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服务质量有⽬共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为⾼质量要付出很⾼的成本。那么,他们怎么有效控制成本呢?
服务成本在哪⾥?
海尔集团的顾客服务实⾏上派⼯制,电话中⼼收到客户信息后,利⽤全国联的派⼯系统在5分钟之内将信息同步派送到离⽤户距离最近的专业维修服务点。
在海尔的服务管理中,⽤户报修的流程是这样的:⾸先,⽤户打电话报修,之后登记⽤户信息,关键是⽤户所处的位置,然后⼯作⼈员⼿⼯选择离该⽤户最近的维修点,⼿⼯上分派任务,之后维修⼯程师上门服务。
乍⼀看,流程⾮常完美。但仔细看却有不少漏洞。在登记⽤户信息时,接线员可能对该地址⼀点都不熟悉,她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户的位置?⽽在⼿⼯选择离该⽤户最近维修点的环节,该接线员⼜怎样知道哪个点离报修地点最近?海尔为上门维修的服务商按照距离配发津贴,⽽怎么确定距离?凭服务商报,是不是会有很⼤的漏洞?
⼿⼯堵漏洞效果不好
这些漏洞⽤常规⼿段解决很困难。刚开始,海尔使⽤的是⼈海+⼈脑的战术。先记住各个城市点的分布
情况,然后根据⽤户提供的信息,将维修任务派送到业务员认为最近的点。之后,业务员使⽤纸质地图量出⽤户点⾄维修点的⼤概距离进⾏费⽤结算。纸质地图本⾝存在就较⼤的测量误差,同时,当⼿⼯量出15公⾥时,会有服务商说量的路是直的,⽽实际路是弯的,要求多加5公⾥。维修费就这样溜出去了。
很显然,这种通过⼿⼯⽅法得到的信息,在准确性、正确性和详细程度上都有很⼤问题。⽽同时,⼈海战术直接带来的是成本的上升。
纳⼊GIS 全⾃动堵漏
2006年,海尔引⼊了由中科院旗下的超图公司的SuperMap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售后服务系统中增加了地理信息处理能⼒。GIS系统包含了全国所有的县级道路和200个城市的详细道路信息,还记录了全国100多万条地址信息。在如此海量的地理信息基础上,售后服务系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出距离⽤户最近的点,以及点到⽤户家的详细路径描述和距离,并及时将这些信息派送到最合理的服务点。
应⽤GIS之后,海尔的售后服务流程变为这样:⽤户打电话报修,之后接线员登记⽤户信息,关键是位置信息。接线员记录后,系统⾃动匹配⽤户地址,计算出距离⽤户最近的点,之后⾃动将维修信息派送到点,点维修⼯程师再上门服务。整个地址匹配和服务商挑选⼯作由系统⾃动完成,⽆需⼿⼯操
作,堵住了服务漏洞。⽽同时,系统的快速也远不是⼿⼯能⽐的,以前要花⼏⼗秒甚⾄⼏分钟翻信息,现在系统⾃⼰匹配,每次处理的时间缩短到0.1秒以内,⼤⼤提⾼了客服部门的效率。在GIS系统的⽀持下,海尔客服部门现在每天可以处理10万次左右的服务请求,得以满⾜全国⽤户的需求。
作为海尔售后服务GIS系统的平台软件供应商,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软件事业部总经理安凯博⼠认为,因为数据量和计算量很⼤,因此,类似海尔这样的⽤户在选择GIS平台时要充分考虑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从性能上来说,如果输⼊数据很久都查不出相关信息,GIS系统反⽽会成为负担,影响客服质量;⽽稳定性不⾼更可怕—该到派单时派不出去,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客服质量,甚⾄会遭遇投诉问题了。

更多推荐

信息,系统,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