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万达集团旗下支柱产业浅析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2013年,企业资产3800亿元,年收入1866亿元,净利润125亿元。目前已在全国开业85座万达广场,运营51家五星级和超五星级酒店,拥有1247块电影屏幕、75家百货店、81家量贩KTV。
本文通过浅析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多元化支柱产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园区未来引入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各个支柱产业的可能性。
一、万达集团四大核心产业概况
1、万达集团商业地产产业
万达集团是全球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在全国开业85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规模全球第二,计划2014年开业24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2203万平方米,成为全球规模第一的不动产企业。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团队、全国性的商业管理公司,形成了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广场已经发展了四代。2005年之前是一、二代产品,2005年之后是三代产品,最新的第四代万达广场是2013年开始建设的“万达城”。
第一代万达:
所谓第一代万达,通俗讲就是一个“商业大盒子”。单层面积5000-10000方不等,一般为地上4层,总规模3-5万方不等,一楼分割销售,二三楼标配为沃尔玛超市,四楼标配为万达影院+大玩家电玩,加上部分餐饮。通过与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利用超市大卖场的聚客力带动人流,促进一楼商铺的销售回款。四楼的餐饮及娱乐也可有效带动目的性消费人群。万达借此开创了订单式商业地产的先河。其实这样的单体商业规划在全国各地各类城市都屡见不鲜,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第一代万达商业规划简单,便于快速复制,代表区域为:长春、长沙、济南、南昌、南京等地最初的万达广场。但其缺点是仅凭一楼铺位散售,难以支撑万达快速开发的现金流。这也是第一代万达难以为继,最后不得已自我升级的原因。
第二代万达:
所谓第二代万达,从规划来看,仅仅是第一代万达的简单升级而已。从原来的“主力店驱动型的单体商业”进化为“主力店驱动型的多个单体商业”而已,代表产品为沈阳万达广场。第二代产品的规模更大,可销售面积更大,但仅仅停留在一代卖一楼,二代卖2个一楼这种简单相加。其实质和一代没有本质的区别。第二代万达仍然难以解决万达快速开发的现金流问题。二代万达规划硬伤和开发模式,直接导致了9个万达的转手。痛定思痛,促使万达转变思路,思考能够平衡现金流又支持快速复制的更佳产品,第三代万达孕育而生。
第三代万达:
万达集团吸取了前两代万达广场开发的教训,学习国外开发城市综合体的经验,推出第三代万达——万达城市综合体产品。通过住宅,公寓、写字楼、商业外街等可售物业的回笼资金,支持购物中心的开发与运营,有效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凭借这一模式和万达强大的执行力,快速在国内复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代表区域为北京CBD、上海五角场等万达广场
建筑平面规划上,通过室内步行街和中庭,经过科学合理的动线设计将功能不同的主力店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人流共享。一条室内步行街,把万达百货、国美电器、大玩
家、大歌星、万达影城等主力店及其他品牌店有机串联。可以说,这条室内步行街,是万达购物中心的灵魂。功能组合上,考虑各类别主力店经营的特点,营业时间的差别,经营产品的类别,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类别等特点进行科学组合,形成聚留效应共享共赢。节点空间上,将各个中庭、广场等特色节点空间有机地组合起来,布置特色餐饮、休闲咖啡茶座等,使主力店与步行街有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建筑空间的商业感觉。
第四代万达:
第四代万达称为“万达城”,比第三代规模更大,投资更大,增加了旅游文化等主题。2013年万达集团共正式签约了四处“万达城”项目,分别是:哈尔滨万达城、南昌万达城、合肥万达城及无锡万达城。
其中,最新签约的第四代万达产品是无锡万达城。无锡万达城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项目占地140公顷,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其中文化旅游投资210亿元人民币,预计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左右。项目规划有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
更多推荐
商业,集团,商业地产,广场,开发,规划,一楼,产品
发布评论