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法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一、案例呈现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6O分钟。“减负”不仅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新课程理念也指出:“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甚至走上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发现和探究。”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体现在作业设计上。因此,要真正彻底落实新课程理念,我们教师还应当重视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简单、机械的操练。我们要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过程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作业设计,因为我们深知:“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我们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语文乐园五》的作业。可是,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布置得好的作业呢?我想起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郑宇老师所说的几个标准:
1)它值得去做吗?
2)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学生了解做这个作业的真正原因吗?
3)它清晰吗?
4)它具体吗?
5)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的吗?
6)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
7)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吗?方法和材料能被有效地利用吗?
8)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
根据这八个标准,本着系统性、主体性、启发性、渗透性和效益性原则,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我的作业设计稿。
经过反复斟酌推敲,我将课堂作业的第五题:“我们小组准备选 去参加演讲比赛,因为 。”改为:“你们小组的参赛选手就要代表你们参赛了,作为亲友团的你们,赶快将他的特长优势编成口号,为他们呐喊助威吧!”
并将课后作业增加了一个选做题:为你最喜欢的水果制作一则广告,形式不限。(如:小报、宣传册等)
结果
课前预习作业
1. 读读“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部分2-4遍。
2. 查字典、词典,解释成语。
破天荒 及时雨 敲边鼓 马后炮 凑热闹 夸海口
如虎添翼 虎视眈眈 老马识途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小鸡肚肠 龙马精神 群龙无首
3. 找找本单元中带引号的句子,选几个抄下来。
4. 选择一两种水果,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仔细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选做)查找了解:李世民、杨修的有关资料。
课堂作业:
一、对号入座。
请将下面的成语,请到合适的语言环境中。
破天荒 及时雨 敲边鼓 马后炮 凑热闹 夸海口
1.妈妈说周末天气好,我们全家去森林公园烧烤,希望爸爸不要去加班。我连忙在一旁( ):“爸爸烤的东西最好吃了,我们家也好久没有搞家庭活动了,爸爸一定别去加班啊!”
2.一向节俭吝啬的老妈,居然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的运动鞋,真是( )啊!
3.平时跑步速度一般的刘军( ):“这次运动会,我一定能跑全年级第一!”
4.运动会结束了,严飞得意洋洋地说:“早就知道我们班接力会掉棒的,让我说中了吧!”我不耐烦地说:“( )!早怎么没听你说!”
5.最近,小区里很多孩子在玩直排轮,我也( ),叫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每天在院子里玩。
二、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后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如( )添翼 ( )视眈眈
老( )识途 指( )为( )
闻( )起舞 小肚( )肠
( )( )精神 ( )无首
读了这些词语后,我发现
三、写一写,背一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 李世民)
四、对对碰。
请将句子中引号和它的作用连在一起。
1. 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那是 表示特殊含义
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
2. 我国科学家研制的“长笛演奏家”机器人, 表示直接引用
能吹奏出一曲悠扬的《春江花月夜》。
3. 荷兰本来有近万座风车,随着时代的进步, 表示强调
大部分都“退休”了。
五、你们小组的参赛选手就要代表你们参赛了,作为亲友团的你们,赶快将他的特长优势编成口号,为他们呐喊助威吧!
我们的口号是:
六、习作《好吃的水果》打草稿、修改、誊抄。
(选做)门字框的字有很多,你能照样子编编儿歌,帮大家记住它们吗?
“活”字进门门变“阔”,
“人”字进门电光“闪”,
“木” 字进门 ,
“耳” 字进门 ,
字进门 ,
字进门 。
课外家庭作业
1.查找积累3-5个三字成语。
2.查找积累8个以上有关动物的四字成语。
3.读读课前预习时自己找的本单元带引号的句子,试着写出他们的用法。
4.将自己的作文念给父母听一听,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后再修改修改。
(选做)
1.照样子,仿写几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书为镜,可以 ;
以 为镜,可以 。
2.读读文章《杨修之死》,想想杨修的死与“杨修解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将你的感受写一写。
更多推荐
学生,作业,设计,水果,语文,发现,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