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教海拾贝  2009-04-01 10:40  阅读372  评论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今年,我有幸教授天津地方教材《发现与探索》。现将五年级的备课简案呈现给大家,请同行多多批评,指正。
学科发现与探索课题1巧安排 省时间课型新授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态度,
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
方法。难点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①收集数学家华罗庚
爷爷的故事。② 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双基
训练
板书设计
1巧安排 省时间统筹方法并行工作合理、省时
课后作业
准备下节课材料: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皮筋、塑料盆等物。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探索活动进行“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1. 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实验一  (一)“媛媛的安排”。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践并行操作法        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
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二)“李大娘的安排”。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李大娘所需要做的四项工作。2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绘流程图的实践活动。 3进行全班交流。4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三)“沏茶待客”。 1自读研究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 2提示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不可随意去想。  实验二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事例一  运油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
排。2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 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事例二 排队打水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 (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1自学
2全班交流活动。
学科发现与探索课题
2. 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
研究投石子与水面升高的
关系。
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初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双基
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板书
设计
2. 从乌鸦喝水想到的猜想—实验—结果—思考课后作业
准备:一个空牙膏盒、3枚一元硬币、一张图画纸、透明胶带、剪刀、铅笔、尺、胶水等。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用“猜想结果——动手实践——结果验证”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科学道理。
理解石子之间有空隙,而且石子这间的空隙总要占一定的体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问题。
渗透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杯中放入石子的多少与溢出水的关系。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使学生理解向装满水的水杯中不断投放石子,溢出的水就是投入1从《寓言》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揭示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目的。
实验一向有1/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实验二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1瓶中有1/3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空隙,存在空隙中的水升不上来。只有在瓶中有足够多水时,才以用石子把水顶到瓶口。
2理解石子是固体,它的体积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很多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
学生亲自实验,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理解该栏目中的
①②,
着重让学生体验③中的研究方法。
石子的体积这一科学道理,为将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一些铺垫。
1按照程序动手实验
2思考并在组内交流:从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与投入的石子有什么关系?  学科
发现与探索课题  3.平衡与技巧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重心、对称、平衡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杂技演员找平衡的奥秘活动,以科学知识和原理为载体,提高学生科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水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平衡与技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重心与平衡
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学习、敢于质疑、善于
思索的科学态度。
重点.观察调节平衡的身体部位难点研究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方法是什么?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课程资源)
人在坐、立、蹲、跳
及各种活动中,由于
肢体的变化,人体的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双基
训练
板书设计  3.平衡与技巧
课后作业
准备:剪刀、铅笔及描图纸(薄纸)等活动用品。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1通过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启发学生探究平衡与技巧的求知欲望2提示:演员动作不要盲目模仿。3揭示探索课题:保持平衡的方法。4明确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探索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了解一些“重心”、“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
实验一 肢体运动找平衡1 分组并提出要求,注意安全。
2进行活动。两位同学参与动作,其他同学观察思考:他们单脚站立时,以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调节平衡的?3组内交流,达成共识。4得出结论(腰部和四肢)
理解“移动重心找平衡”的科学道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实验二 移动重心找平衡
1每小组使用一套实验器材,按要求先把空牙膏盒的一半(重心在中心部位)放在桌边上,观察实验结果。 2在牙膏盒的一端粘三枚硬币(1元硬币),进行实验。3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交流:放了硬币的牙膏盒是否改变了整体的重心?重心向哪个方向移动了?
事例  杂技演员保持平衡
1看图,读文,了解长杆在演员手中的作用是保持平衡。2观察图4,思考:杂技演员吧椅子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往上叠架,椅子向一侧倾斜,演员为什么能从另一侧倒立?
3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4汇报总结。
1了解“重心”,“物体重心的竖直线在支撑面内”。 2总结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1按要求坐好
2以慢动作站起来,体验站起来过程中上身和脚的变化。3在体验的基础上,用科学知识“从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来说明人在坐、蹲、立、跳及各种活动中,由于肢体位置的变化,人体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学科
发现与探索课题  4. 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在动手操作中,了解大陆板块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问题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以“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吗?”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研究兴趣。
重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有关材料而获得知
识的基本要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难点
关于舌羊齿植物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的讨论。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课程资源)关于大陆漂移说,你
还知道有哪些证据吗?
双基
训练
进行安全使用剪刀的教育。
板书设计
4. 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吗描——剪——拼——想大陆漂移说
课后作业搜集早餐食物的名称,为下节课做准备。

更多推荐

学生,方法,实验,活动,探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