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泥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采用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代替现行GB177—8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二是以ISO强度为基础修订了我国六大通用水泥标准。
  (1 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标准制订
  GB/T 17671—1999是我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679—1989制定的,于199928日发布,199951日起生效。
  GB/T 17671—1999GB177—85同属检验水泥胶砂强度的软练法,即采用塑胶砂,4X4X160cm棱柱试体,将试体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的两个半截试体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两者的核心差别在于胶砂组成不同,ISO方法采用的水灰比适中,灰砂比适中,特别是采用了级配标准砂,因而ISO方法检验得到的强度数值比GB-177方法更接近于水泥在砼中的使用效果。
  (2)六大水泥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a.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改为GB/T 17671—1999方法
  六大水泥产品标准均引用GB/T 17671—1999方法作为水泥胶砂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 177—85方法。因此GB/T 17671—1999方法上升为强制性方法,而GB 177—85方法下降为推荐性方法。
  b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六大水泥老标准实行以Kgf/cm2表示的水泥标号,如32.542.542.5R52.552.5R等。
  六大水泥新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52.552.5R,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为三个等级6个类型,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个等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c.强度龄期与各龄期强度指标设置
  六大水泥新标准规定的水泥强度龄期均为3天、28天两个龄期,每个龄期均有抗折与抗压强度指标要求
前    言 
  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
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 
  ——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 
  ——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3章); 
  ——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 
  ——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
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
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
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A
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
条,本版第5.1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
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
(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5.2.3、5.2.4条); 
  ——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
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
4.3条和附录A);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取消了A类硬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
3章,本版第5.2.1.1条);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
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5.2.6条);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
熟料中的
氧化镁含量”改为“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其中要求P.S.A型、P.P型、P.F型、P.C型水泥中的氧化镁
含量不大于6.0%,并加注b说明‘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
P.S.B型无要求。(原版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6.1条,本版第7.1条); 
  ——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7.1条); 
  ——将各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硅酸盐水泥一致,将各强度等级复合硅酸盐
水泥的强度指标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
GB12958-1999中第6.6条,本版第7.3.3条); 
  ——增加了 45μm 方孔筛筛余不大于 30%作为选择性指标(本版第 7.3.4条); 
  ——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本版第8.1条); 
——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
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原
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8.5条); 
                                      4                      4
  ——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10t以上”的级别,即:200×10t以上,不超过4000t
                                                        4      4
为一个编号;将“120万吨以上,不超过1200吨为一个编号”改为“120×10t~200×10t,不超过2400t
为一个编号”(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1条,本版第9.1条); 
  ——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
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
8.2条,本版第9.2条); 
  ——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本版第9.3条); 
  ——取消了废品判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3条); 
  ——不合格品判定中取消了细度和混合材料掺加量的规定,将判定规则改为“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
7.1、7.3.1、7.3.2、7.3.3条技术要求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7.1、7.3.1、7.3.2、7.3.3
条中任何一项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3.2条,本
版第9.4.1、9.4.2条); 
  ——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
中第8.4条,本版第9.5条); 
  ——交货与验收中增加了“安定性仲裁检验时,应在取样之日起 10d 以内完成”(本版第9.6.2 条);
  ——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原版
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1条,本版第10.1条); 
  ——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
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
色或蓝色”(原版GB1344-1999、GB12958-1999 中第 9.2 条,本版第10.2条)。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丛林集团、都江
  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昆明有限公司、合肥水泥设计
    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

更多推荐

水泥,标准,强度,方法,检验,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