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图说多联机空调系统冷媒管的施⼯安装
最⼤长度、外与内最⼤落差、内与内落差、第⼀分歧到最远端长度
室内、外机连接管的选配
冷媒管尺⼨的选择;
分歧管的尺⼨;
冷媒配管施⼯三原则:清洁,⼲燥,⽓密
安装所需的材料标准
铜管:
1.采⽤去油脱磷⽆缝紫铜管。
2.材质、规格应满⾜现⾏国家标准GB/T 1527《铜及铜合⾦拉制管》和GB/T 17791《空调与制
冷⽤⽆缝铜管》的要求。
3.配管的壁厚和硬度必需满⾜表中的要求。
4.应具有出⼚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保温:
必须符合国标规定,并应具有出⼚合格证、质量证明书。采⽤B1级防⽕等级的泡沫橡塑绝热制
品。
安装所需⼯具:
专业的安装⼯具能保证铜管系统⽓密性,避免⽇后因施⼯不良造成设备的冷媒泄漏,影响空调
的⽇常使⽤。
分⽀岐安装要求
安装⽅法:
1.应⽔平安装,分歧器前后应⼤于500mm的直管才能转弯。
2.两个分歧器之间应⼤于1000mm的间距。
管道加⼯⼯艺要求
必须使⽤扩⼝器扩⼝,严禁⽤螺丝⼑!扩⼝开始前⼀定要先装钠⼦!完成后检查扩⼝表⾯是否
⾊泽均匀,是否圆整,确认⽆“光环”,⽆“快⼝” 更不能有裂痕。否则再从割管开始返⼯!
铜管要胀管焊接
存油弯
1、回油弯的⾼度为10CM或者3-5倍铜管外径
焊接铜管置换氮⽓的⽅法
1、必须使⽤氮⽓保护焊;
2、表压应在0.02MPa—0.05MPa;
3、焊接后继续充⼊氮⽓保护直⾄冷却到常温;
4、同时配管焊接处距弯曲部位的长度应不⼩于管道外径,且不⼩于100mm。
配管的⽀撑要求
1、配管管道必须做好⽀撑、固定、⽀撑距离为1.0-2.0m
管道的吹洗
1、配管焊接结束后,在与内、外机连接之前,进⾏管道吹洗;
2、⽤⼲燥氮⽓将管道内的杂质与⽔分吹净;
3、管道⽐较长时,应分段吹洗;
4、⽤0.5MPa的氮⽓,有绝缘材料堵住管⼝,升压中⽆法抵住,快速释放。
5、氮⽓喷射出⽤⽩纸检验吹洗是否⼲净,否则重复吹洗。
⽓密性试验
冷媒配管的保温
管道保温
1、防⽌凝露滴⽔、烫伤、减少热量的损失;
2、保温材料具备隔热、阻燃、耐⾼温等特性;
3、所有内、外机的冷媒配管都需要保温(分歧管、接头、弯头等),有缝隙处必须粘贴好;
4、⽓管和液管必须分开保温,同时注意不能紧压保温棉;
5、保温材料应满⾜:20℃时的导热系数λ≤0.040W/( m· K)、湿阻因⼦≥80。
6、保温棉的厚度:铜管外径D≤12.7mm时,厚度≥15mm;铜管外径D> 12.7mm厚度≥20mm。
VRV空调系统冷媒管施⼯要求
1.冷媒管道的选型
⾸先,空调系统对冷媒管道的清洁要求和承压能⼒都很⾼。VRV空调系统多选⽤R410a冷媒,冷媒管道⼀般选⽤磷酸脱氧⽆缝铜管,对管材的直径和厚度都有相应要求。⼀般管径Φ22.2以下使⽤盘管,Φ22.2以上使⽤直管,具体尺⼨要求如下:
具体配管尺⼨按照下游室内机容量指数进⾏选择:
2.冷媒管道的施⼯
2.1关于冷媒管的养护
(1)冷媒管送到现场后,⽆论直管还是盘管,都要保证不变形、不折弯,两端⼝加盖盖⼦。
(2)冷媒管在未与室内机相连时应先进⾏封⼝。
(3)在冷媒管排管施⼯过程中,应将冷媒管的端⼝加盖并且⽤塑料袋包裹好。
2.2关于冷媒配管的管径尺⼨和分⽀组件的选定
(1)根据室内机的布局来确定分⽀接头或分⽀端管的数量。
(2)冷媒配管的设计应从离室外机最远的室内机开始。根据室内机的容量来确定其进出冷媒配管(⽓液管)的管径)根据下游侧的室内机的总容量来选择分⽀接头的规格。
(3)各分⽀接头的规格/配管管径,由下游侧的室内机总容量来选定。(该管径不能超过室外机的⽓液管的管径)。
(4)室内机与第⼀分⽀接头之间的配管管径与室外机上的配管管径相⼀致。
(5)将各⽓管、液管的管径及长度记录下来,以备将来补充冷剂⽤。
2.3关于冷媒配管的连接施⼯
(1)冷媒配管与分⽀接头(REFNET接头)的连接:在分⽀接头上割出所要的管径尺⼨(切割应在该管径的中⼼部位进⾏),清除切断部位的⽑刺和⾦属粉末。将分⽀端管与分⽀接头⽤焊接⽅式连接(焊接时须做冲氮保护)。
(2)分⽀接头可垂直安装或⽔平安装(可±30o)。分⽀接头出⼊⼝侧(即分⽀端管)要保留有50mm以上的直配管。当连接的室内机的台数少于分⽀端管的⽀管数时,不⽤的⽀管要安装闭锁管。
(3)分⽀端管各⽀管与冷媒配管的连接也是采⽤焊接,焊接时也应做冲氮保护。
(4)冷媒配管应尽量保持⽔平安装。
(5)冷媒配管的吊架施⼯标准如下:
3.冷媒管系统的冲洗
由于冷媒管系统在安装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杂质/垃圾进⼊冷媒管内,如果不将这些杂质/垃圾清理⼲净,就会对空调设备的正常使⽤造成损伤,进⽽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使⽤和空调效果。因此,冷媒管系统去全部安装完毕后,应对关冷媒管系统进⾏冲洗。
(1)在氮⽓钢瓶上安装减压阀,⽤两根耐压软管连接减压阀与表式分流器。⼀根连接室外机的液管与表式分流器;另⼀根⼀头连接室外机的⽓管,另⼀头管⼝空着。
(2)⼀根连接室外机的液管与表式分流器;另⼀根⼀头连接室外机的⽓管,另⼀头管⼝空着。⽤⼿掌或其它物件按住此空着的管⼝,打开氮⽓瓶的总阀门,使经过减压后的氮⽓压⼒升⾄0.5Mpa,快速拿开按住管⼝的⼿或其它物件,使氮⽓快速从管⼝喷出,这就是⼀次冲洗。
(3)然后再多次重复冲洗动作,反复冲洗。每次进⾏冲刷时,在管⼝放置⼀块⼲净的布,氮⽓喷在布上,并检查布⾯上的情况,直⾄布⾯上⽆杂质/垃圾,潮湿也不再出现为⽌,冲洗才算完成。
4.冷媒管系统的⽓密性试验
冷媒管系统冲洗完毕之后应进⾏⽓密性试验(俗称试压)。⽓密性试验包括试压、检漏和抽真空,⽓密性试验的⽬的是检验和保证系统各焊接点以及其他连接点的密封良好,确保在系统抽空时和正常使⽤情况下,外界空⽓、⽔分不能进⼊系统,冷媒和冷冻油不致外泄。
在管路连接之前,应确认蒸发器、压缩机组、冷凝器内是否存在压⼒。如果上述部件内不存在压⼒,应先进⾏检漏。确认不漏后再进⾏管路的连接。
4.1系统试压
(1)确认将要试压的系统(或管路段)各部件安装齐全并且可开关的阀门(含电磁阀)均处于开启状态(在保压时,压⼒传感器必须隔离)。
(2)向系统充⼊⾼纯氮⽓(充⼊氮⽓时,必须使⽤减压阀和压⼒表,压⼒表的量程应满⾜要求。并应先从⾼压端向系统内充,不可先从低压端向系统内充),使系统内压⼒升⾄1.3Mpa 以上,但不要超过1.6Mpa。
(3)充⼊氮⽓后,使⾼低压侧的压⼒平衡,最终值在1.2Mpa以上,1.6Mpa以下。
(4)在系统的低压回⽓管路(机组吸⽓侧),充⼊1.2Mpa―1.6Mpa的氮⽓。
(5)在系统的⾼压出⽓管路(机组排⽓侧),充⼊2.0Mpa―2.4Mpa的氮⽓。 (6)观测和记录压⼒值的变化以及试压的起⽌时间,并保压24⼩时以上。
(7)对系统从液侧、⽓侧慢慢地进⾏加压:
(8)如有压⼒降的检查⽅法:
(9)在系统有多个分⽀,或管路较长时,应对系统进⾏分段试压,以尽可能地将检测的范围缩⼩,提⾼试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4.2系统检漏
(1)系统充氮⽓保压试验时,⽤肥皂⽔对焊点、阀门等进⾏检查,看有⽆泄漏。
(2)如发现压⼒有变化,⽽⽤肥皂⽔检查不出时,应向系统中充⼊氟利昂,⽤检漏仪进⾏检漏。
(3)如发现漏点进⾏补焊后,按照第⼀项中试压规定重新试压检漏。
4.3系统抽真空
(1)确认系统⽆漏点、符合要求后,可开始抽真空(压⼒传感器在抽真空时必须隔离)。
(2)打开机组的排⽓阀接⼝和吸⽓阀接⼝,将系统内的⾼压氮⽓放出,再关闭机组的排⽓阀接⼝和吸⽓阀接⼝。
(3)将真空泵⽤抽空管连接到机组的⾼低压接⼝。打开真空泵开关,打开机组的排⽓阀接⼝和吸⽓
阀接⼝。开始对系统进⾏抽真空。
(4)观察压⼒表的数值,直到压⼒降⾄0.005MPa,然后向系统充注氟利昂,⾄压⼒上升⾄0.2Mpa。
(4)再次抽真空,直⾄压⼒降⾄67pa,记录抽真空的起⽌时间以及最终压⼒值,然后保持该真空12⼩时后进⾏检查,真空压⼒(压⼒值⽤真空计获取。真空计应精确到微⽶汞柱)在133pa以下为真空度合格。抽真空结束后,应先关闭机组的排⽓阀接⼝和吸⽓阀接⼝,再关闭真空泵。
(5)如真空度不合格需重复以上动作⾄合格为⽌。
(6)考虑到连接管的压⼒损失,泵和真空阀需⽤内径⾄少10mm的铜管或⾼真空橡胶软管连接,对于40匹以上的机组系统,抽点不⼩于6个。管径愈细抽空速度愈慢,最后达到的真空度愈差。当真空泵功率增⼤时,相应的真空泵连接管径也应增⼤,否则达不到效果。
(7)真空泵抽空能⼒不得⼩于4L/S。对于40匹以上的机组系统,必须使⽤带新鲜油的优质⾼真空度双级真空泵。
(8)在第⼀次和第⼆次抽真空之间,应安装吸⽓过滤器和液管⼲燥过滤器的滤芯,严禁滤芯提前安装。
(9)⽓密实验结束后,保留室外机液管侧的压⼒表,系统仍保持38kg/cm2以上的。等得向系统内充注氟利昂。
来源:暖通空调在线百科
更多推荐
系统,冷媒,配管,安装,连接,真空,管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