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的变迁调查与调查途中的部分记录少部分谈话指导
六七十年代时候,农村房屋普遍是土墙草屋,顾名思义,用于建盖房屋的主要材料是自制的土坯砖和采集的茅草等。砌墙时,便把门窗框架一同装好,门窗等房子盖好了再安装。山墙砌好后,始架设大梁、桁条、椽子等,椽子可用竹子代替。屋顶框架搭好后,铺上芦席和防水的油毡,最后在屋顶上铺设茅草。在屋顶留着一截烟囱出口,堂屋里砌锅台时候要用。内外墙体用踩得非常黏稠的泥巴来糊,里面糊光滑就行;外墙的泥巴搅拌着稻草,这样糊出来的墙皮比较牢靠,禁得住风吹雨淋。当年人个子都不高,所以门框子也不高,以致后来七八十年代的一辈长大了,进门都得掯着头才行,这点倒是没考虑到。
等八十年代时候,农村人盖房子开始时兴砖瓦结构。顾名思义,就是砖砌的墙体和瓦铺设的屋顶。当年乡里砖瓦厂也开始兴起,把粘土倒出来砖坯和瓦坯,放窑里烧,出来的成品就是硬度非常高的砖瓦了。这砖瓦结构的房子上梁、铺瓦流程基本和盖土坯房子差不多,只是主材变了,房屋也盖得更高大宽敞了。我们小时候,这样的房子见得比较多。那房子牢靠度确实比草房子结实多了,安全系数也高些,且外形也显得大气好看。这吻合当年随着责任田的分包到户,农村群众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有了改善居住环
境的需求。这砖瓦结构的房子不仅住着宽敞明亮,而且娶小媳妇做新房也上档次。另外遇到台风到来的季节,风雨交加,砖瓦结构的房子岿然不动。我家一直住着草房子,隔几年就得修修,东西山墙后来有点歪,就用木头杠子抵着,确实不如砖瓦房子安全系数高。有年台风过来,家里大门和后门串风,我们赶紧把门闩销好,但是大风一吹,后门轰然就让风雨击开了,后来无奈用几根扁担从家里抵着后门,才安然度过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时我真怕台风把草屋吹倒了,还是瓦屋住着舒坦一些啊。
砖瓦结构的房子一开始也是和着泥浆砌,也不大牢靠,天长日久容易开裂。等后来再有了水泥,这砖瓦结构的房子才真正意义上的牢靠起来,结实耐用。
九十年代,村子里有人家开始盖两上两下的小楼房,也不要瓦屋顶了,直接用预制板搭起来的平房,墙体用砖头水泥砌,盖好了内外墙用水泥挞平,内墙再用白石灰水刷刷,干净明亮。房子内设楼梯,二楼有平台和阳台,这比砖瓦房又上了个档次。平常楼顶还能晒晒什么萝卜干、饼褶子、腌芥菜之类的,落落大方,居住气派。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据说有年哪家人上楼提尿桶,一不小心在楼梯上把尿桶拎滑了,一桶尿顺着楼梯淌了一家,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自来水和下水等等,硬件虽然提高了,配套软件没跟的上。
新世纪后,我县部分村庄逢“新农村”改造,正好老村子房子也积年累月风吹雨淋致破旧不堪,便一生产队一生产队集中在交通更加便利的乡镇公路边,盖置新房。房子以联体三层居多,一楼宽敞,设有堂屋等;二楼设计为两室或三室一厅的户型,设有卫生间;三楼以隔热阁楼为主,平常悬挂一些咸菜等等,前后有露台,登高瞭远,远山如黛,田园无垠,夏日居家纳凉小憩,也当有番意境。部分村子有自来水,对于没有自来水的,也别烦。人家一楼堂屋后面就是一数十米平的后院,建两间砖瓦结构的厨房;院中挖有一眼井,水质甘冽,冬暖夏凉,而且一家独用,平常盖有盖子,以防孩童嬉耍不测。井中置小水泵一台,三层小楼只要小手一动,水泵活水便源源不断地顺着水管上了楼上的卫生间里,便于洗刷之用。楼顶置有太阳能,夏日洗澡那是不用愁的。这类房子,在城里堪称“别墅”也!其宽敞程度,足令城里人羡慕不已。
这两年,由于农村群众考虑到孩子上学等因素,年轻一代人结婚搞对象,很多在城里购房了。毕竟城里生活方便些,且市井繁华,人们生活也讲究些。兹于此,很多农村的房子都是老一代在居住,年前一辈逢年过节才能回去。有的条件好的,就直接把老人接到城里,彼此也有个照应。这农村的“别墅”一年到头倒是落个清净,掩扉锁门。或许以后等年轻一代兜中有余粮,回来重新装修装修,门前植些花莳些草,三楼楼顶上看日月星辰,云卷云
舒,鸟儿飞翔,远山近水,或许另有一番趣味。
这农村的房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些返璞归真之意。城里有套房,村里有幢别墅,还有几亩薄田,这生活真真是有些令人羡慕了。

更多推荐

房子,砖瓦,农村,结构,开始,屋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