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在学习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表现手法、关键语句与情感主旨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采取双线组元的设计,即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的内容。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所选的课文大都寄寓了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本单元要求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三、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与成长、即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借此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学习的基础上,七年级下的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并不太困难。学生比较容易关注到作者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语言,关注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但限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的欠缺,对作者较为深层的情感理解不能深入,特别是学生不能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生平、生活经历去透彻理解作者笔下“小桃树”这一形象和自己的契合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字里行间的品读中进入文本进入到作者的心灵世界。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学握插叙的记叙顺序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体会贾平凹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走进作者小时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此外,我还将采用合作探究法、批注法,在学法指导上,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比较阅读
法,勾画圈点法,讨论法。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PPT展示桃花图片,看到桃花,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预设: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师小结:同学们,那是千万朵艳红的桃花汇聚一树,而且是怒放的,这些桃花开得热不热烈呀?美不美呀?人们常会因为美的、有生机的事物而停留脚步,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小桃树并不美,像重病的少女一般。那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小桃树情有独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棵小桃树的故事吧!
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活动一读一读,品生命之花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后阅读提示里说:文章多次提到了“我的小桃树”,请同学们速略读文章,关注小桃树的遭遇和生命状态,圈点勾画出相关关键词句。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了解文章内容。思考这是一棵___的小桃树。
大致时间
坎坷经历
生命状态
今天的黄昏
被雨摧残
在风雨里哆嗦
那个春天的早晨
被人忘却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奶奶去世后
被猪拱折
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如今
孤孤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雨还在下着
被雨侵袭
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的深重
师:同学们,表格在你们的集思广益之下,圆满完成啦!从大致时间或情境这一栏,你能够知道这篇文章的叙事顺序吗?(插叙。)

更多推荐

作者,学生,桃树,桃花,单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