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区抗震构造
构造, 抗震
一、关于结构抗震的一些基本概念:
1、地震等级:根据地震所释放能量的不同所进行的分级称为地震等级。地震等级相差一级,其能量相差32倍。
2、地震烈度: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相差一度,其计算地震力相差一倍左右。
3、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根据地震的影响程度,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类建筑分为标准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适度设防类。
其中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无锡地区的建筑一般为6度丙类,对于乙类建筑,则是计算6度、7度构造。
甲类建筑很少见,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核电站、炸药车间、大坝等。
4、抗震等级: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对钢筋混凝土房屋所进行的分级,称为抗震等级。不同抗震等级的采用不同的计算和不同的构造措施要求。
根据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划分规定,无锡6度区一般房屋为三、四级,框支层框架和框筒结构的核心筒抗震等级会提高到二级。对于甲类和乙类的建筑,其结构由于提高一度设防,抗震等级则相应提高。
以上都是我们必须在看图纸时通过结构设计说明要了解的。
二、抗震结构体系的要求:
要使结构符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三、常见抗震结构构件的要求:
1、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2、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应保证强剪弱弯强柱弱梁
3、预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
4钢结构构件应合理控制尺寸,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
5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四、抗震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要求:
1、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
五、设防烈度六度区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构造要求
(一)、材料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
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3)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二)各构件构造要求
1、柱
1)框架柱中当上柱钢筋数量比下柱钢筋多时,多出的钢筋应采用插筋的形式先锚入节点内,插入长度为1.2laE,当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多时,下柱多余钢筋的截断点应从梁底起算长度为1.2laE,决不能不经过计算就断在楼面标高。
2)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底层柱底部为Hn/3,顶部Hn/6,其余层均为Hn/6
3)箍筋弯钩长度取10d或者75mm的较大者,135度,叠合处应上下错开设置,当为组合箍筋时,也即拉钩作为箍筋的一肢时,其与箍筋的左右关系应上下错开。纵筋至少一隔一必须有箍筋或者拉钩约束。
4)以下情况应考虑柱子箍筋要全高加密(具体看设计图纸):
1)框架结构的短柱,高宽比小于4
2)楼梯间的框架柱
3)以剪力墙、短肢剪力墙为主的结构中的框架柱
4)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一般沿街高层住宅
5)一级或者二级框架结构的角柱
6)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
2、梁

框架梁端部箍筋加密区范围,当为一级抗震等级时为不小于2倍梁高,当为二级抗震等级时为不小于1.5倍梁高,当为三、四级抗震等级时为不小于1.5倍梁高。
3
剪力墙
1)剪力墙变截面处竖向钢筋构造,上层墙竖向钢筋应锚入下层墙内1.5laE
2)剪力墙约束、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要求加密
3)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或拉钩沿竖向的间距,对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100mm,对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150mm。底部抗震加强层的暗柱等的箍筋间距一般小于200mm。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通常为Y字头,大多数为构造边缘构件通常为G字头。
4)边缘构件(如暗柱)内要保证箍筋或者拉钩肢距小于300mm。拉钩规格必须和箍筋同规格。剪力墙内拉筋间距为600mm,不小于6mm。两者不能混淆。
5)短肢墙的长度不大于墙厚3倍时,箍筋应沿全高加密。
(三)梁柱节点
1、框架节点内柱子箍筋必须加密设置,不能漏设内箍。
2、抗震框架结构边柱顶节点的钢筋构造,当采用梁锚柱,柱子外侧竖向钢筋与梁上部钢筋搭接长度为l.7 laE;当采用柱锚梁,1.5laE,并且梁上部筋必须弯锚至梁底标高。
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
7.3.8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2φ6通长钢筋;7~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
    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2φ6通长拉结钢筋。
    7.3.1   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楼梯间共应设置八个构造柱。
3.7.3  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
七、施工注意事项
1、当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楼盖强度时,为保证梁柱节点内混凝土强度,必须用钢丝网完全隔开,除非相差一个强度等级且设计同意节点采用楼板混凝土。
2、工地现场仍须注意不同级别钢筋的管理、使用。
3、后浇带两侧两端应预先设置独立支撑,可采用格构柱形式。
4、要重视对剪力墙上留洞的加强处理,对剪力墙上结构图上没有预留,水电图上才有的洞口,应同结构设计师预先沟通,必须征得结构专业的同意。以前曾多次发现产生的结构隐患。
5、抗震加强层转换为一般层施工时,约束构件的竖向钢筋往往变小,此时应注意异形接头的取样送检,要注明哪个规格和哪个规格的接头。
6、剪力墙必须保证满足设计的厚度,严禁去凑填充墙砌体的宽度而随意减小厚度。
7、一般暗柱外侧钢筋规格比剪力墙相连侧要大。日常检查应注意。
8、采用示意图来确定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时,要认清A类、B类、C类三类箍筋的设置位置。
9、次梁端支座搁置在主梁上的负加筋长度应取为ln/5,次梁端支座在筒体或者框架柱上时取为ln/3
10、砖混结构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11、高层建筑要进行沉降观测,沉降速率小于0.02mm/d才达到稳定,竣工时要保留观测点。

更多推荐

抗震,结构,钢筋,构件,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