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缆线路典型设计分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电缆井。
10KV电力电缆线路一般选用三芯电缆。
10KV交联电缆载流量
10KV交联电缆载流量
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
绝缘类型
交联聚乙烯
钢铠护套
缆芯最高工作温度
90
敷设方式
空气中
直埋
空气中
直埋
缆芯电缆
mm²)
120
251
205
246
205
185
324
252
320
247
240
378
292
373
293
400
506
378
501
374
适用于铝芯电缆,铜芯电缆的允许载流量值乘以1.29.
电缆终端接头:选用专用的电缆终端,目前最常用的终端类型有热缩型、冷缩型、预制型。
电缆中间接头:三芯电缆中间接头应选用直通接头,目前最常用的有热缩型、冷缩型。
电缆标志
警示牌:主要用于直埋、排管、电缆沟和隧道敷设电缆的覆土层中。应在外力破坏高风险区域电缆通道宽度范围内两侧设置,如宽度大于2m应增加警示带数量。
标识牌: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的电缆上应装设标识牌。电缆沟、隧道内电缆本体上,应每间隔50m加挂电缆标识牌。电缆排管进出井口处,加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规格应统一,材质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并列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标识牌规格宜为80mm*150mm,白底黑字,在其长边两端打孔。
电缆终端头标识牌在电杆下线时应绑扎在电缆保护管顶端,箱体内电缆终端标识牌绑扎在
电缆终端头处。电缆中间接头标识牌置于电缆中间接头两侧1.5m处。电缆终端头和电缆中间接头标识牌样式一样。
标识桩、标识贴
标示桩一般为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面喷涂料,颜色宜为黄底红字,敷设路径起、终点及拐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m应设置一处,当电缆路径在绿花隔离带、灌木丛等位置时可延至每隔50m设置一处。
直埋电缆在人行道、车行道等不能设置高出地面的标志时,可采用平面标识贴。电缆标识贴应牢靠固定于地面,宜选用树脂反光或不锈钢等耐磨损耐腐蚀的材料。树脂反光材料背面用网格地胶固定;不锈钢材料背面做好锚固件。
标识贴规格宜为120mm*80mm,形状、大小可根据地面状况适当调整标识牌上应有电缆电缆线路方向指示,电缆井周围1m范围内,各方向通道均应设置标识贴。
直埋电缆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7m,农田中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0m
排管敷设
电缆排管敷设的优点是受外力破坏影响少,占地小,能承受较大的负荷,电缆敷设无相互影响,电缆施工简单;其缺点是土建成本高,不能直接转弯,散热条件差。
管道起保护电缆和在发生故障后便与将电缆拉出更换的作用。开挖排管用管道主要材料有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CPVC/UPVC管)、聚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PP管)、热侵塑钢管(N-HAP)、MPP聚丙烯塑料管等。
非开挖拉管一般采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MPP),顶管一般采用柔性接头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
排管敷设中,在敷设路径起、终点及转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m应设置一处标示桩,当电缆路径在绿化带、灌木丛等位置时可延至每隔50m设置一处标示桩。
拉管部分:
排管的内径按不小于1.5倍的电缆外径的规定来选择
非开挖拉管采用圆形单孔管材,管材间的连接采用热熔焊,管材内壁应光滑,无凸起的毛
刺。施工前对电缆路径两侧10m范围内进行详细地质和障碍物勘探。拉管出入土角控制在8°~15°,管材任意点的弧度应不小于8°。两端电缆井待拉管穿越完成后结合连接的电缆沟或排管断面尺寸和高差情况确定。
顶管部分:
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3m 
电缆
导线规格
载流量(A
50
178
70
235
120
345
185
460
240
920.9
 

更多推荐

电缆,标识牌,接头,排管,终端,采用,拉管,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