宽广。在视角的增加上可达160度以上,反应时间缩短至20ms以内。

PVA型:是三星推出的一种面板类型,是一种图像垂直调整技术,该技术直接改变液晶单元结构,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获得优于MVA的亮度输出和对比度。此外在这两种类型基础上又延出改进型S-PVAP-MVA两种面板类型,在技术发展上更趋向上,可视角度可达170度,响应时间被控制在20毫秒以内(采用Overdrive加速达到8ms GTG),而对比度可轻易超过700:1的高水准,三星自产品牌的大部份产品都为PVA液晶面板。

IPS型:IPS型液晶面板具有可视角度大、颜色细腻等优点,看上去比较通透,这也是鉴别IPS型液晶面板的一个方法,PHILIPS不少液晶显示器使用的都是IPS型的面板。而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以改善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 LG和飞利浦自主的面板制造商也是以IPS为技术特点推出的液晶面板。

TN型:这种类型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入门级和中端的产品中,价格实惠、低廉,被众多厂商选用。在技术上,与前两种类型的液晶面板相比在技术性能上略为逊色,它不能表现出16.7M艳丽色彩,只能达到16.7M色彩(6bit面板)但响应时间容易提高。可视角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视角度不会超过160度。现在市场上一般在8ms响应时间以内的产品大多都采用的是TN液晶面板。

更多推荐

液晶,显示器,角度,画面,分子,可视,技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