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扫漆工艺
 
上色:用上色的方法,可以满足多数业主对颜色的要求。如选用价格不高的水曲柳、白橡等饰面板,然后将其颜色改变成红木色的,施工得当,足以乱真。上面提到的“上色”工艺,有好几种办法。但各有缺点:水色、酒色、喷色精(浆),用这三种办法可以改变颜色,多数情况下,颜色变了,但木纹也模糊了。这三种办法,对于同一施工面上的木材色差的调整,也无能为力。
无论是“上色”,还是“拼色”,难点在:既改变木材的颜色,又使木纹清晰地透露。
油色: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而且它能够“拼色”。具体工艺作法如下:
1.材料的选用:A.在目前所有的化学油漆中,硝基漆是唯一的固化成膜后可以由相应的稀料(X-01稀释剂,又称天那水、俗名香蕉水)溶解还原的品种,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可实现“漆夹色”的工艺。B.油种,这是一种可以随意调配颜色的油溶性颜料。
2.作法说明:
一、在原木表面涂刷第一遍硝基漆,使微小的木纤维竖立,干燥后填补腻子,由于已经刷漆,有效的消除腻子疤痕,打磨;
二、涂刷第二遍硝基漆,功能:封闭部分开放的木纤维孔,使漆膜平滑,有利于油色的均匀分布。
三、调配油种:使颜色达到设计与业主的要求,根据三元色原理,可以调配出任意的颜色。用回丝(棉纱头)擦涂。
通过上面的操作,清晰透露木纹的颜色就套上去了。由于采用擦涂法施工,充分将颜料擦入鬃眼(也称木纤维孔),使木纹比没有上色时更富有层次感。比如在水曲柳上面套红木色,做出来的效果是:整体颜色是红木色,鬃眼是黑色的,木纹更漂亮,足以与真红木相媲美。
上色完成后,利用硝基漆的可逆转性,将硝基漆用喷涂法封闭油色,此时不可用刷涂法,因刷涂会将油色拖动。
完成封闭工序,进行拼色。大面积上色时,是均匀地对整个工件进行上色,如采用水曲柳,
那么水曲柳实木线条与水曲柳饰面板之间,饰面板与饰面板之间,也是有色差的,这种色差在上色后,依然存在。
拼色时:依工件上的实际色差,随时用回丝沾取原色并加入需要调整的色素,在拼色部分进行擦涂,然后用硝基漆封闭。
再进入修色工序:木工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钉眼、饰面板破损、污染部分,用毛笔进行修饰。至此,一个颜色统一均匀,充分显示木纹的变色工艺完成。
其实,在木器油漆施工中,将油漆面作得象进口家具一样的平滑、丰满、光洁,那只是一个多用工用料的问题,一般都能作到。关键是如何将颜色改变又清晰显示木纹,这其中最难部分是:如何将有色差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调节。
调节完颜色后,可以用硝基漆一直做到完工。它的优势在于:在多工种同时施工、灰尘满天飞的的工地上,如果造价允许,采用“擦棉球”的工艺,也可以作得象钢琴面的油漆一样,这是它的快干性与可逆性决定的,其它油漆不具备这个优点。
也可以用目前流行的聚脂漆在上完色后进行后序施工。但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聚脂漆稀
料的溶解力比较强,在硝基漆上面直接涂聚脂漆很容易将硝基漆“咬”成桔皮状。
解决办法是:在涂第一遍聚脂漆时,不用聚脂漆原配的稀料,选择一种既可以溶解聚脂漆,又不会溶解硝基漆的有机溶剂来代替。这样处理后,在涂第二遍聚脂漆时就不会“咬底”,干燥的第一遍聚脂漆可以阻止上面的强溶剂向硝基漆渗透。
 
开放型是指:木材原有的颜色完全被覆盖,只呈现不透明有色油漆膜的色彩,但能够看到木材原有纹路。要实现此工艺,对饰面板有点要求,应当尽量选择“鬃眼”(木纤维孔)大的木材,如柳桉、水曲柳、白橡等。对油漆材料的要求是:如做高光的,选用高光有色硝基磁漆,如做哑光的,选择有色哑光硝基漆,行话叫“手扫漆”,也可自行在油漆中加入消光剂来调节光泽。颜色对照样板进行调节。之所以采用硝基漆,是利用硝基漆的低固含量,如选择高固含量的油漆,也可达到这种效果,但不好掌握。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对木材面进行打磨--除尘--上一遍油--填腻--打磨--视要求再上几遍油--OK交货,条件允许尽可能用喷涂法。上述工序中须注意的是:“填腻”工具只能用脚刀(也称角刀),不可用铲刀(油灰刀)。角刀填腻时尽量不要污染不需填的部分,如果刀头太大,容易形成“钮扣疤”。
                     

更多推荐

颜色,油漆,进行,施工,部分,聚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