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A.明矾    B.活性炭  C.天然气    DC60    E.稀有气体  F.干冰.请按要求填空(填上述相应物质的字母,不重复使用):
1)目前我市正广泛使用的清洁燃料是 _________ 
2)常用于冰箱除臭的是 _________ 
3)可作灯泡填充气的是 _________    
4)用于冷藏保存食品的是 _________ 
5)可用于乡村或野外净水的是 _________  
6)应用于超导体的是 _________ 
2.刚刚装修的房子由于材料中含有害物质甲醛(CH2O,一进门就会感觉刺眼,这是由于分子 ___________使空气中充满了甲醛。为了减少危害,通常会在家中放置一些活性炭,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甲醛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 
B.红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
4. 生活中到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回答有关问题.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2)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_______ 
32003年重庆某天然气井发生井喷事故,喷出的天然气中H2S气体的含量很高,H2S气体有臭蛋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当村民们得知这种臭气有剧毒时,迅速撤离村庄.为了减少中毒机会,村民在撤离井喷地点时应尽量往高处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4)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是魔术师,能将麦芽汁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的作用是 ________ 
5)在空气中点燃蜡烛,燃烧往往不完全,而游离出碳.室内有人抽香烟后,常有难闻气味,有人建议在室内点燃一支蜡烛,不久这种气味可以消失.试解释气味消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食盐轻质铝合金食醋氧气活性炭
(1)供急救病人呼吸的是____ 
(2)用于消除冰箱异味的是____
(3)用于制作奥运火炬祥云的材料是____
6. 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铅可制成铅笔芯
B.用石墨可做干电池的电极
C.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 
D.用刀头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7.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许多物质,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盐酸除铁锈是利用它能与铁锈中的Fe2O3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亚铁
B.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
C.制糖工业使用活性炭是利用它的吸附性 
D.氢氧化钠用来干燥气体是利用它的吸水性
8. 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在常温下都比较稳定,在空气中都能燃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在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广西蔗糖年产量占全国蔗糖年产量的1/3以上,糖厂用来除去糖液中色素的物质是(     
A.石墨
B.金刚石
C.活性炭
D.炭黑
10. 妈妈在新装修的家里放了一个炭雕(如图),说它是一种工艺品,又是一种实用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炭雕的这钟新功能源于(                       
A.活性炭的吸附性                                             
B.碳的稳定性
C.碳的导电性
D.碳的还原性
11. 据《世界发明》2000年第12期报道:日本一家公司已在市场上投放一种名为保健涂料
的新型木炭涂料,这种涂料透气性好,附着力强,用于住宅装潢十分方便。就你所了解木炭性质的知识,解释这种涂料还有哪些优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具有吸附作用,这种涂料可吸附室内灰尘和杂质,净化环境,减少过敏性皮炎,同时可吸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稳定,这种涂料不易被酸碱等物质腐蚀,同时也不会受温度的影响,经久耐用。
12. 20089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除了要隔热、散热外,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还要有通讯系统、动力系统、输送养料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其中废气处理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让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木炭的_________性, 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 同);
第二步,再用氢氧化锂作吸收剂除去CO2,这一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3. “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绘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还原性
14. 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炭雕艺术品摆放时,必须远离火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炭雕艺术品可长久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有利身体健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5.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上海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焰火表演,光彩夺目的焰火离不开多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其中钠元素的焰色呈______色。     
(2)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
效应的是______,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_,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______     
(3)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____作用;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饮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成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 
(2)CO  SO   CO   
(3)吸附  杀菌消毒   
(4)  40
16. 由下列实验现象推断,黑色粉末可能是(     
ACuOC
BFe3O4C
CMnO2CuO
DFeCuO
17. 在海湾战争引起的科威特油井燃烧时,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当时有的地区竟下起了黑雨。你认为形成黑雨的污染物是    
A. 活性炭 
B. 石墨
C. 炭黑 
D. 二氧化碳
18. 已知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在1~100nm的材料。美国IBM公司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为传递信息的导线。下列有关纳米碳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纳米碳管的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纳米碳管、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相同
19. 对于木炭、CO两种物质,分别跟氧化铜发生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置换反应
B.都是氧化铜被还原
C.都不能在常温下发生反应
D.都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
20. 陕西榆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煤化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煤等物质转化为H2CO和炭黑等一系列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
(1)用炭黑制成的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干燥的H2CO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壁出现_______的原气体是H2
(3)CO是一种气体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水雾(或水珠)
(3)2CO+O22CO2
2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是指_____(填分子元素)。下列食品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将浑浊的河水用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
3)北京属于极度缺水城市,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一种节水措施_____
1)元素;B 
2)吸附;混合物 
3)用口杯接水刷牙、使用节水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等。(答案合理即可)
22. 试管中有少量黑色混合粉末,加热一段时间后,黑色粉末变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黑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不久,试管中红色物质又变成黑色。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CuOC(或氧化铜和碳)
(2)C+2CuO2Cu+CO2
(3)热的金属铜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或铜被氧化为黑色氧化铜)
23.为了探究不同物质、时间、数量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学生设计了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研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从上述实验中,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本实验的分析中,我们受到的启发是:当多种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时,我们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性炭和木炭都有吸附性;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
吸附时间越长,吸附效果越好;
活性炭的量越多,吸附效果越好;
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

更多推荐

物质,利用,吸附,活性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