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习共同体
素质训练2 第1章声现象实验题
1、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m/s)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3750
煤油(25℃)
1324
5000
水(常温)
1500
5200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 (写出两条)?(4分)
 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5分)
在长为884m的空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间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6分)
2、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已知S1=0.2mS2=0.8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765×10-3s,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
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不能); 理由: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
      (4)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      (上 / 下)拐弯。
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吹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
(2)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
(3)小雨也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如图,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两端都开口的竹笛筒,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的声音变尖锐了,说明____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4)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列举一例: _______。
6、如下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下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  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      (能/不能)成功。实验乙      成功,这是因为            。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         
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_______
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  。
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_____(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8、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探究实验,填入下表:
器  材
实验目的
操作过程
发生现象
示例:鼓、小锤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
用小锤敲击鼓
鼓发声
1
2
3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更多推荐

声音,实验,发声,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