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建筑材料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的条件下吸水的能力。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2、堆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空隙)的质量。
3、表观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表观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闭口空隙)的质量。
4、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质量。
5、连续级配:是指由大到小、逐级粒径均有,并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
6、间断级配:是指在矿质混合料中剔除其一个或几个分级,级配不连续的矿质混合料。
1.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矿质混合料(简称矿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 针入度:指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计。常用试验条件为P25℃,100g,5s。
2、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夏季高温(通常为60℃)条件下,经车辆荷载长期反复作用后,不产生车辙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
3、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用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拌和物是将水泥、水与粗、细集料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尚未凝结硬化的水泥混凝土。
5.聚合物:聚合物是由千万个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联结而成,因而又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
4.建筑钢材:建筑钢材系指在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各种钢材,如型材有角钢、槽钢、工字钢等;板材有厚板、中板、薄板等;钢筋有光园钢筋和带肋钢筋等。
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照标准的制作方法制成边长为150mm的正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至28天龄期,按照标准的测定方法测定其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表示。
2、 碱-集料反应: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碱与某些碱活性集料发生化学反应,可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
3、 砂率:是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水灰比: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称为水灰比。
1、堆积密度――松散材料在规定的装填条件下,单位松散堆积体积的质量。表示为:
m—散粒材料的质量 —材料的堆积体积
2、孔隙率(P)——指材料中孔隙体积(Vk)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V0)(即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体积与全部孔隙体积之和)之比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3、比强度——指材料单位质量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表观密度之比。
4、软水侵蚀——雨水、雪水、蒸馏水、工厂冷凝水以及含重碳酸盐很少的河水与湖水等均属软水。软水能使水泥水化产物中的Ca(OH)2溶解,如为流动水即可使Ca(OH)2进一步溶解,并促使水泥石中其他水化产物发生分解的现象称为软水侵蚀。软水侵蚀又称溶出性侵蚀。
5、混凝土和易性——指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种综合性能。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6、混凝土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灌捣实过程中,随着较重的骨料颗粒下沉,较轻的水分将逐渐上升并在混凝土表面泌出的现象叫做泌水现象。
7、恒定用水量法则——混凝土中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是决定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基本因素。当所用粗、细骨料的种类、用量一定时,即使水泥用量有适当变化,只要单位用水量不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流动性)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要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一定值的坍落度(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所需的单位用水量是一个定值,这就是所谓的“恒定用水量法则”。
8、合理砂率——指在用水量和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或者说坍落度达到最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值。
9、混凝土标准养护——所谓养护,即设法使混凝土处于一种保持足够湿度和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凝结硬化。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10、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在恒载(长期载荷)作用下,不仅会产生瞬时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且还会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这种随时间而发展的变形称为徐变。
11、混凝土耐久性——指混凝土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及使用条件下经久耐用的性能,即混凝土对受到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破坏作用的抵抗能力。例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风化性、抗碳化性,以及预防碱——骨料反应等,统称为混凝土的耐久性。
12、混凝土减水剂——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用水量,或者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能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外加剂称为减水剂,也称塑化剂。
13、镇静钢——一种脱氧完全的钢。它是除了在炼钢炉中加锰铁和硅铁脱氧外,还在盛钢桶中加铝进行补充脱氧而成。残留在钢中的氧极少,铸锭时钢水很平静,无沸腾现象,故名。
14、低合金钢——除含有铁和碳之外,还含有一种至多种合金元素如硅、锰、铬、镍、钛、钒等的钢称为合金钢,当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时钢为低合金钢。
15、冲击韧性值——采用V形缺口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在摆锤一次撞击下进行弯曲冲击试验,以破坏时缺口处冲断面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冲击功ak(J/cm2)表示,ak称为冲击韧性值。ak越大,钢的冲击韧性越好。
16、低温冷脆性——冲击值ak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并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急剧下降而呈脆性断裂,使冲击值显著降低的现象称为低温冷脆性,与之相对应的温度(范围),称为脆性转变温度(范围)。
17、时效——钢材经冷加工后,随着时间的进展,钢的强度逐渐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
18、木材纤维饱和点——木材干燥时,首先失去自由水,然后失去吸附水,当木材细胞壁中的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内尚无自由水时的木材含水率称为木材纤维饱和点。它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水率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其值一般取30%。
19、木材标准强度——含水率为12%时的木材强度数值称为木材标准强度,用σ12表示。我们可依照经验公式通过求得其他任何含水量(W%)时的强度。
20、木材标准含水率——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木材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强度,采用的含水率标准值,我国和国际上都定为15%。
21、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这是根据聚合物在热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不同而划
分的两类。热塑性聚合物指加热时软化甚至熔化,冷却后硬化,而不起化学变化,不论加热和冷却重复多少次,均能呈现这种性能的聚合物。而加热即行软化,同时产生化学变化,相邻的分子互相连接(交联)而逐渐硬化,最后成为不熔化、不溶解的物质,即热固性聚合物。前者为线型结构,包括所有的加聚物和部分缩聚物,后者为体形结构,包括大部分的缩聚物。
22、塑料老化——指在使用条件(阳光、氧、热等)作用下,塑料中聚合物(即树脂)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塑料性质恶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
1、将地壳上层岩石用 或 方法加工,或不经加工而获得的各种 或 石料,统称为天然石料。
2、石料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 状态下,单轴受压时的 来表示的。
3、石料饱水率与吸水率的主要区别是 不同,前者是石料在 状态下测得的,后者是石料在 及 状态下测得的。
4、抗冻性指标是指石料块状试件经 在低于 的条件下,按规定要求冻融循环次数后的质量损失百分率不大于 ,同时强度低值不大于 则认为抗冻性合格。
5、磨耗率是指石料抵抗 、 和 等综合作用性能。
6、集料分为细集料和粗集料两类,在水泥混凝土中凡粒径小于 者称为细集料,大于 者称为粗集料。
7、砂从干到湿,有四种含水状态,即 、 、 和 。
8、粗集料中不同的粒料互相搭配的关系称为颗料级配。一个良好的级配,要求 最小, 也不大。前者的目的是要使骨料本身最为 ;后者的目的是要使掺和料最为 。
9、按级配划分砂子分为 区,一区是 ,二区是 ,三区是 。相应的细度模数是 。
10、粗集料的力学指标主要有 和 。
1、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 ,生石灰的主要成份是 ,消石灰的主要成份是 ,在石灰的消解地这程中,“陈伏”的作用是为了防止 石灰的危害。
2、石灰划分等级的主要指标是 的含量。
3、生石灰根据 及 两项指标划分为三个等级。
4、无机胶凝材料,按照硬化环境分为 和 。
5、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 , 。在水泥中掺入适量石膏的目的是 。
6、用沸煮法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时,若试件表面有 , , 或 ,则为不合格。
7、测定水泥凝结时间是以 用水量制成的水泥净浆,从 起至试针沉入净浆,距底板2~3mm时,所需时间为 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不超过1mm所需的时间为 时间。
8、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目的是确定 ,其方法是将水泥与 按 的比例,制成
的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分别测定 、作为水泥的 。
更多推荐
混凝土,称为,水泥,标准,木材,条件,沥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