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散文。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自读课文了解一棵小桃树的形象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朗读能力;辨析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喜爱的植物呢?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所喜爱的是一棵小桃树,世间万物,作者为什么单单喜欢一棵小桃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颗小桃树》,去一探究竟吧!
(二)速读课文,知内容
结合旁批,快速略读课文,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三)跳读课文,找矛盾
课文中不乏矛盾的存在,请擦亮眼睛,跳读课文,寻找并分析稳重的矛盾。
如:第2节中“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
此环节穿插小桃树的形象分析,以及语言赏析的切入点(动词、形容词、副词),朗读指导(重读、情感)
(四)选读课文,摹桃树
刚刚同学们找了这么多,也品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这课没出息的桃树,每人选一句朗读,要把小桃树描摹在你的朗读里!
(五)再读课文,悟主旨
如果你是这棵小桃树,这天夜里,你真的幻化为梦的精灵,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知识链接:本文的写作背景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革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者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六)拓展延伸,添旁批
如果让你为本文添一个旁批,你会怎么添?你的回答又是什么?
(七)总结
一枝一叶总关情
散文阅读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
(八)课后作业:
请你用小桃树的口吻来改写《一颗小桃树》
(九)板书设计
一颗小桃树
作者
树——人
托物言志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领会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读出小桃树的特点,并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体会作者寄寓在小桃树中的独特情思。
2、学会运用教读课文所习得的方法,借用助读系统自读课文,提升自读能力。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棵小桃树》,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第五单元中哪篇课文是一样的呢?(《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
哪位同学能结合《紫藤萝瀑布》的内容说说什么叫托物言志吗?(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某方面的特点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志趣。)
我们应该怎么来读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呢?(板书:抓住事物特点,品悟物中情志)《一棵小桃树》也是托物言志类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品读小桃树的特点,体悟其中蕴含的情志。
二、品读赏析,把握形象
思考:你眼中的小桃树具有怎样的特点?
我们怎么读出事物的特点呢?哪位同学能够回顾一下,我们怎么读出紫藤萝的特点的?
(板书:品读描写语句,抓住关键字词)课前我们预习了这篇自读课文,对文中的重要词句进行了品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展示课前的自主阅读成果。
1、教师品读示范:在大家上台展示之前,老师先来给大家品读文中的一个语段。
第2段:“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更多推荐
桃树,课文,特点,言志,作者,托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