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木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作者:林一群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10期
    进口木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林一群
    (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州350015)
    摘要: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2014年,我国进口原木5119万m3、117.81亿美元,比增13.4%、26.4%,进口锯材2565万m3、80.83亿美元,比增6.8%、18.4%。近10年来,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增长达173%,原木和锯材年需求量高达1.5亿m3,超过一半靠进口。据国家林业局测算,目前我国木材消耗量近5亿m3,到202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将达约8亿m3。
    关键词:进口木材;存在问题;建议
    1进口木材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因全球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木材市场供需矛盾不断升级,面临以下严峻形势。
    1.1国内林业资源保护政策持续加强
    近年来,我国“天然保护林”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四川和全国各地禁伐令的施行,对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禁伐、限伐林木资源措施深入落实,使得超采限额的木材流入市场量日益趋小。2014年4月1日起,我国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正式停止了商业性采伐,更使未来我国木材资源供应吃紧。国内原木资源的紧缺使得木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木材进口量从2002年的3199.5万m3上升到2014年的7684万m3,上升1.4倍。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50%,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1.2进口木材资源限制日益凸显
    林业资源丰富的国家相继出台法规禁止或限制原木出口,造成全球木材供应紧张。老挝、缅甸2014年相继禁止木材未成品、所有原木出口;2013年,马达加斯加、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度6个红木原产国明令禁止濒危木材出口;俄罗斯对未加工原木的出口关税提高到25%,对出口限额外的赤松和欧洲云杉原木出口税达80%,每立方米至少55欧元;全球产材国木材政策愈加严格和频密,将导致未来国际原木供应量日渐减少。
    1.3木材贸易“去非法化”压力巨大
    据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等机构的调查,随着进口量的增大,大量非法木材也随之流入中国,货值达数十亿美元,使我国在木材非法贸易问题上处于风口浪尖。近几年来,为了应对逐渐增长的以非法采伐的树木为原料制成的木材和木制品交易,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相关的环境采购政策,要求所有进口的木制品原料必须是依法采伐的木材。欧美消费市场地区相继出台《莱西法案》、《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等法规,对木材合法性进行立法,木材来源合法性要求日趋严格,全球森林认证有加快推进的趋势。我国作为木材和木制品贸易大国,必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2产生的影响
    2.1造成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上涨
    国内市场木材资源供应持续紧缺,及原材料、人工费用、加工费用、运输费用等成本的不断增加,木材的总体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我国木材的对外依赖度达50%,停止采伐之后,依赖性将增加至60%~65%,国内木材进口企业大多各自为战,对市场把握能力不强,加上不公平竞争、国内外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行业权威数据、进口木材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在国际市场议价权和话语权下降,板材及家具、地板等下游产品价格将持续上涨。我国不仅是木材进口第一大国,也是最大木制品出口国,木材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将对我国木制品出口行业产生巨大打击,制约产业发展。
    2.2大量进口木材导致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风险剧增
    木材是林木有害生物跨地区传播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02年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从进境木材中截获有害生物194种,1724种次。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638种,62894种次。从进境木材中截获的大家白蚁、松材线虫、双钩异翅长蠹和材小蠹等检疫性有害生物17248多种次。
    2.3进口木材卖方市场导致木材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国内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量形成了目前的进口木材卖方市场,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包括材积短少比例高,木材严重开裂、空洞、腐朽、虫眼和扭曲等品质缺陷多;材种错误、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等贸易欺诈问题屡见不鲜。此外,一些出口国家对出口原木植物检疫、熏蒸不够严格,除害处理方法不合理,除害处理质量差,导致进口木材传入有害生物的风险增大。同时,由于签订贸易合同不严谨等原因,导致欺诈现象屡屡发生,使进口商遭受严重经济损失,也助长了国外出口商弄虚作假的行为。
    2.4国内木材行业将面临重组转型困境
    因国内林业保护政策的加强,目前东北原材料产地地区,许多加工厂已经开始陆续撤出,多数搬至黑龙江绥芬河、山东日照等国外木材进口中国市场的重点口岸,目前市场上多数东北材经销商陆续转做非洲木材、缅甸木材、北美木材、欧洲木材、南美木材等其他材种。业内人士反映,全球各大区域的木材在国内市场均相当成熟,国内木材经销商转型进口木材领域,在进货渠道、资源把控、质量控
制等方面都存在弱势,在运输和进出口手续办理上也面临着挑战。
    3相关建议
    一是加大对进口企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同时推进森林和木材贸易认证工作,严厉打击木材贸易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借助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企业凝聚力和行业自律,提高抵抗国际贸易风险能力,避免国际贸易摩擦;三是企业应加强对政策法规关注和了解,调整进口品种和经营方向,防范国际政策尤其是“去非法化”相关政策变动带来的贸易风险,同时提高风险意识,做好砍伐、运输、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证书收集管理。
    3.1对进口企业的建议
    3.1.1应关注法规政策变化,提高守法意识和风险意识。进口木材企业应加强自身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守法意识,防止因自身原因导致违法违规被处罚或造成重大疫情扩散的发生。同时应提高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进口木材品种及经营方向,不断开拓森林资源丰富并经营良好的国家经营渠道。在各国收紧木材这类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大背景下,防范政策性变动带来的贸易风险。
    尤其应关注全球贸易市场“去非法化”相关政策。如美国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莱西法案》,欧盟2013年3月3日起强制实施的《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等。
    因此,建议进口木材企业提高风险意识,注意收集和保留从砍伐、运输再到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上的相关证书,保证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合法证件。对进口产品实施专人专档管理,保留相关单据和影像资料,防止遗失。
    3.1.2加强联合,抵御风险。中国木材进口企业小而分散,缺乏凝聚力。木材进口企业基本上都是独立对外进口木材,抵抗国际贸易风险能力非常弱。且单个企业的信息资源有限,交易成本也高。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加强联合,形成有效的联盟,共同提高抵抗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对内木材进口企业应自觉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进口秩序。对外高度凝聚共识,共同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更好地避免和防范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
    3.2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进口原木、板材类,多属木制品、家具生产企业所需的主要原料,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缓解辖区木制品产业受国内原材料上涨、紧缺等造成的影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地方政府应予以保护和扶持。政府应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工作,对进口企业在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提升发展软环境,从而促进木制品行业的发展。
    其次,随着欧美等消费市场地区对木材合法性进行立法和实施,并日趋严格,全球森林认证将有加快推进的趋势。我国作为木材和木制品贸易大国,必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政府必须
与时俱进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应加快推进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森林认证工作,逐渐将森林和木材贸易的认证等贯彻到贸易的监管工作中去,杜绝木材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违法和违规行为。其次,通过制定和实施绿色采购政策,禁止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木材的进口,规范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运作,鼓励进口商进口合法并可持续经营的木材,从而有利于中国木制品行业的市场秩序和可持续发展。
    3.3对行业协会的建议
    在木制品、家具行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的工作应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挥作用。一是建议协会协调有进口木材需求的企业打包下单,在进口产品价格谈判上争取主动,同时组织专业人员代办产品进口事项,减轻企业压力和负担。二是加强进口木材市场的规范管理,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比拼价格,导致对外哄抬了供应商的销售价格,对内压低了国内销售价格,出现价格倒挂,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现象。积极共同应对对外贸易纷争。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行业相关经贸、技术等信息,引导企业开拓原料来源市场。及时通报各货源地基本情况、各港口进货信息,国内市场需求等。建立木制品市场信息分析机制,为进口企业提供策略研判依据,防止企业盲目进口、集中进口现象。四是对接进口木材企业与国内木制品、家具生产企业,提升木制品、家具上下游供应链的工作效率,加快流通速度,减少各种交易成品。
    参考文献
    [1]杨红强.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刘小航,谢满华.中国木材进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林业经济,2013,(8):47-49,128.

更多推荐

木材,进口,企业,木制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