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征询意见】《超⾼性能混凝⼟技术规范:材料与检验》初稿征询意见
由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分会与清华⼤学共同组织起草的《超⾼性能混凝⼟技
术规范:材料与检验》初稿已公布,现向由各有关单位及专家征询意见。
请您点击最下⽅“写留⾔”发表意见
注意
请您在反馈意见时同时附上您的姓名、⼯作单位、联系⽅式等相关信息您所发来的修改意见,
经编制组讨论后,⼀经采纳,将于下⼀版本中列出并加⼀注明。重要的修改意见,如在最终版
本中予以采纳,您若同意,编制组将把您的名字列于编制⼈员名单中(排列顺序将由编制组讨
论确定)。
关于《超⾼性能混凝⼟技术规范:材料与检验》初稿⼴泛讨论征询意见的通知
由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分会与清华⼤学共同组织起草的《超⾼性能混凝⼟技
术规范:材料与检验》初稿现公布见附件,请各有关单位和专家提供您的宝贵意见!
关于⽂件内容的⼏点说明
(1)关于正⽂中涂绿⾊的部分,暂不⽤讨论。
(2)关于正⽂中涂黄⾊的部分,请重点讨论,提供意见、依据或说明。
(3)本规范所述的UHPC,主要强调的是以最密排堆积理论设计的、具有⾼的抗拉强度、⾼耐
久的混凝⼟。与以抗压强度区分的UHPC之出发点略有不同。本规范主要对UHPC的材料和部分
检验⽅法进⾏规定,以为将来的结构设计与施⼯指南提供部分基础。
(4)本版本暂未编写条⽂说明。
(5)关于标准的架构、内容、表述、要求、检验⽅法等,您可提供任何您的各⼈意见,若条件
允许,也请提供⽀持您意见的相关依据、数据等资料。
(6)您可以发表任何您想发表的意见或说明。
关于所提意见的⼏点说明
(1)请您在反馈意见时同时附上您的姓名、⼯作单位、联系⽅式等相关信息。
(2)您所发来的修改意见,经编制组讨论后,⼀经采纳,将于下⼀版本中列出并加⼀注明。重
要的修改意见,如在最终版本中予以采纳,您若同意,编制组将把您的名字列于编制⼈员名单
中(排列顺序将由编制组讨论确定)。
(3)现征集志愿者或单位参加试验⽅法验证,单轴拉伸和四点弯曲两个试验在中国属于全新的
试验,需要多试验室参与验证;模具、夹具、变形测量等也需要模具、仪器企业的参与。
如有意向,请联系师海霞秘书长:。
编制组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先致感谢!
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分会
2016-09-28
超⾼性能混凝⼟技术规范:材料与检验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pecification: Materials and Tests
(初稿)
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发布
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
超⾼性能混凝⼟技术规范:材料与检验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Specification: Materials and Tests
主编单位: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分会
清华⼤学
201X 北京中国建材⼯业出版社
前⾔
为科学制备和⼯程应⽤超⾼性能混凝⼟材料,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超⾼性能混凝⼟的规范、规定、最新研究与应⽤基础上,⾯向未来,针对我国国情,对超⾼性能混凝⼟的定义、材料种类、技术指标及相应检验⽅法进⾏了规定。
本规范由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CCPA)负责管理,由清华⼤学、XXXX负责起草,由XXXX审定,由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发布。本规范具体内容由XXXX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混凝⼟与⽔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分会
清华⼤学
⽬次
1. 总则 (5)
2. 术语和符号 (6)
2.1. 术语 (6)
2.2. 符号 (6)
3. 超⾼性能混凝⼟⽤原材料及要求 (7)
3.1. 胶凝材料 (7)
3.2. ⾻料 (7)
3.3. 纤维 (7)
3.4. 减⽔剂 (7)
3.5. 其它要求 (8)
4. 超⾼性能混凝⼟产品分类 (9)
4.1. 按产品交付形态分类 (9)
4.2. 按硬化混凝⼟的性能及等级分类 (9)
4.3. 按⽤途分类 (10)
5. 超⾼性能混凝⼟配制的⼀般要求 (11)
6. 硬化超⾼性能混凝⼟的品质分级 (12)
7. 超⾼性能混凝⼟性能检验⽅法 (13)
8. 超⾼性能混凝⼟的出⼚与检验 (14)
9. 超⾼性能混凝⼟的交货与验收 (15)
附录A 超⾼性能混凝⼟的基本技术指标 (16)
附录B 超⾼性能混凝⼟的单轴拉伸实验 (18)
附录C 超⾼性能混凝⼟的四点抗弯实验 (21)
本规范⽤词说明 (24)
引⽤标准名录 (25)
条⽂说明
1.总则
1.1.本规范旨在⽤于超⾼性能混凝⼟产品的⽣产、应⽤与检验。
1.2.本规范所述之超⾼性能混凝⼟是指组成该材料的⽆机颗粒料的粒度级配满⾜紧密堆积要求,其性能指标满⾜本规范附录A要求的⽔泥基复合材料。
1.3.本规范适⽤于抗压强度在120~200MPa范围内的超⾼性能混凝⼟。超出此抗压强度范围的超⾼性能混凝⼟之技术要求将另⾏规定。
1.4.本规范规定的超⾼性能混凝⼟适⽤于⼯业、民⽤、军⽤之建筑物、构筑物、桥梁、隧道、地下管廓、装饰等预制和现浇混凝⼟构件。
1.5.混凝⼟采购商和供应商应按本规范规定超⾼性能混凝⼟产品的技术指标与检验⽅法;超出本规范的性能要求与检验⽅法宜同时注明。
1.6除特殊要求外,满⾜本规范要求的超⾼性能混凝⼟⽆需规定或提供耐久性技术指标。
1.7对于现浇混凝⼟,混凝⼟供应商应提供混凝⼟采购商或施⼯⽅正确的产品使⽤⽅法,⾄少应包括必要的混料、搅拌、振捣、拆模、饰⾯、养护⽅法。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超⾼性能混凝⼟(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超⾼性能混凝⼟是由⽔泥、矿物掺和料、化学外加剂、粒径⼩于1mm的细⾻料、短纤维,加⽔拌和后固化⽽成的材料。有些应⽤,超⾼性能混凝⼟可使⽤最⼤粒径不超过5mm或8mm的⾻料(请讨论:是否允许?)。
超⾼性能混凝⼟的⽆机颗粒料的颗粒级配应满⾜紧密堆积要求;其标准蒸养(请讨论:是否规定?)后、或标准养护28d时的⽴⽅抗压强度应⼤于120MPa。
2.1.2. 预混料(Premix)
由⽔泥、矿物掺和料和/或⾻料按级配要求⽽配制的⼲粉料,其中可包含或不包含化学外加剂。
2.1.
3.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单轴拉伸时的最⼤拉应⼒,与最初试样截⾯积⼤⼩有关。
2.1.4. 弹性极限抗拉强度(Elastic limit tensile strength)
单轴拉伸时试样达到弹性极限时对应的拉伸应⼒,即由线弹性转变为⾮线性时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拉伸应⼒。
2.1.5. 应变硬化(Strain hardening)
当拉应⼒超过弹性极限抗拉强度时,试样中的拉应⼒随拉伸应变变⼤⽽增加的现象。
2.1.6.应变软化(Strain softening)
当拉应⼒超过抗拉强度时,试样中的拉应⼒随拉伸变形持续下降的现象。
2.2. 符号
(定稿前再逐⼀列出!)
3.超⾼性能混凝⼟⽤原材料及要求
3.1.胶凝材料
3.1.1. ⽔泥
对于结构⽤混凝⼟,宜采⽤满⾜《通⽤硅酸盐⽔泥》(GB 175-2007)标准要求的硅酸盐⽔泥和普通硅酸盐⽔泥、或42.5以上的矿渣硅酸盐⽔泥。
对于快速修补或加固⽤混凝⼟,可采⽤满⾜《硫铝酸盐⽔泥》(GB 20472-2006)标准要求的快硬硫铝酸盐⽔泥。
采⽤其它种类或标号的⽔泥,需经实验验证,在满⾜⼯程要求后⽅可使⽤,使⽤时须经供需双⽅合同约定。
3.1.2.矿物掺合料
宜采⽤满⾜《矿物掺合料应⽤技术规范》(GBT 51003-2014)要求的II级及以上F类粉煤灰、S95及经上磨细⾼炉矿渣、硅灰。
采⽤C类粉煤灰及其它活性矿物掺合料,需经实验验证,在满⾜⼯程要求后⽅可使⽤,使⽤时须经供需双⽅合同约定。
不得采⽤磨细⽯灰⽯粉(请讨论:是否规定?)。
3.2.⾻料
3.2.1.⽯英粉
指粒径⼩于150µm(100⽬)、SiO2含量⼤于60%的以含⽯英为主颗粒材料。
3.2.2.⽯英砂或天然砂
指粒径⼤于150µm(100⽬)、⼩于1.18mm(14⽬)或2.36mm(8⽬),SiO2含量⼤于90%的普通⽯英颗粒材料,或天然砂。
3.2.3.粗⾻料(请讨论:是否允许?)
指粒径⼤于2.36mm(8⽬),最⼤粒径4.75或8mm的颗粒材料。天然或⼈⼯矿物材料,强度⾼于所制备超⾼性能混凝⼟的强度。
3.2.
4.其它惰性⾻料
指有⾜够抗压强度、常温下为⾮⽕⼭灰活性的天然矿物颗粒材料(请讨论:是否规定?尺⼨?)。
3.3. 纤维
3.3.1.钢纤维
指长度/等效直径⽐值⼤于65、抗拉强度⼤于2000MPa的⾼强碳钢或不锈钢纤维材料。
3.3.2.有机纤维
指聚⼄烯醇(PVA)、聚⼄烯(PE)、聚丙烯(PP)等有机纤维。
PVA纤维的弹性模型不得⼩于30GPa,抗拉强度不得⼩于1000MPa,可单独或与钢纤维⼀起⽤于超⾼性能混凝⼟。
PE纤维的基本指标:
PP纤维的基本指标:
3.3.3.碳纤维
3.4.减⽔剂
3.4.1.减⽔剂
减⽔率不⼩于35%的醚类聚羧酸型减⽔剂(请讨论:是否规定?)。
3.5.其它要求
3.5.1. 颗粒级配
对于单⼀品种⽆机颗粒材料,供应商均需随产品提供该材料的颗粒粒度分布曲线及⽂本格式原始数据。
3.5.2.主要化学成分及有害化学成分
单⼀⽆机颗粒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有害化学成分均应满⾜相应国家或⾏业标准或规范要求。
复合⽆机颗粒材料的有害化学成分应满⾜普通混凝⼟相关要求。
3.5.3.放射性
⽆论是单⼀还是复合⽆机颗粒材料,以及由其制备的硬化混凝⼟,都应满⾜《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标准要求。
4.超⾼性能混凝⼟产品分类
4.1.按产品交付形态分类
4.1.1.预混料
表1预混料的分类、代号与组成
4.1.2. 流态混凝⼟
⼯⼚或现场搅拌好的、可即时浇筑的流态超⾼性能混凝⼟,记为FL.UC。
4.1.3.预制混凝⼟构件
在⼯⼚或现场预制的硬化超⾼性能混凝⼟构件,记为PF.UC。
4.2.按硬化混凝⼟的性能及等级分类
4.2.1.抗拉性能与等级
表2 抗拉性能指标要求及等级
4.2.2.抗折强度与等级
表3 抗弯强度等级
4.2.3.抗压强度与等级
更多推荐
混凝,性能,材料,规范,要求,颗粒,讨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