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墙材标准解读
新型墙体材料包括了空心砖、块、板三类,其性能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尺寸偏差
尺寸偏差是一项直接对砌筑施工及砌体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指标。规格尺寸达不到标准要求,如规格尺寸偏大、偏小,或同一批制品尺寸大小不一,于砌筑时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制品实际砌筑用量和设计计算用量有很大出入;砌筑时制品与制品之间的灰缝宽度不能保持一致,宽窄不一;一(皮)层制品铺贴后铺贴面不平整,高低不一;偏差过大砌筑成墙体后,轻则使建筑设计计算和预算方面增加不确定性,重则对结构产生大量的不均匀砌筑,影响结构承载,且会大幅度降低建筑物抗震性能。国家标准对制品的尺寸偏差所涉及的长度、宽度、高度(层厚)作了详细的规定。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是直接影响砌筑施工和砌体质量的另一重要指标。产品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陷有:表面的杂质凸出、完整面、表面疏松、层裂,缺棱掉角、裂纹、无完整面、弯曲、肋壁内残缺
、欠火、酥哑、雨淋等;装饰装修用时还有饰面色泽、花纹、颜色等外观质量要求;外观质量不严重时,只对砌筑进度、墙体表面(观)质量有影响,外观质量严重超标时,同样会增加建筑施工,如垒面、抹灰方面的工程成本。重则同样会对结构产生大量的不均匀砌筑,影响结构承载及大幅度降低建筑物抗震性能。而欠火、酥哑、雨淋制品如果达不到标准要求,将对砌筑墙体产生的后果则更为严重,轻则几年内墙体风化损毁,重则会造成建筑坍塌的严重恶性事故。因此,国家标准对上述指标均做出了严格规定。
强度性能
强度是墙体材料评价制品内于质量的关键指标,是极重要质量特性检验项,是结构承载的必备条件。其强度高低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度和抗震性能,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国家标准对此项性能指标规定极为严格。砖和块类产品通常均采用制品的抗压强度来评定强度等级,用平均抗压强度控制每批制品的整体抗压强度水平,用抗压强度标准值或抗压强度最小值来控制每批制品的离散程度不得超过建筑结构的承载要求。一般情况下,承重制品强度不得低于MU10级,即平均强度不得低于10.0MPa;非承重制品不得低于MUI.5级,即平均实测值不得低于1.5MPa。板类制品通常通过抗弯破坏荷载、抗冲击
强度及单点吊挂重量三个指标来评定制品的强度性能,标准规定板类制品抗弯破坏荷载不得低于自重的0.75倍,抗冲击强度30kg砂袋重心提高500mm自由落体冲击三次不得出现裂纹等破坏现象,吊挂80公斤重的砂袋单点吊挂不得出现裂纹等破坏现象。标准还规定各项指标必须同时满足标准指标要求,才能评定强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或满足建筑设计强度要求。

更多推荐

制品,质量,砌筑,要求,强度,不得,标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