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机关服务品牌” 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
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一、机关品牌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创建机关品牌意义简析   
1.创建机关品牌是塑造先进机关文化、构建机关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机关品牌的内核是文化,根植于以机关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机关文化土壤之中。同时,机关品牌作为机关使命与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结,是机关文化的显性载体,也是机关文化的先导和旗帜。成功的机关品牌内合力作用有助于机关更好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人文关怀、品牌理念、利益导向凝聚大家,把机关品牌理念外化为每名机关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引导大家干事创业。因此,打造机关品牌,既有利于丰富和提升机关文化,又有利于统一党员干部思想,促进机关核心价值观形成。
2.创建机关品牌是改进作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机关品牌以人民满意为价值取向,是服务效能与质量的公开承诺。打造机关品牌是机关形象提升的过程,也是
自觉接受群众、基层、社会监督评判的过程,从而必然推动党政机关从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自觉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大力改进机关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和作风建设,自觉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树立机关在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基于品牌文化的优良作风和服务质量,更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3.创建机关品牌是创建高绩效机关、加强机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机关品牌的追求是绩效卓越、人民满意。通逝创建品牌、表彰名牌,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各单位以卓越绩效为目标,自觉运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与手段,不断提升公务员素质能力,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绩效,努力创建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党政机关,建设诚信文明、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省直机关工委《机关党建》杂志全文刊登青岛市直机关工委《打造机关服务品牌,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的经验材料,并在编后话指出:开展争创机关服务品牌,有利于从整体上持续推进机关转变职能,干部改进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是新时期、新阶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机关建设的有效方法和载体。
(二)创建机关品牌工作轨迹
1.积极探索,争创机关服务名牌
2001年8月10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海尔集团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党政机关和各行各业都要认真学习海尔经验,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市直机关工委迅速研究贯彻意见,认为党政机关作为青岛市的第一窗口,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提高机关服务水平,有利于塑造机关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改善青岛的投资发展环境。8月14日,市直机关工委制定下发《关于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定,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海尔活动的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各单位学习借鉴海尔等6个青岛市级服务名牌的先进经验,结合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特点、行业性质和服务对象,积极开展“争创机关服务名牌”活动。并提出创建机关服务品牌“三个体现”、“两个创新”的总体要求。“三个体现”即:机关品牌要体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要体现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要体现示范性和推广价值。“两个创新”即:机关工作要在体制上、机制措施上有创新。《通知》下发后,各单位采取广泛征集、多重优选、上下讨论、请专业机构专家等“外脑”参与设计等方法,集思广义,反复论证,确定具有本部门特色的机关品牌,并提炼品牌理念,塑造品牌文化。如市劳动保障局“真情相助”的“真情”是一种主观意念,“相助”是一种行为、行动和服务,其核心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
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诚心诚意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市委办公厅的“忠诚服务”是忠心为党、诚心为民、尽心服务。市人事局的“人诚事公”是待人诚心、办事公正。到2002年8月,市直机关工委管理范围内的47个机关单位有36个单位确定了服务品牌。市直机关工委分两批在机关建设网进行了公布。
2003年6月,青岛市直机关工委与市直机关文明委组织对各单位的机关服务品牌进行评比,命名市统计局的“市情信达”、市档案局的“文档连心桥”、市劳动保障局的“真情相助”3个品牌为“市直机关服务名牌”。后经工委推荐,这3个品牌于2 004年5月被市文明委命名为“青岛市服务名牌”。为推动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市直机关工委加强调研指导、督促检查、典型示范。多次召开座谈会和深入各单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利用机关建设工作督查,对品牌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指导;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推广市档案局争创机关服务品牌的经验;在党务干部培训班上,交流推广市劳动保障局打造机关服务品牌的经验。为搭建交流平台,市直机关工委在“机关建设网”设立机关文化、机关品牌专栏,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

更多推荐

机关,品牌,服务,创建,工作,工委,市直机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